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从柯达、富士、乐凯等胶卷巨头的没落,到照相馆成为婚纱照和证件照的代名词,摄影产业正面临着转型。然而,就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肖像摄影却正在悄然兴起,并成为越来越多普通市民的选择。
对于正在蓬勃兴起的市场,肖像摄影从业者喜中有忧。喜的是大多数市民开始关注肖像摄影,为行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忧的是市场的快速扩张会让一些投机分子乘虚而入,拉低整个行业的水准,为行业发展带来负面效应。
海南省摄影家协会负责人说,肖像摄影是一项极具个性化的创作,跟摄影师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这只能属于小众化的“私人定制”,不太适合于大规模的流水线生产,不能重蹈婚纱摄影的覆辙。
随着单反相机的普及和相机功能的不断智能化,昔日被视为“高大上”的艺术摄影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从柯达、富士、乐凯等胶卷巨头的没落,到照相馆成为婚纱照和证件照的代名词,摄影产业正面临着转型。
然而,就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肖像摄影却正在悄然兴起,并成为越来越多普通市民的选择。和普通的证件照所不同,肖像摄影要求画面不仅要美观,而且人物的表情要能传达出被摄影者的气质、性格、风度、修养,这对于摄影师是个考验。除了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外,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修养和综合素质,这样才能更好地和被摄影者沟通,拍摄出传神的照片。
这一点和其他的文化产业形式也颇为相似。在技术和器材门槛都不断降低的情况下,从业者自身的水平开始在这个行业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化产业说到底,还是文化的竞争。
人们在翻阅数十年前老照片的时候,往往会对画面中主人公所表现出的“精气神”记忆犹新,那时虽然物质条件艰苦,但是从照片中,可以看出他们对生活依然充满热情和向往,这就是肖像摄影的魅力。
如今无论是化妆技巧还是摄影器材,都比当时要先进太多,然而满大街的婚纱影楼,拍出的照片大部分都似曾相识,即使是主打“个性”的写真馆,其姿势和神态也仿佛从流水线上批量生产出来的,鲜有令人印象深刻之作。一些公众人物、商务人士因为工作和事业需要,开始追求有个性的肖像摄影,而不少市民在衣食无忧之后,也开始对生活品质有所要求,肖像摄影渐成潮流。
为大众提供多种选择
对于正在蓬勃兴起的市场,肖像摄影从业者喜中有忧。喜的是大多数市民开始关注肖像摄影,为行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忧的是市场的快速扩张会让一些投机分子乘虚而入,拉低整个行业的水准,为行业发展带来负面效应。
海南省摄影家协会负责人告诉记者,肖像摄影是一项极具个性化的创作,跟摄影师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这只能属于小众化的“私人定制”,不太适合于大规模的流水线生产,不能重蹈婚纱摄影的覆辙。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人物肖像摄影处于产业高端,需要一些大众化的项目来支撑。王志刚说,顾客的要求和承受能力都不太相同,因此要尽量多地给他们提供不同的选择,满足各种层次的需求。“只有先把这个市场培育壮大,有序发展,才会产生好的效应。”
普通人渐成消费主体
在海南小有名气的肖像摄影师王志刚不久前接到一单生意,上门为一对金婚夫妇拍摄纪念照片。“他们不愿意去影楼拍摄,而是想以家庭为背景,通过日常的起居生活,来记录他们共同走过的岁月。”王志刚告诉记者,现在这样的顾客越来越多。
肖像摄影历史悠久,但是开始大范围地受到普通市民关注,还是近年来的事情。省摄影家协会负责人告诉记者,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一张好的肖像照片不仅能展现自己的魅力,同时也是文化品位的一种体现。
王志刚告诉记者,前几年公司老板和政府官员是他的主要客户群,而现在普通市民的比例正在不断增长。“有阅历丰富的老人长者,也有稚气未脱的初中学生,还有的是一家几代同堂。”王志刚说,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自己的形象也越来越重视,除了健身、美容,不少人都想要拍摄一套专属于自己的个性肖像,甚至有的人开始自己动手,为自己和家人拍摄。不久前王志刚举办了一个肖像摄影培训班,竟然吸引了数十名爱好者报名。“摄影器材的普及和技术的更新,也为肖像摄影热的兴起提供了物质基础。”省摄影家协会负责人告诉记者。
沟通和技巧决定品质
摄影爱好者越来越多,使用的器材也越来越专业,但是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肖像摄影师,却比想象的要难上许多。王志刚告诉记者,其实肖像摄影对于器材的要求并不高,关键是摄影师对摄影对象的快速沟通和迅速了解。一句话,就是拼文化。
记者参观了王志刚位于国贸一栋大厦内的工作室,简单的几张布景、三五盏灯光,海南许多企业家和文化名人的肖像摄影,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完成的。“肖像摄影不需要很浓厚的化妆,甚至完全不需要化妆。”王志刚说,最重要是对拍摄者的快速定位。
拍摄开始前,王志刚往往要和摄影对象聊上差不多2个小时,通过对方的言谈举止和工作生活经历,抓住人物最有神韵的地方,确定拍摄风格。这个过程看似简单,但是对于摄影师的要求很高,只有和摄影对象产生情感共鸣,才能掌握对方最传神的瞬间。
当然,除了沟通之外,拍摄技巧也是重要的环节。王志刚说,他拍摄中一般都是和拍摄对象聊天,边聊边拍,每次拍摄大约200多张。“刚开始的几十张肯定是不能用的,对方有个适应的过程。”好片子往往出现在拍摄中期,而和摄影对象的聊天融洽程度,也决定了拍摄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