Title
如果不是范冰冰要结婚了,谁还会关心今年金鸡奖?
2017-09-19 14:55:55
品途网    

  “范冰冰摘得了本届百花金鸡电影节影后”,这一消息若不是蹭上了“范冰冰36岁生日当天接受了男友李晨求婚”这一热点,或许大部分人都不会去关心这一届的金鸡奖影后会是谁!
  
  事实上,作为与金像奖、金马奖并称“华语电影三大奖项”的金鸡奖,这些年一直在走下坡路。一方面,对观众而言,感兴趣的越来越少;另一方面,对电影人来说,含金量也越来越低。

  事实胜于雄辩。一起来看下今年3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各大奖项的评选情况:《湄公河行动》获**故事片奖,冯小刚凭《我不是潘金莲》获**导演奖,文章因《陆垚知马俐》获导演处女作奖,《老炮儿》编剧管虎、董润年获**编剧奖,邓超凭《烈日灼心》获**男主角奖,范冰冰因《我不是潘金莲》获**女主角奖,王千源和于和伟分别凭《解救吾先生》与《我不是潘金莲》共同获得**男配角奖,吴彦姝因《搬迁》获**女配角奖。

  对于上述的评奖结果,文创资讯不想予以评论,且看网友吐槽——“大陆那么多好电影,你们却办了一个屎一样的金鸡奖。今年我们替你承包颁奖吧”、“金鸡奖别办了,直接承包给金马金像算了”……


  吐槽背后是令人心酸的反思。

  文创资讯不禁要问,这些年,那么多的港台电影人涌入内地,怎么就没有撑起一个像样的电影奖?而相反,电影数量少到几乎可以忽视的香港、台湾市场,却可以举办起像金马、金像这样有关注度、有话题、有一定公信力的电影奖项,尤其是台湾的金马奖,几乎成为华语电影*具公信力的电影大奖,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事实上,从焦雄屏做了金马主席之后,逐渐开放大陆电影进入金马奖的评选。这样使得金马奖的范围一下子扩大到了整个华语圈。在华语电影奖项中,也只有金马奖*能海纳百川,完成了从台湾本土电影到香港,再到大陆电影,直到将马来西亚、新加坡电影也涵盖进来的“华人电影节”的概念塑形。
 

  而且金马奖能在一片商业洪流中,为独立制作和独立电影人提供一个展示的机会,这在当时也是难能可贵的。相比较而言,金像奖侧重港片的入围标准,在大陆和台湾电影产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逐渐由优势变为了障碍。而随着近年香港电影产业凋敝严重,产量减少。大批电影导演,电影明星北上掘金。金像奖的没落几乎成为了香港电影没落的直观缩影。但即便如此,每年的金像奖依然不乏媒体关注,话题也一直都在。从这点上来说,还是比金鸡奖要强的。

  而金鸡奖的评选范围*初是内地电影,后期放宽标准,凡是拿到龙标的电影都有评选资格。这个标准看似放宽了政策,容纳了港台电影,其实由于“你懂得”的原因,大量***的港台影片,甚至是内地本土优质作品由于无法拿到龙标丧失了入选标准,与金鸡奖甚至是观众失之交臂。

  编剧汪海林曾在朋友圈直言:“因为台湾基本没有电影了,无论产量还是质量,都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市场,这时,金马奖凸显了出来,与整个台湾社会去中国化相反,金马奖基本就是一个大中国电影奖。内地电影市场蓬勃发展,电影奖却黑幕重重,自取其辱。台湾电影亡,而电影奖兴,好吊诡的现象,真乃五味杂陈也。”

  其实,比平庸和爆冷门更尴尬的是遗忘,本届金鸡奖除了几大主流媒体关注,大众基本连关注吐槽的心都没有,相较于年初奥斯卡的刷屏,甚至颁奖出乌龙的新闻都为人津津乐道。金鸡奖越来越像是个流水传递的仪式,彩衣娱亲而已。

  那么,作为中国内地*具***和影响力的金鸡奖,为什么会走到如此田地?这其中又折射出中国电影奖项的哪些弊端?

  1.缺乏时效性,两年评一次“炒冷饭”

  作为两年才办一届的电影奖,金鸡奖评出来的电影奖项显然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节奏。可以看到,此次拿下影帝宝座的邓超,凭借的是2015年的作品《烈日灼心》,拿下**剪辑和**男配角的作品也来自2015年的《解救吾先生》。而其他获奖作品《湄公河行动》《陆垚知马俐》《老炮儿》《我不是潘金莲》等影片也都是观众已经看过,甚至已经被其他电影奖青睐过的作品。

  比如,《湄公河行动》此前已经获得过第3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动作指导奖,以及金像奖**音响效果、**剪辑、**视觉效果三项提名奖;与此同时,还被提名过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而去年《我不是潘金莲》不但让冯小刚成功金马奖**导演奖,更让范冰冰成功入围金马影后,与此同时,该影片还曾亮相过多伦多国际电影节、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第十届亚太电影节、香港金像奖,并收获诸多奖项。
 

  毋庸置疑,当这些观众再熟悉不过的影片,甚至已经是被其他电影节玩剩下的作品再拿来评奖的时候,观众已经失去了兴趣。而对电影人本身来说,经过长时间的市场发酵,拿不拿奖,也少了几分期待。这就不难理解,历届金鸡奖,总会有获奖嘉宾缺席了。比如今年的金鸡奖,入围五项提名的《老炮儿》虽*终拿下**编剧奖,但是导演兼编剧管虎并未能到场。

  另一个值得玩味的现象是,当很多人得知金鸡奖评选结果后,都在质疑为什么没有《战狼2》?其实,这也是受制于时间的设定。而细想一下,错过了今年,再到2019年,又有多少人还去关心《战狼2》有没有得奖呢?

