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中国摄协512汶川地震三周年纪实摄影展开幕
2011-05-11发布
转载自: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编者按:
  2011年是“5•12”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瞬间永恒——5•12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大型纪实摄影展”于5月9日上午10:00在四川博物院1楼2厅隆重举办。四川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中国摄影家协会相关领导(副主席张桐胜、分党组成员高琴)出席开幕仪式。
  逝者安息,生者坚强。2008年那场大地震没有毁掉中国人民的顽强精神,如今家园已经重建,受灾群众过上了新的生活。过去的那个时刻是惨痛的,但我们没有沉迷于痛苦无法自拔。如今汶川地震三周年之际,中国摄影家协会通过举办大型摄影展的方式来缅怀地震中逝去的生命,同时也在有限的展示空间里多手段、多样式展现出三年以来受灾地区的巨大变化。此次影展着重宣传了受灾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自强不息,在全国人民的关心帮助下重建家园的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政治效应、社会效应和文化效应十分突出。

  本次摄影展由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中共绵阳市委宣传部、中共德阳市委宣传部、中共广元市委宣传部、中共雅安市委宣传部、中共阿坝州委宣传部协办。

历时半年 收集作品数万 展出作品512幅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为生动展现四川三年科学救灾、科学重建、科学发展的成果,四川省摄影家协会去年下半年就广泛征集来自各个渠道的优秀纪实摄影作品。2011年3月20日,为收集反映灾区新貌的最新摄影作品,由省委宣传部、省文联主办的“走进灾区发现最美”大型纪实摄影采风活动,邀请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张桐胜,美国国家地理学会会员陈功等众多省外知名摄影家、各大央级媒体专业摄影家和省内摄影家共三十余人,历时一周,走进四川重灾区实地采风,新创作拍摄数百幅作品,其中50幅优秀作品入选本次影展。中国山水网站站长、摄影家卓军在广元江油关抓拍的三个孩子的最美笑脸成为这次影展的收尾作品。

  本次影展从上述征集、收集和采风创作的上万幅作品中,选出了512幅优秀作品参展。不少作品思想内涵深刻、艺术质量上层,在全国及省市级影展中获奖。其中,张桐胜主席在地震当天赴北川拍摄到的北川中学“祈愿星”图成为他在俄罗斯举办的个人影展“汶川时间”的开展照片;当日他拍到的北川中学“红旗不倒”图片已被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另外,影展中还有大量大家熟悉的图片,比如敬礼娃娃、让路娃娃、刺绣女孩、举牌感恩的老人、七组外地援建和灾区自建对比图片等均给人强烈的视觉震撼。

引进策展人 形式和内容力求创新

  本次大型影展系列活动以创作采风、作品征集、集中展览和编辑出版画册为主线,通过摄影作品充分展现灾区恢复重建的成果,反映灾区人民自立自强、奋进拼搏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气息,向全国人民表达感恩致谢情怀。

  为此,本次摄影展系列活动专门邀请了中国首届网络春晚总策划、大型活动总策划师孟繁佳担任策展人,力求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所创新和突破。

1、 内容创新 用小故事串连大故事

  在策展之初,策展人提出用图片讲故事、用小故事构连一个大故事的思路,充分利用摄影作品向全国人民讲述蜀中儿女如何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倾力援助下从悲壮走向豪迈的伟大壮举。每幅图片、每组图片都是三年重建故事的一个缩影。

  整个影展共分为四个主题区,前三个“昔日山河”、“家园倾覆”、“重建之路”大量采用对比手法,从物质家园的原貌、被毁、重建的过程进行诠释,而影展的第四部分“四川精神”则通过孩子们的笑脸、搬进新居、新县城风貌、新生活、新家园等,突出表现三年重建历程中从物质到精神的升华。

2、 形式创新 用声光电和装置艺术相结合

  这次影展采取了有别于一般摄影展的呈现方式,在展呈主体图片的同时,将装置艺术搭景与实物造景手段相结合,辅之以LED视频,并将航拍图片以垂直投影的方式展示,使参观者更加直观地感受航拍所见的宏大场面。展出采用声、光、电、视频、触摸屏等新颖先进的科技手段,配合装置艺术和现场置景等方式,如开幕大厅微缩的断垣残墙、“昔日山河”的茶椅小几、“家园倾覆”铺在地上的瓦砾碎石、“重建之路”的脚手架等,不仅增加了影展的真实感、立体感,营造出身临其境的感觉,而且在有限的展示空间里多手段、多样式展现出三年以来天府大地的巨大变化。

  为了更加真实地反映摄影作品背后的故事和灾区群众生活的变化,开幕当天,主办方还将摄影作品《刺绣女孩》的主人翁请到了现场,三年前的刺绣女孩如今已是幸福的孩子妈妈,她将现场展示自己的刺绣技艺。

央级媒体强烈关注 各大特刊互动宣传

  为配合本次影展并收藏珍贵照片,作为历史存留,由四川省委宣传部、省文联共同编辑出版的“瞬间永恒”大型图册正式出版。该画册在影展期间与观众和读者同期见面。

  除省市主流媒体进行集中宣传报道外,此次影展还得到部分中央媒体的大力支持与关注,其中,人民画报社推出了影展专题报道,《中国周刊》推出了大型特刊同步发行,中国网推出了同期网上影展,《中国新闻周刊》《求是》所属《小康》杂志等也将在影展期间予以深度报道。整体上形成中央、省市媒体立体互动的宣传报道声势,以扩大此次影展的政治效应、社会效应和文化效应。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黑光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

中国, 汶川, 地震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观点、图片、文字、视频来自本站用户上传发布,如有侵犯到您的相关权益,请点击权利通知指引,您可根据该指引发出权利通知书,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立即审核并处理。
· 黑光网 ·
相关阅读
摄影行业新分工-制景师
首届“唯魅秀杯”化妆造型大赛新疆站圆满成功
2010南京婚庆进账超12亿 今年将培训近千人才
“山寨摄影师”拍砸婚礼 新人应签订协议维权
EOS 5D MarkII摄影师影室&外景实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