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我眼中的“国展”——从一万五千多条短信说起
2010-07-30发布
转载自: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近日,第23届全国摄影艺术展入选作品公示已经结束。作为摄影人,我也投稿参与了本届“国展”,虽然没有入选,但一直关注着“国展”,这里谈谈几点感受。

  与以往“国展”或任何其他摄影展所不同的是,每一位参赛者,只要登记了手机号,当他的作品寄至组委会后,一条通知短信便会随之而来:“您的作品已寄至中国摄影家协会。”小小一条短信,带给每一个参赛者的不仅仅是惊喜与感动;当最终参展作品数量定格在183661幅时,“国展”组委会为参赛者总共发出了15000多条确认短信,这组数据带给所有关心摄影的人乃至整个业界的,是振奋与欣慰,更是对“国展”和中国摄影家协会的肃然起敬。 

  在这个通讯发达的时代,手机短信早已司空见惯,只要动动手指,一串或是期许,或是问候,或是祝福,或是玩笑的文字便通过手机,传递到屏幕的另一端。我们常常会忽略它,但有时候,我们却又在期待着某一条特定的信息会闪烁在手机屏幕的方寸之间。对于每一个参赛的摄影人来说,他的作品在全国众多佳作中,也许不是最优秀的,但对于个人而言,却是经过精心地拍摄、输出或冲印,每一幅作品都饱含了作者对摄影的执着与热爱,凝聚了对比赛的期待与希望,一旦寄出,能否准时寄到组委会心里难免会惦记;由中国最权威的摄影组织举办的历史最悠久,影响力最大,等级最高的摄影比赛,中国摄影家协会和“国展”在摄影人心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参加如此高规格的影展,主办方是否能够考虑到每一个普通摄影人的关切,是否能够高效地为每一个普通摄影人服务,参赛者的心中难免会有怀疑。可是,这些忐忑与不安、怀疑与猜测就这样被一条贴心的信息所化解,转而变为一种放心,一种温暖,更是一种信赖。十八万幅作品与一万五千多名参赛者,这一组数据背后,是全国摄影人对“国展”品牌的热情,对中国摄影家协会的信赖。而每一条短信所代表的对摄影人的服务,不但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更是组委会对每一位摄影人的责任,是协会服务摄影人,推动摄影不断发展的真实体现。

  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全国摄影艺术展,自1957年开始举办以来,已经走过了53年的历程,回望过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每一届“国展”都面临着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组织者也在不断的变化中努力,摸索着更新更好的工作方法,每一次的变化和不同,都实实在在地方便了摄影人。

  就本次“国展”而言,我看到与往届相比还有几个突出的不同点:

  其一,上届“国展”已经开始采取入选作品网络公示的方式,本届不但继续沿用,而且增加了留言与评论的版块,给了网友更大的自由度,大家可以在这里表达对作品的观点,也可以针对别人的留言进行回复,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交流中学习,在互动中提高。

  其二,奖项设置上,除了以往由专家评委选出的金、银、铜奖之外,组委会还设立了五个“网络最佳人气作品”奖,充分利用网络普及面广,参与度高的特点,将评选的权利给了摄影人和网友,每人都可以做一回评委,亲身参与到作品的评选中来,为喜爱的作品投上一票。如此高的参与度,实属难得。

  其三,对于本次创纪录的183661幅参展作品,相信对于任何组织者而言,都会在欣喜之余,感受到更多的是沉甸甸的责任;对于评委而言,在较短的评选时间内要从这其中评选出入选和获奖作品,其难度和工作量可想而知。据报道,所有22位评委从始至终都全程参与从初选、入选到评奖三个阶段的评选,以保证评选的连贯性和评选质量。

  透过15000多条短信和这些改进,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令人亲切和信赖的“国展”。正是始终秉持为摄影人服务的宗旨,才凝聚成“国展”的品牌魅力;是不断的辛劳与努力,铸就了“国展”强大的影响力;更是这些与时俱进的创新与改变,使“国展”不断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黑光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

眼中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观点、图片、文字、视频来自本站用户上传发布,如有侵犯到您的相关权益,请点击权利通知指引,您可根据该指引发出权利通知书,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立即审核并处理。
· 黑光网 ·
相关阅读
吃不着葡萄能说葡萄酸吗
首届中国国际网络摄影大赛征稿启事
**井中国照相馆:见证社会变迁的风向标
美国男子45美元淘到亚当斯旧作 价值2亿
今年结婚热度走下坡路缘因“寡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