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摄影基地竞争加剧 整合资源及综合服务才能发展
2014-08-12发布
转载自:人像摄影

本文作者:王冲

  中国摄影基地联盟副会长。上海元创投资董事长,战略集团总裁。旗下拥有5家实体影楼、3家摄影基地、2家内外景、实景设计公司、1家顾问公司、1个婚庆品牌、1家儿童店、1家数码培训机构。


战略集团总裁 王冲

  从实景影棚到摄影基地,从单纯的景观建设到综合性服务体系,“摄影基地”这个概念的外沿不断拓展,形式上的翻新带动了拍摄和经营理念的变化,更进而成为推动行业潮流趋势、建立今日婚纱摄影大格局的重要成因。在这样的情形下,我们理应站在更高的层面,以全新的角度深入理解这一重要内容。在这里,我尝试就摄影基地方面的话题与大家共享一二,尽可能从不同角度、全方位地剖析摄影基地的发展历程及种种现状。

梳理商业实景基地的发展历程

早期实景影棚——摄影基地之雏形

  追溯起来,早在90年代就已经出现了简易的实景拍摄方式。至2006-2007年这个阶段,真正的实景影棚开始崭露头角。虽然其规模、体量还较小,影棚也不具备各种综合功能,但从设计结构上来说已经实现了极大的突破,彻底改变了在传统背景前增加简单道具的拍摄方式,代之以更立体的置景结构、更丰富的场景样式及更多维度的拍摄视角。

  这一阶段,比较典型案例应首推上海橙果摄影。当时他们做了一个比较大的影棚,采用了电影片场的思路来设计。无论从占地面积、影棚挑高、场景规划、灯光运用等方面,都有极大的突破,可以说是商业摄影行业实景影棚的开先河之作。


《人像摄影》2008年10月刊载的上海橙果电影片场的报道

大型实景影棚——摄影基地之前身

  实景影棚爆发的第一次小高潮在2008年左右。这里首先要提到一个人,那就是韩国的金文子老师,正是他将韩国商业婚纱摄影的置景及拍摄方式带到中国大陆,推动了大型实景影棚的建设。






韩国金文子老师设计的实景

  这一时期,很多大影楼陆续开始建棚。就当时的情况来看,实景影棚作为“高大上”的新式武器被商家严密地保护起来,只针对内部体系使用,外人很难一窥究竟。实景影棚作为行业中“传奇”般的存在,各种真实或夸大的听闻更增加了它的神秘感和吸引力。这一阶段,比较典型案例包括上海唯一、南京米兰等。

  随后,实景影棚爆发了第二次高潮,这个时间段应该在2009-2011年间。其时小雅风尚的栾佳军在苏州建起了一个样板棚,面积只有2000平米左右,但是已经足以令整个行业眼前一亮。毕竟除了之前已经投资建棚的一些行业大佬外,当时几乎没有人见到过这样规模和形式的实景影棚。

  小雅风尚的崛起在事实上将新型实景概念推上了一个高度,实景影棚的建设迅速升温,直接导致全国各地的大中型影楼都忙于寻找大型厂房建筑(5-6米以上高度),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实景建设大生产。





小雅风尚的经典设计

  大型实景影棚的建设给整个行业带来巨大改变,在那一时期帮助很多大店实现了质的飞跃。其时很多位于地区排名前列的大型影楼正是以实景影棚作为契机,借此拉开与第二或第三名之间的距离。“上海唯一”就是个很好的例子,除了服务、拍摄等其他方面的改革,实景大棚对他们的影响不可小视。从金文子的韩式实景到小雅风尚、摩玛兄弟的样板棚,再到战略外景的内外景综合摄影基地,始终处于行业潮流之先的实景影棚为他们带来了极大的竞争优势。自此之后,大型实景影棚已然成为影楼经营者占领市场的重要项目。

大型实景影棚的优势作用:

  制作大型实景影棚对建筑、技术、资金及拍摄量的要求较高,必然成为一个非常明显的硬件门槛,客观上使大量中小竞争对手难以企及。

  实景拍摄的客户体验好,那时都说实景影棚是接单利器,此话不虚。能够把客户请进门,参观这种规模的实景空间其心理感受十分震撼,很有说服力。

  从拍摄上来说,实景改变了背景型静态拍摄的种种习惯,无论在用光、取景、构图、人物调动及拍摄理念与商业流程上都产生了极大的变革。特别是意境、自然、光影、空间等概念,在内景拍摄中得以强化。

  谈到较早摆脱自给自足模式的实景基地,一个很好的案例就是北京诺丁山,当时他们请了韩国的全成尚老师做整体规划,打造了一个对外开放式的综合摄影基地。在2008-2009年间,其他地区也陆续有一些基地项目开始上马,比如深圳玫瑰海岸、东莞龙凤山庄等都做得比较成功。到了2011年前后,全国各地的摄影基地已经可以算是遍地开花了。


