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就叫我迈克吧!还可以叫我老沙。”一见面,这位全名叫沙帕尔·吾尔曼的俄罗斯青年,十分爽快地向大家介绍自己。老沙说,这是他的汉语略有长进后,和每一位陌生人打交道时的开场白。迈克是他的摄影老师为他取的,而老沙这名字为他与中国人拉近了不少距离。
大学毕业来到北京
老沙其实并不老,1981年出生。他在俄罗斯的图拉州美术学院读色彩设计时,喜欢上了摄影,花了一年时间勤工俭学后,老沙攒下了相当于人民币4000元的卢布,买回了一台尼康135胶片机。2002年夏天大学毕业后,他怀揣着尼康相机、还有一颗热爱摄影的心来到中国。
现在的老沙一口标准的京腔,还有些儿化音,他说自己刚到北京时举目无亲,满眼满耳都是陌生的文字和语言。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家语言学校的英文招聘广告时,他觉得那些英文亲切得就像老家的照片。
喜爱摄影的老沙很自然地就找到了不少摄友,2003年还在一位朋友的撮合下,成为了著名人像摄影老师向征的弟子。“学习很辛苦,老师很严厉,学到了很多东西。”向老师不会因为他是外国人而对他网开一面,遇到有作业完成不好或犯了错误照样痛批。他当时的汉语水平并不好,对老师又快又急的语速一半都听不懂,“老师的责骂大大提高了我的汉语水平。”老沙说。
习惯了在中国的生活
老沙进步神速,在老师的推荐下,他到一家著名婚纱影楼当了一名摄影师,这也是他在中国的第一份正式工作。
在影楼当摄影师,老沙的外国面孔让不少新人感到新奇,再加上较高的水平,老沙说,如果影楼允许新人挑选摄影师,他或许会是最忙的一个。在一次年会上,老沙与奉化爱尚妮影楼的袁总相识,两人一见如故。今年2月,经过慎重考虑,老沙接受了袁总的邀请,来到奉化。
老沙爱称自己的俄罗斯妻子居帕叫“媳妇儿”,他的媳妇儿怀孕后回到俄罗斯休养,两人经常煲电话粥。虽然到奉化两个多月了,老沙还是不习惯宁波的海鲜和小吃,奉化话也听不太懂。休息时,他就到菜场买菜自己做“牛肉炖土豆”,卖菜的大嫂也熟悉了这个外国小伙子。
在中国呆了8年,老沙说自己已经习惯了中国的生活。2008年他与媳妇儿回俄罗斯举办婚礼住了一段时间,竟然有些不习惯了。“俄罗斯的青年不拍婚纱照,只是在婚礼当天拍一些照片留念。我结婚后回到北京还与媳妇儿补拍了一套。”
熟练地上中文网站、与朋友通过QQ聊天,现在的老沙与普通中国青年的生活差不多,他说,等孩子生下后,他想将老婆孩子接到中国来,准备在中国扎根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