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华南***婚纱街:引领婚纱走向时髦
2010-08-02发布
转载自:信息时报

   “忘掉爱过的他/当初的喜帖金箔印着那位他/ 

  裱起婚纱照那道墙及一切美丽旧年华/ 

  明日同步拆下/ 

  忘掉有过的家/小餐台沙发雪柜及两份红茶/ 

  温馨的光境不过借出到期拿回吗/ 

  等不到下一代是吗……”

  前年,香港喜帖街要拆,谢安琪一曲《喜帖街》被传唱成经典。唱起这首歌,广州的年轻人大概都会感慨:幸好,广州还有婚纱街……从市二宫地铁站北出口至海珠桥这段约500米的江南大道北两旁,聚集了近300家婚纱专卖店以及礼服、摄影、婚庆用品等各类婚庆配套市场,吸引全国各地包括香港、台湾的经销商,海外影响直至东南亚、中东,具有强大的集群效应和品牌效应。


作为华南规模最大的婚庆市场,婚纱街吸引了不少外国人来拿货,非洲顾客更喜欢鲜艳的颜色和夸张的款式

  追溯

  华侨带起一条婚纱街

  前世:侨民引领婚纱走向时髦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衣着打扮开始讲究起来,结婚时新娘新郎都爱穿婚纱。于是,海珠区江南大道北婚纱一条街便应运而生。江南大道北原称“河南中路”,两旁大多是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住宅楼及侨房。严格意义上讲,江南大道北的婚纱街最早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当时的归国华侨带动起来的。

  家住江南大道北永龙坊社区的严玉老人今年63岁,老人在20岁时嫁到永龙坊,一住就是43年。严玉老人告诉记者,改革开放之初,江南大道北是广州当时两条华侨大道之一,当时这里居住着一些侨民,能够和外界频繁地联系,因此一些经济意识比较强的侨民就利用自己家的花园、草坪建起售卖婚纱的商店,最开始只是一些前店后厂的手工作坊,渐渐来这里买婚纱的人多了,从只有几家卖婚纱的小店,到改革开放后个体户经营婚纱店大量出现,这里的婚纱品种也多了起来。


婚纱街上的一些店也会以经营晚装为主,大部分演出服装都出自这条街

  今生:婚庆用品市场辐射东南亚

  上世纪90年代,婚纱街逐渐兴旺起来,影响力逐步扩大,它逐渐成为华南地区最大规模的婚纱一条街,一些香港、台湾甚至东南亚的名牌产品也慕名来到这里。江南大道的“婚纱街”渐渐成型,不仅广州市民,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甚至东南亚的商家来买货,既有占大多数的中低档婚纱,也有少部分高档婚纱,广州人结婚都会到婚纱街上先看一看。

  迈入新世纪,婚纱街上开始出现大型的婚庆专业市场。2004年5月1日,占地1.5万平方米、投资近千万元的广州市百利(国际)婚纱器材广场在江南大道北婚纱街开业,吸引了国内外大量商家前来洽谈采购,原来在婚纱街的100多商户也竞相入驻百利树立自己的品牌。

  2007年底,由于租赁合同等一系列的纠纷,百利正式撤出了位于市二宫地铁站上盖的广场,迁往荔湾区华林街招商。而正当人们一开始以为“婚纱街”要走向没落时,2008年2月,好百年婚庆广场在原百利婚纱城正式开张营业,婚纱街真正转向成为专业的现代婚纱交易中心。前不久,位于市二宫路口的倾城汇也开始了声势浩大的招商宣传。目前,江南大道北的婚纱街不仅辐射珠三角,而且吸引全国各地包括香港、台湾的经销商,海外的影响直至东南亚、甚至中东,具有强大的集群效应和品牌效应。


婚纱街橱窗内的漂亮婚纱成为让人流连的亮丽风景线

  行走

  橱窗内是幸福 橱窗外是羡慕

  今年27岁的伟仔从小在市二宫附近的奶奶家生活,如今已是一名影楼的职业摄影师,每个周末,他常常走过这条婚纱街,去奶奶家吃饭。“也许是从小在这种氛围中成长,才使得我有做摄影师的冲动吧。”伟仔说,高中三年,他几乎每天中午都见到好多新人在店里试婚纱,没有哪个女孩子穿上婚纱是不美的。透过橱窗,窗里每个人脸上都挂着幸福的笑容,而窗外,好多路过的女孩子都会发出阵阵羡慕的感叹,已婚女子,则回忆起自己当年的美好时刻。


婚纱街不仅零售,很多店家也做批发

  内街小巷也能找到 “幸福”

  而在婚纱街的内街小巷,也能发现不少做婚纱或礼服的小店。显然,这里的婚纱店要简陋得多,身着华丽婚纱或斑斓礼服的“模特”颇有气势地在不足3米的小店门前一字排开,常常“埋没”了在店里埋头缝纫的老板和小工。记者在现场看到,小店的婚纱款式很多,质量看起来也不错。价格大多只是每件两三百元,与外街动辄每件一两千元的婚纱相比确实经济很多。