诺丁山婚纱电影片场样片

  这个从自用向开放的转变过程是很自然的。虽然此前实景影棚的发展速度很快,但站在当时的立场来看,大部分人还是抱持着一种犹豫的态度。事实上,确实只有各地区最有实力的影楼才负担得起,而上马的影楼基本都是自用,很少向外拓展业务,完全以自家的客户量来消化这样大体量的实景影棚不能不说是资金和运营上的巨大压力。毕竟大部分地区存在淡旺季的差异,一个完全自用的大型实景影棚很难达到***利用率。而做一个大棚,投资少则一两百万,多则四五百万,要租厂房,房租、装修、人力、水电、管理方方面面都要投入,进一步增加了运营和流程的困难。当时整个行业几乎都处于这样一种两难的状态,正是在这样一个时间点上,“基地”概念脱颖而出。

  应该说,基地这一商机真正是由行业外的人推动起来的。究其原因,中小影楼有需求,但没有资金实力,而大影楼则局限于自身的利益,不愿放开这块市场。他们的着眼点始终围绕着:如果放开实景,会不会弱化“独家”优势,会不会导致竞争对手和大量中小影楼的追击等等。这个过程伴随着大量的挣扎和纠结,直到由行业外人士投资建设实景基地,成功打破这一僵局。

  近几年各类大型摄影基地在全国各地层出不穷,而且呈现出占地面积与投资越来越大的趋势,在这个以创新消费需求为导向的行业,这种现象已经充分体现了影楼、工作室乃至拍摄婚照的新人对这种服务形式的极大认可和寄予了越来越多的期望。

明确基地概念 

  以现在的理念来看,基地应该是开放型的,能够为周围300公里内各类型影楼提供拍摄场地、场景及其他相关内容的综合性摄影服务场所。现在的基地已经远远不止实景这一内容,首先是内外景的综合设计与交叉运用,这是出于服务目的的综合要求。

运营模式上的核心特点 

  将系统的专业化服务集聚起来,强调基地的功能性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的规划。确定基地的主导产业后将运营形成产业链,包括婚庆、餐饮、娱乐、旅游、产品销售等行业,形成区域主导产业,创造区域竞争优势,完善区域间分工,从而获得稳定、持续的产业收入。基于这一特点,甚至催生出了专业的基地管理运营团队,比如我们的战略团队就是其中**。

摄影基地发展形态梳理:

  一代 资源型基地。代表是玫瑰海岸,在一个相对好的时间点拿到较好的资源,成功开发利用。

  二代 门店型基地。在一代的基础上,拿到更多投资,建设更多景观,经营模式上主要是影楼加盟或购买门票的方式。

  三代 综合型基地。平均每天1000人(一组5人),这个大数量的人本身就是巨大的商机,各种综合的产业链都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展开经营,特别是结婚产业相关内容的整合与进驻是这一思路的前景。

规模形态上的基本特点 

  一般来说,现在的基地规模都很大,内景影棚往往在3000-5000平米,再加上各类细分的功能区。至于可利用的特色外景部分则主要有两种模式,即主题型和花海型。

  主题型 多采用复制知名建筑模式,搭载于主题公园或主题地产之上,借力其风格建筑的优势。比如广东惠州的哈施塔特摄影基地就是搭载于地产项目之上,无论从投资回报还是操作使用各方面来看都较为成功,这也是我们实际参与的项目之一。而像浙江的横店影视城婚纱摄影基地也是非常好的典型代表。

  花海型 多采用特色花卉种植模式,充分利用花元素达成外景拍摄需求,同时在花海中搭建一个大型实景影棚相互补充。比如日照的花仙子摄影基地。

  做外景不是做“景”而是元素,这个思路我们应该理顺。比如花海模式之所以在这几年被充分认可,正在于花作为元素是极为贴切的户外自然景观,并且可以周而复始地利用。又大又傻且没有文化内涵的“景”是很容易被淘汰掉的,仅仅依靠所谓的视觉冲击力很快就会过时。

风格前景展望 

  借鉴电影布景的实景影棚可能会领导未来潮流。一方面从景观设计和舞美制作上更为精细和专业;另一方面则在于借鉴其思路,才能逐步达成更具内涵的景观潮流。想要真正实现这种转变,首先要从从研发层面上去改变。毕竟影楼行业本身不具备做景的能力,大多时候还是要依赖于各种专业置景公司,而作为有行业责任感及前瞻性的实景创作者更要不断提高自身水平,保持创新意识。

  举个案例,战略外景最近正在研发梦幻系列,与电影制片厂的布景师及舞美工作人员合作,做出来的景效果非常之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这种大胆创新是我们现阶段最需要的东西,事实上这几年的内景实景开发已经进入相对疲软的阶段,往往只是景观体量更大,花草更多,大窗户小窗户堆积起来,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误区。




