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13年,因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改革再次成为关键词,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备受关注。在这个承上启下的光辉年份里,摄影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务实,开拓创新,强化报国之志,强化忧患意识,强化使命担当,与时代同行,为人民写真,为实现“中国梦”贡献着力量。回望既往,展望未来,中国摄影家协会旗下的《中国摄影》杂志、《大众摄影》杂志、中国摄影报、中国摄影家协会网、《中国摄影年鉴》、中国摄影手机报等媒体联合推出2013年度中国摄影界十大新闻。这十大新闻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如下:
1.两大影展尝试改革,多项新举着眼专业
1月进行的第24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评选进行了许多着眼于改革的新尝试:将评委会和组委会严格分开,且没有任何中国摄协驻会人员担当评委,以最大规模的评委阵容进行分类评选,且各类别所有评委从初评到终评只参与本类评选,设立观察员,评选过程首次采用网络视频播出。8月底进行的中国第15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评选,则设立“女性”主题,以期通过摄影唤起全球大众、政府和媒体对女性问题的关注,首次设立国别展,选择摄影术发明地法国摄影师的作品共同展出,另外还对推荐人实行奖励,举办了短期培训交流课程等。
中国第15届国际摄影艺术展“女性”主题金奖作品 渔家女 孙长健 摄
中国摄协主办的TOP20•2013中国当代摄影新锐展、2013“伯奇杯”中国创意摄影展、第三届全国农民摄影大展等活动定位更加明晰,面向不同领域,不断改革创新,打造更具差异化的专业平台。增强权威性、体现专业性、扩大广泛性、提升公信力,成为更多摄影活动共同的追求。
2. 北京摄影活动丰富,立足中国聚焦世界
北京国际摄影周海报
3月4日至20日,由北京市委宣传部、首都精神文明办、中国摄影家协会等主办的《永远的雷锋》大型主题展览,对用影像传播先进人物事迹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做出有益探索,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展出期间,日均参观人数超过8000人,单日最高超1.1万人。
10月24日至30日,文化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中国摄影家协会、新华社图片中心和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承办的“北京国际摄影周2013”在京举行,展出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700多件作品,并举办了论坛、研讨、对话交流等30余项活动。通过摄影展现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的社会面貌和发展趋势,品牌化、国际化、专业化和市场化成为这个北京城市文化新名片的努力方向。
除众多艺术馆、画廊、展览馆不断推出摄影展览等活动外,北京的**井大街等处也成为摄影新展场,不少活动影响日渐扩大,备受国内外摄影界关注。
3.新媒体打造新阵地,微摄影成为热概念
4月20日,四川芦山等地发生7.0级强烈地震,公众手机拍摄的众多影像资料随后广为流传,重现震后现场。智能手机的普及在影响便携式数码相机市场的同时,也为移动互联、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带来全新的摄影机遇。除众多手机摄影比赛外,以微博、微信等为载体的互动式摄影活动逐渐兴起,再次以技术推动摄影创新。
新浪、腾讯、搜狐、网易和凤凰等知**户网站,纷纷吸纳传统媒体优秀人才执掌图片业务,并推出多项旨在提供专业水准摄影服务的活动和平台。新浪图片频道全新上线,推出“摄氏2013度”报道摄影盛典,腾讯推广青年摄影师激励计划。不少传统媒体从业人士认为,新媒体已取代传统媒体成为摄影传播的更大平台。
4.展览评选各引争议,网络发酵理论探讨
4月7日至28日,作为全国农民摄影大展配套活动之一,由中国摄协、新华社中国国际文化影像传播有限公司和今日美术馆联合主办的《隐没地——上圈组村民与艺术家的影像实验》亮相北京。80多位摄影界、艺术界、文化界人士与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上圈组村民拍摄的2600多幅照片,拍摄、编辑和呈现方式均体现出较强的实验性。影展被称赞“有体温”、“接地气”的同时,关于其“实验性”、对村民作品的“借用”乃至影展期间备受关注的“元影像”等理论观点,均引发业界讨论。
8月20日揭晓的第四届侯登科纪实摄影奖同样因为业界人士对评选结果的质疑而引发更多争议;摄影师张巍的作品《人工剧团》也因与德国某艺术家作品类似而引来关注。
张巍作品《人工剧团》(组照之一)
