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随着时代的进步,相机走入千家万户,形形色色的现代艺术影楼成行成市,先进科技层出不穷。传统的老相馆受到冲击,风光不再。因婚纱摄影对相关设备要求高,对摄影师的专业水准和后期制作能力也有很高要求,多数新人都会选择品牌婚纱影楼,而不是老相馆。
对于老相馆来说,维持顾客的忠诚度是一大法宝。但编辑认为,在目前数码摄影成为主流,新一代的人们对摄影的观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的情况下,***照相馆如果仍然维持证件照等传统技术不做改变,恐怕很难维持下去。如何通过适当创新来适应时代,同时又能保留***照相馆的纪念意义,值得我们摄影从业者深思。
摄影自1839年诞生以来,虽然只有173年的历史,却为人类社会的精神文化建构了一种新的样式——现代图像。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相机走入千家万户,形形色色的现代艺术影楼成行成市,先进科技层出不穷。传统的老相馆受到冲击,风光不再。本期《中国故事》讲述福州***相馆的过去与现在,揭开传统摄影技术的神秘面纱,重拾那些渐渐消失的记忆。
摄影师准备用一台50年代的海鸥大型立式老式照相机给顾客拍证件照
一台50年代的海鸥大型立式老式照相机
福州鼓屏路九彩巷,是正在建设的福州一号地铁线路的施工点,人群和车流,穿流不息。却很少有人注意到沿街边一个红色广告牌——鼓屏国营照相馆。这个与附近装修豪华、门面气派的婚纱影楼相比,它显得格格不入,甚至有些孤寂。
但在20多年前,鼓屏照相馆在福州,甚至在整个东南沿海地区都赫赫有名。在如今婚纱影楼大行其道的时代里,她的生存空间已经被压缩到了城市边缘。
“这个照相馆最早开在东街口,经营快50年了,是‘金字招牌’。”今年54岁的林森是鼓屏照相馆的一名摄影师,但他习惯人家叫他“照相师傅”。林师傅说,他16岁时就开始在照相馆当学徒,
当时还是父亲退休后补的员,一般人想学都进不来。
解放后,鼓屏照相馆经过公私合营成为了一家公营照相馆。“那个时候大家对照片非常重视,要求也很高,你稍微拍不好就要你重拍。”林师傅说,每到节假日,前来照相、拍全家福的人都会在照相馆门口排起长龙。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那段时间,照相馆总共有20多人,10几个照相师傅,两个专门修片的,每个月的营业额能够达到十多万元。
“传统的照相行业,从布光、照相、冲印、整修、上色、晒片、装框等要经过十多道工序,花时三到十天,才能完成。”林师傅说,那时的照相就是手艺活。由于设备简单,他们一直无法承担婚纱照等高端业务。因婚纱摄影对相关设备要求高,对摄影师的专业水准和后期制作能力也有很高要求,多数新人都会选择品牌婚纱影楼,而不是老
相馆。一些已经转型做婚纱摄影的老相馆,处于较尴尬的境地。到他们这的人少了,都是以拍拍证件照为主,现在相馆只剩3、5人,勉强度日。
林师傅认为,对于老相馆来说,维持顾客的忠诚度是一大法宝,很多顾客都是以前被父母抱在怀里来拍照的,现在他们又带着自己的孩子来拍照。对他们来说,相馆不仅仅是照相的地方,而是几代人的共同记忆。
摄影师在布灯
摄影师开始准备拍照
50年代的海鸥大型立式老式照相机的小孔成像原理
50年代的海鸥大型立式老式照相机的快门和快门线
50年代的海鸥大型立式老式照相机上的调节高低的轮子
老照相馆的背景灯和椅子
摄影师拿着手工调色用的色纸
摄影师拿着手工调色用的色纸
摄影师在手工修图片
老照相馆里的两名工作人员
林师傅在暗房看底片
老底片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黑光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