大摄汇影像基地


摄影基地与行业发展的互动关系


 摄影基地的优势作用:降低影楼的运营成本,增加拍摄的丰富性,整合多种资源,提升行业整体水平,促进业内外的交流互动,提供良性竞争平台。

  目前,摄影基地项目的投资热情高涨,无论是行业内还是行业外,可以说是全国各地都在做基地。究其原因,不外乎影楼行业利润在降低、房租在增加,不得不面对消费力衰退的经济瓶颈,此时影楼业已经没有办法做重资产投资了,只能尽量规避这方面的压力。有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十年前影楼差不多占据各城市***的中心地带,但是现在已经向二级路段甚至更远的郊区转移。因为婚纱影楼的承租能力减弱,如果房屋成本居高不下,必将难以承担。利润降低、成本压力增大的实际情况与对大规模实景的需求是相互矛盾的。另一方面,独立使用的实景影棚很难达到***利用率,闲置也会增加大量成本,在这种状况下更新再投入十分不易,客观上导致实景影棚的鸡肋效应,这也是基地产生之前大型实景影棚发展瓶颈阶段的核心问题。而小规模的实景最多只能让自家的生产流程更顺畅,但很难保持竞争优势或是与地区其他大型实景基地相较。

  在今天的竞争态势下,摄影基地可以集合资金力量实现更大规模的效益,融入更多的景观,而开放使用或加盟体系使整体运营及再开发的成本进一步摊薄。对于每一个独立的大型或中小影楼及工作室来说,同样可以花费较小的资金获取更大的利润。加上各个摄影基地之间的良性竞争,更会带来很多显性或隐形的福利,这无疑是影楼业者所乐见的福音。

  这一趋势已经不可逆转,仅以广东地区为例,现在大概80%的影楼已经不再自建影棚。全省粗略统计大约二三十个基地,比如:玫瑰海岸、龙凤山庄、哈施塔特、环球影城、梅州客天下、佛山香港国艺、惠州十里银滩、华侨城等。商业婚纱极为发达的江浙沪地区也是如此,比如:上海橙果、诺丁山,美兰湖、梦想城、泰晤士,苏州有大摄汇、唯爱,嘉兴有嘉纳伯格等,也是十几个基地。它们各具特色,有专门推海景的,有专门推园林景的,有专门推建筑景观的,不一而足。因此很多影楼会加盟数个基地,按照自身需求来调配不同的拍摄内容。


哈施塔特摄影基地

  无论大型、中小型影楼及工作室,现今对摄影基地的依赖度都很高,而且还在增加,其优势自然是显而易见。当然从一个良性发展的角度来看,影楼也不能仅仅依赖于基地,要在摄影风格技术上下功夫,归根结底对于个体的生存来说差异化仍然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基地只是提供了一个拍摄场景,并不意味着全部。对于现在的大型基地来说,一切以标准化为前提,场景、灯光、布置、流程都走标准化的路线,标准的同时确实存在趋同的问题。影楼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来认识,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思路。比如现在比较广泛认可的是实景拍摄以整体效果的达成为目的,而体现差异特色的任务更多交由外景部分来承担。

  拍摄场地是标准化的,但拍摄风格取决于市场需求。如果单纯依靠基地作为全部内容那确实不是明智之选。事实上,拍摄风格确实不会被景观本身所完全束缚,特别是一些技术实力突出的工作室,从他们所拍摄的照片上可以清晰地看到这种对自身风格充分掌控的能力。他们不仅是在外景拍摄上强调个性特色,即便大家同样拍摄的实景部分,也会因为思路和技术水平的水准而体现与众不同的样貌,不会让自己完全陷在实景的框架中,束缚手脚。

结束语:整合资源及综合服务是摄影基地的生命线

  基地之间的竞争加剧,事实上已经从投资型向服务型转变。谁的景观更新快、谁的服务支持好,谁就能留住客户。现在很多基地经营者是从全方位来整合服务,除了提供拍摄场景及支持外,更在每一季邀请名师拍摄样片,甚至请经营公司整合并制定相关的推广案。全方位地服务于客户,这是基地未来的发展重点。

  正是在这一基础上,我们组建中国摄影基地联盟,目的在于把基地的建设者投资者聚在一起,共同研究基地的生存之道,如何能够更好的服务好加盟商,同时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
 

实景影棚, 摄影基地, 婚纱摄影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观点、图片、文字、视频来自本站用户上传发布,如有侵犯到您的相关权益,请点击权利通知指引,您可根据该指引发出权利通知书,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立即审核并处理。
· 黑光网 ·
相关阅读
山东日照莒县古摄影旗舰店七夕节盛大开业
黑光网万元金币为鲁甸灾区献爱心活动圆满结束
婚庆大产业链已形成 行业企业跨界整合势在必行
新疆婚博会10日结束 交易额达到8000万元
科技成婚纱礼服行业发展新推手 带来创新视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