  于是,冯小刚此次在拿奖时就建议,金鸡奖应该每年办一次。围观群众同样抱持此想法,毕竟电影是一个高速运转的行业,它对时效性的要求非常高。一线的导演、演员几乎每年都有新的作品问世,因而以年为周期的评奖才是*合适的。

  2.专业性不足,缺乏公信力

  虽说曾经的金鸡奖代表了中国电影行业*高的专业水准,是当前中国电影****的专业奖项。但其实发展至今,专业性却成了金鸡奖*遭人诟病之处。人们质疑金鸡奖越办越像华表奖,得奖的几乎都是主旋律电影,好些拿了提名的影片几乎没人看过,因为进不了院线市场。虽然此次评奖机制从投票不记名变为实名制,但获奖名单还是体现了某种行政力量和市场导向的微妙“和谐”。

  比如去年的金鸡百花奖,因为完全失去公信力而饱受吐槽和谩骂,其**男女配角李易峰和Angelababy也因此躺枪。

  再比如第2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出奖项,当年口碑爆棚的《唐山大地震》《钢的琴》统统让位,反而《飞天》《岁岁清明》《爱在廊桥》等主旋律影片分享大奖。事实上,那年也是华语电影大年,***影片爆发的一年,台湾金马奖选出了自己的《赛德克·巴莱》,香港电影金像奖选出了自己的《桃姐》。本以为内地的金鸡奖会花落《钢的琴》,没想到竟然败给了······影帝影后也出人意料,给了娜仁花和孙淳,而不是吕丽萍徐帆秦海璐王千源朱旭郭富城。
 

  我们的确不能说,大热的影片就一定更有得奖的资格,但是专业评选也不能离观众口碑差的太远吧。

  除此之外,中国的电影颁奖还总是黑幕重重,潜规则不断。甚至一度出现过“明星给奖才出席,只要到场就有奖”这样的乱象。再举个例子,黄晓明的演技,观众都是有目共睹的,但就是这样一个被网友吐槽为“毫无演技”的演员,却在2013年摘得了金鸡奖的影帝,次年摘得百花奖影帝,一度造就了“影帝大满贯”的奇迹,成为中国影史上*年轻的大满贯。

  像这些缺乏专业度,又缺乏公信力的奖项年复一年地累积,***含金量越来越低,还有谁会去关心它的存在呢?此举无疑是拿砖头砸自己的脚,自取灭亡!

  重树***,内地华语电影奖项该如何破局?

  众所周知,测评有信度和效度两个标准。信度,表示一致性、可靠性。效度,表示**性、准确性。只有做好这两个方面,测量才是有意义的。

  在电影评审中,所谓信度的要求就是要对各时期、各类型的影片有一以贯之、一视同仁的评判;所谓效度的要求,就是评审水准与评价机制能够准确深入反映作品质量。金马奖能够在近年,逐渐成为*具有***性和影响力的华语电影大奖,无非就是做好了这两方面。

  但是,对内地电影圈来说,要做好这两方面并不容易。这要克服观众粉丝的舆论干扰,需要拒绝政府审查的内容干扰,需要排除商业资本的市场干扰,需要克制本土保护的情绪干扰。

  一直以来,金像奖、金鸡百花奖,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了这些干扰。而业界与观众,则为之给出了自己的选择。

  坦率说,当前的金鸡百花奖,甚至包括长春、北京、上海等国际电影节,都配不上内地国产电影的发展速度。那么内地就没希望打造一个更***的华语电影奖项吗?当然不是。

  眼下,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就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为内地电影奖项大胆试错,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值得一提的是,前年在金马奖上大放异彩的《心迷宫》和去年金马奖**影片《八月》,就是从FIRST影展脱颖而出的。

  但是,FIRST青年电影节也有着明显的弊端,这也几乎是所有华语电影节的弊端。那就是与观众和影迷的距离比较远,FIRST青年电影节尤为明显,入围的影片基本上观众很难有一个渠道来看到那些***的作品,幸运一点的作品可能一两年后会院线上映,比如《心迷宫》《黑处有什么》观众看到的时候已经过了一年多了。金马奖其实也是这样的,入围的台湾电影、香港电影乃至大陆电影,观众基本难得一见。

  这方面奥斯卡的模式是非常好的,颁奖季会有大量***作品上映,这点暂且不说,就说它为奥斯卡获奖的***影片提供延长放映的机会,这是十分值得参考的。其实,我们的华语电影奖可以借鉴,我们不奢求获奖影片的加长放映,起码保证获奖影片在上映许可方面各地都不再有狭隘的限制,这才是华语电影节的希望。当然现在*有能力做这一切的就是内地了,是体现包容与胸怀的时候了。

金鸡奖, 影后, 范冰冰
广告
· 黑光网 ·
相关阅读
一个员工靠不靠谱,闭环很重要
为什么要警惕婚恋这样的“鸡肋市场”?
iPhone终将走向平庸,但绝不是库克的“锅”
汽车租赁市场还有待成熟 行业存在诸多问题限制
未来全球汽车公司的四种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