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国产手机能否打破十年兴衰魔咒?
2018-03-09 13:53:46
中国贸易报    

  日前,一年一度的移动通信界狂欢——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在西班牙巴萨罗那如期上演。各大厂商推陈出新,各式产品争奇斗艳,这其中自然少不了国产手机厂商的身影,OPPO、VIVO、小米、华为……一众厂商各领风骚,与苹果、三星、LG等国际品牌同台竞技。
 

 

  “早些年,电子产品的高端技术都被发达国家垄断。但近年来,中国在电子产品制造领域不断崛起,中国品牌手机在产品设计、系统优化、硬件制造等领域的技术水平已经与发达国家品牌产品不相上下,甚至有所超越。”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投资研究部主任刘英奎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说。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刘典认为,先前,由于国际电子巨头针对中国市场进行特殊定制,导致其产品“本地化程度”不足,如诺基亚、松下、摩托罗拉等品牌,早期未曾推出过双卡手机,因而国产厂商“见缝插针”,找到了市场立足空间。如今,在三星、苹果等国际巨头对中国市场**重视、步步紧逼的环境下,已进入高速成长期的中国厂商仍闯出了自己的道路,甚至在国内的市场份额超越了三星,这是国内手机厂商长久以来技术积累和创新的结果。

  “目前,国产手机厂商拥有强大的产业集成能力、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先进的创新设计能力和**定位的品牌营销能力,这些都是中国手机厂商的核心竞争力。”刘典说。

  但崛起的国产手机厂商也并非没有短板。曾有数据显示,**77%的手机由中国制造,但其中不到3%的手机芯片是国产的。不过,近年来,国产手机芯片制造正在尝试摆脱困境,并已在不少领域实现零的突破,进入到从无到有、初步站稳的阶段。在这方面,走在前面的是华为和小米,二者相继研发了海思芯片和澎湃芯片。

  “总体而言,中国尚缺乏在芯片处理器、屏幕、内存、摄像头、操作系统等领域的佼佼者,这是手机厂商的集体`短板’。”刘典这样总结道。

  早些年,业界曾流传这样一句话:日本手机拼技术,韩国手机拼外观,美国手机拼体验,中国手机拼价格。直至2017年,苹果、三星仍占据行业90%以上的利润,国产手机普遍争夺二三四线市场,价格也相对较低。而且很多中国品牌手机往往在东南亚、非洲等地区开拓市场,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则难觅身影。

  此外,对智能手机而言,安卓操作系统是主流,也导致国产产品同质化问题严重。为了实现数量上的扩张以及追求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一些国产手机生产商不专注核心技术的研发。有**分析认为,单就产品而言,很多中国手机厂商仍未能摆脱以低价取胜的模式。

  在国际手机行业,曾有“十年一换血、十年一循环”的魔咒。

  稽之往史,2000年前,摩托罗拉、爱立信、阿尔卡特等欧美品牌**潮流;2000年至2009年期间,诺基亚、松下、LG、NEC等品牌开始崛起;2009年之后,三星、苹果等雄霸天下……这期间,国产手机龙头阵营从***初的夏新、波导、熊猫、南方高科到后来的“中华酷联”(中兴、华为、酷派和联想)再到如今的“华米欧维”(华为、小米、OPPO、VIVO),让人不禁感慨,行业更迭毫不留情。

  当前,中国手机产业正值青春,风华正茂,在**各地**潮流。但居安思危,中国手机厂商应在此上升时期戒骄戒躁,积蓄力量,补齐短板。

  对于硬件技术领域的一些不足,刘典认为,国内手机厂商应集聚技术力量,力求在各领域有所突破。“硬件并非手机成品质量的***决定因素。”刘典以日本索尼为例,在手机摄像头领域,索尼CMOS图像传感器以极高的画质表现和相对低廉的价格,占据**市场近40%的份额,几乎垄断了所有中高端手机品牌市场。无论是苹果、华为,还是OPPO、小米等无一例外选用索尼图像传感器,就连能够自主生产感光元件且占据了15%市场份额的三星,在部分设备上也采用索尼的CMOS。“可索尼本身却因为缺乏产业集成能力,在手机成品领域节节败退。”

  “而产业集成能力恰恰是中国手机厂商的优势,手机产业归根结底要用产品说话。”刘典认为,近年来,**的中国手机厂商不断提出**的产品概念,并能够**把握不同市场的不同需求,由赚“辛苦加工钱”转向创新驱动发展。他强调,国产厂商可继续扩大市场并逐渐补齐硬件短板。

  刘英奎也认为,中国产品在成本控制、产品微创新、用户体验度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中国手机在进入**市场过程中,可能前期投入大于回报,但只要循序渐进、长久耕耘,即可提升品牌知名度,站稳市场。

  “找准定位、集聚技术、补齐短板、避免同质化,国产手机厂商已今非昔比。相信新一代崛起的中国手机品牌,可以打破传统周期魔咒,**行业潮流。”刘英奎说。
 

 

国产手机
广告
· 黑光网 ·
相关阅读
马云的新零售尖刀
关于企业战略的八个尖锐问题
保时捷要推飞行出租车靠谱吗?
怎样比别人更快地闻到“钱的味道”?
管理流动员工的10个HR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