借助互联网等新媒体传播的争论虽然不乏鲜明观点,但混杂其中的各类声音也在一定程度上消解着理性与建设性。针对某一具体样本进行的专题探讨,在摄影界重视学术建设的大格局下,自有其现实价值。
5.视觉中国借壳上市,影像产业前景看好
6月,赛迪研究发布《中国图像素材行业发展报告》称,国内这一领域行业净利润水平在20%-25%之间,高于下游应用行业平均利润,
而这一市场近两年的增长率超过40%。报告还预计,2013年的市场规模有望攀上12亿元人民币。
8月16日晚,停牌半年的*ST远东公布重组预案:拟向17名自然人发行股份,购买其合计持有的华夏视觉、汉华易美100%股权,国内首家互联网文化创意企业视觉中国在A股市场借壳上市。作为视觉中国集团主要资产的华夏视觉、汉华易美估值总额达到24.9亿元。9月13日,远东实业对外公布此项资产重组的进展。上市后,视觉中国将投资图片社区项目,向摄影师和图片需求方的互动交流平台进军。
6.眼见场景难以为实,网传照片遭到质疑
8月1日,网**传的一幅“小女孩为中暑清洁工撑伞”的照片引起关注,经媒体记者调查,照片属策划公司为卖伞而策划拍摄,情结系人为设计,照片中的环卫工人被报酬迷惑,小女孩为策划者邀请的“演员”,策划者最终向公众道歉。
12月2日,在北京,一名中年妇女被一外国小伙撞倒,随后,有图片报道称“外国小伙北京街头扶摔倒中年女子遭讹诈”。
经警方调查,外籍男子系无证驾驶,在人行横道内将中年女子撞倒。照片的拍摄者后来公开道歉,称自己拍完照片后想当然地加上主观观点,不做调查,行为有错。
诸如此类的互联网传播的图片信息后被证实为假,主要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商业炒作,二是拍摄者和传播者“不求甚解”只求吸引公众眼球。互联网时代的传播生态,必然要求以完整可靠的证据链去伪存真,也对专业媒体机构提出了更高的“把关”要求。
7.摄影作品赠美术馆,郎静山进“国家收藏”
“静山远韵——郎静山摄影艺术特展”展览现场 图片来源新华社
10月11日开幕的“静山远韵——郎静山摄影艺术特展”开启了中国美术馆“影像中国——20世纪中国摄影名家”系列典藏项目。展览由中国美术馆、中国摄影家协会、亚洲影艺联盟(台湾)、郎静山艺术文化发展学会(台湾)共同主办。郎静山之女郎毓文向中国美术馆捐赠了郎静山134幅摄影作品。
在全球更多设立摄影博物馆,更多美术馆和艺术博物馆把摄影纳入视野的大格局下,中国美术馆作为***美术博物馆,在建馆50周年之际,将摄影的展示和收藏逐步推广、推开。“影像中国——20世纪中国摄影名家”系列典藏项目是“国家捐赠与收藏系列”这一国家项目的组成部分,近期计划每年典藏一位20世纪摄影名家的作品。
8.摄坛践行群众路线,表彰服务基层先进
10月21日,中国摄影家协会首次表彰在以摄影文化服务基层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优秀会员,以及在“万名摄影志愿者万幅作品进万家”志愿者服务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先进团体、先进个人。受表彰的团体单位、个人长期用摄影方式,创造性地服务基层,服务人民,以行动树立起可敬可爱的中国摄影人新形象。
中国摄协联合各团体会员于2012年7月启动“万名摄影志愿者•万幅作品送万家”摄影志愿服务活动,一年多时间里,申报志愿者近9000人次,共组织214次活动,赠送作品3.2万余幅。
“万名摄影志愿者•万幅作品送万家”活动
中国摄协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对如何更好地服务大局、服务人民、服务摄影人和摄影事业,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和思考,在新的形势和要求下不断调整职能、方位和工作思路、工作内容、工作方式。
9.“嫦娥三号”成功探月,拍下首张月球留影
12月14日,我国发射的“嫦娥三号”登月探测器轻盈地在月球上实现“软着陆”;12月15日,“嫦娥三号”着陆器与“玉兔”巡视器顺利互拍成像,成功传回了中国五星红旗在月球上的首张留影,标志着“嫦娥三号”发射任务的圆满成功。
由“嫦娥三号”拍摄的月球照片也成为本年度最热传的照片之一。
10.中国***摄影展馆,开馆展出“百年跨越”
12月20日,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赵实(左二),新华社副社长周树春(左一),
中国摄影家协会顾问吕厚民(右二)共同为中国摄影展览馆揭牌。陈奇军摄
12月20日,中国第一个***摄影专业展览馆——中国摄影展览馆开馆,免费向公众开放。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与北京设计之都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的该展馆占地2000多平方米,是中国摄影人展示成就、交流摄影文化的重要平台,在展示中外摄影精品佳作的同时,将开展学术研讨、摄影培训等各项活动,从而全面推动中国摄影人才和作品脱颖而出。
作为中国摄影家协会规划建设的九大重点项目之一,中国摄影展览馆开馆当日,展出了中国文联、新华社、中国摄协共同主办的“同筑中国梦
百年跨越史——中国摄影与科技”大型影像展。展览通过图片结合实物的方式,配合大量历史文献全景式展示了百年中国梦的现代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