  为什么相似的款式,价格却相差巨大呢?有外街大店的营业员告诉记者,进驻内街小巷的店铺,往往“照搬”他们的款式,免去了设计的成本,同样的婚纱当然卖得***,“所以婚纱街的临街店铺常常贴着‘同行免进 面斥不雅’的标语,警惕的就是这些人。”而在小巷开店已有十多年的罗阿姨告诉记者,由于铺租不同,在商场经营铺租贵,高档一点,所以卖得起价。但其实这里的婚纱除了手工没有商场货那么仔细外,绣花和布料都是一样的,质量的区别很小。“没办法,价格卖不起,只能通过这些来节省成本。”张姨无奈地说。确实,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去大商场买高档婚纱,更多的普通人还是会把价格作为重要的考虑因素,所以这种小店就有它存在的市场价值,也是它之所以可以坚持十几年的原因。

  既有一站式 又有个性店

  阿Yan是地道的广州女孩,从小在香港影视剧的“耳濡目染”下,令她对雪白纯洁的婚纱有着无限憧憬。在做了几年服装设计后,阿Yan转行成了一名婚庆策划师,几乎每个星期都要在婚纱街上与各色商铺“讨价还价”。阿Yan介绍,婚纱街有淡旺季之分,7月到第二年的春节就是婚庆的旺季,而每年的4、5、6月则为淡季,新人如果时间充裕,不妨利用这段时间来挑选心水的婚纱,价格会更实惠。星期一至四批发的客户比较多,很多都是从外地珠三角等地特地过来的,周五至周日则是零售消费者偏多。

  目前,婚纱街已经吸引了不少香港澳门的新人组团来“扫货”,阿Yan也会带着客人一间间去“扫店”。“在好百年婚庆广场,最大的特色就是能满足新人从结婚登记到购物、婚纱摄影、相册、摄影器材、珠宝等‘一站式’服务。当然,由于铺租的原因,婚庆广场内的价格比外面的都要贵一些,而且讲价的余地不大。” 

  此外,阿Yan还向记者介绍了她的一些心水。“现在年轻人基本上都是买婚纱了,一般400~800元就有得成交。传统的裙褂则要贵得多,在婚纱街,像龙凤店、红灯笼、龙氏等老牌一般都是纯手工做龙凤裙褂,价钱在5000元左右,所以不少人选择租裙褂,一般3天的价格也要1000元左右。”如果不需要这类比较传统而正式的裙褂,顾客还可以选择价格相对便宜的“小凤仙装”,一般200元就有得成交。

  回忆

  80年代租赁火爆  晚装卖到非洲

  何经理 “80年代婚纱没干就被租走” 

  1988年就开始在街上开铺做生意的广州人何先生可谓是婚纱街的“元老级”人物。据他介绍,上世纪80年代末,广州已开始流行在婚礼上穿着婚纱,“当时可供选择的婚纱式样并不多,而且质地也不好,却是一种新的视觉冲击。”何先生笑言,当时皇历上的“吉日”便是他们的假日,因为婚纱早就被租赁一空。在需求旺季,甚至收回来的礼服在洗涤后还没晾干又被租走了。如今,何先生的婚纱店定位是中高档婚纱,曾卖过一套婚纱是镶了许多施华洛世奇水晶,非常华丽精致,零售价3万多元人民币,几乎每家店都有一套这样的“镇店之宝”。在他看来,近几年来人们对生活素质有了明显不同的要求,导致了婚纱市场的转型。

  兰姐 “我们的晚装卖到了非洲”

  在婚纱街的一侧,一家专卖各式晚装、名为“喜洋洋服饰”的店铺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喜洋洋服饰的经理兰姐向记者介绍,她们店里以经营晚装为主,主要是批发,不提供租赁。厂房在广州,主要销往珠三角、国内其他省份和东南亚。一般从订货到拿货需要10天时间,礼服定价一般是在600到1000元之间。

  兰姐介绍澳大利亚、新西兰的顾客,对晚礼服的要求较为高端;非洲顾客更喜欢鲜艳的颜色和夸张的款式;而现在的许多80后、90后则更倾向于韩版礼服,有些许的性感如露背、深V等设计她们也可以接受。

  阮经理 “年轻人开始按自己的想法定做旗袍”

  嘉和丝路是一家以旗袍设计为主的连锁经营店,据经理阮碧珊介绍:“近几年来最大改变是顾客的要求变高了,更要求个性化,对手工、用料的要求有所增加,也有一些有个性的年轻人去到店里提出自己的要求,要制作自己理想的礼服,如用传统的面料搭配时尚款式,甚至有一些要求因过于个性化以至他们出于专业的考量不能为之制作,也是常有的事。”

  选婚纱小贴士

  1.砍价,有些店铺的价格叫得很虚,往往只需要一半的价格就能买到;

  2.最好不要带上男士,换来换去,男人一般都很没耐心的,还容易让人当成水鱼来宰;

  3.如果可以的话,最好穿拖鞋去,因为婚纱街上很多店铺都要求客人进店换鞋,这样试起来比较方便;

  4.一般的婚纱,400~800元的就已经不错的了,建议到装修店面好点的铺子去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黑光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

华南, 第一, 婚纱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观点、图片、文字、视频来自本站用户上传发布,如有侵犯到您的相关权益,请点击权利通知指引,您可根据该指引发出权利通知书,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立即审核并处理。
· 黑光网 ·
相关阅读
婚纱影楼礼仪公司姻缘角上博眼球
杭州秋季婚博会红火 顾客消费更为理性
[独家解读]“中国化妆造型十佳”路青
[独家解读]“中国化妆造型十佳”贾英英
[独家解读]“中国化妆造型十佳”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