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晚,第十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颁奖晚会在二鞋厂展区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数百名艺术家及策展人聚首一堂,共同见证各个奖项的诞生。评审团由摄影年展10位学术委员会委员组成,分别评选出本届“新摄影”年度大奖、“新摄影”年度艺术家奖、评委会特别奖5位获得者。
大会首先颁出评委会特别奖,由张克纯和黎朗获得该项殊荣。颁奖嘉宾鲍昆在获奖原因中说到:“张克纯利用中国传统的文化符号和现实的符号,以中国的背景作了非常完美的演绎,因此近几年在整个业界甚至国际上受到很重要的关注。而黎朗则用非常深沉的情感拍摄了他的父亲,整个影像结实深厚,让我们能感觉到一个儿子去追溯自己的生命的前世的情感,这种情感或许是最值得人类尊重的一种永恒的感情。”
黎朗,1969年出生于四川成都,现在成都工作生活。
张克纯,1980年生于中国四川, 现生活、工作于成都。
黎朗作品
黎朗作品
张克纯作品
张克纯作品
随后大会颁出“新摄影”年度艺术家奖,该奖项分别由来自瑞士的摄影师扬·明葛(Yann Mingard)和来自阿根廷的摄影师海伦·左特 (Helen Zout)获得。颁奖嘉宾瑞士摄影基金会主席彼得·普夫伦德认为这个作品很好的一点是“反应了我们人类当下一个重要的课题”。扬·明葛(Yann Mingard)的作品《储存》是一个关于对某种具体遗产的储存的摄影项目。在2010年到2012年间,他探访了12个能让后人追溯人类对自身、动物、植物、文化、技术的保护过程的象征性场所,着重记录各类建筑,景观,以及用于保存的工具与产品。
扬·明葛,在1989到1992年期间曾经是一个园艺师。就学并毕业于视觉艺术专业学校和瑞士沃韦摄影学校。他曾多次在各大美术馆和画廊举办展览,也曾开设工作坊和举行研讨会。
扬-明葛和海伦-左特在颁奖现场
扬-明葛和海伦-左特在颁奖现场
扬-明葛作品:十号山峰,人称 “瑞士诺克斯地堡”,萨能-格施塔德,瑞士
扬-明葛作品:热带农作物改良实验室,比利时天主教鲁汶大学,比利时,2010
海伦-左特作品:里欧 洛佩兹,辛存者,阿拉纳秘密拘留中心“阿拉纳井”,拉普拉塔 2002
海伦-左特作品:幸存者重访埃尔贝苏维奥秘密酷刑中心
另一位获奖者,海伦·左特(Helen Zout)的作品《失踪》则是记录了曾经经历过阿根廷1976至1983年军政府独裁时期的幸存者以及遇难者家属。著名学者郭力昕为其颁奖时说到,“她多年来坚持对从70年代开始因为受到政治迫害而失踪的历史场景记忆保存下来,不让这个政治迫害事件被遗忘,这种保存记忆的方式不是展示了一种纪实性的资料性的处理,而是在保留记忆的晃动中,做了一些很好的艺术上的处理,海伦·左特在美学和政治上的坚持都非常可敬。”
海伦·左特,1957年出生于阿根廷的卡尔卡拉,拥有阿根廷和瑞士双国籍。1989年她获得了阿根廷国家艺术基金会提供的基金赞助,以及在2002获得著名的约翰古根海姆基金会摄影奖学金。
晚会**颁发的是“新摄影”年度大奖,该项殊荣由戴翔获得,连州国际摄影年展艺术总监段煜婷为其颁出。
戴翔在颁奖现场
戴翔在颁奖现场
戴翔作品局部
戴翔作品局部
戴翔作品局部
戴翔作品局部
戴翔作品局部
戴翔的作品《清明上河图·2013》这幅长卷作品从开始构思到制作完成,前后经历了两年半的时间,基本上是以宋本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结构为蓝本,但对原画的人物和事件进行了全面改编,他的创作基础仍然立足在当下,以现实为依托,置换时间与空间以及文化上的界限,将当下社会具有典型性事件进行了一些戏剧性摆拍并置入其中,以反衬改革开放几十年来西方文化给我们所带来的影响与中国传统价值观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在视觉的空间处理上,拍摄之始他就力求违背光学规律、制造多焦点合一的全景深的照片长卷,画面全景深的控制契合于他想要追求的画面内容细节的铺陈。作为一个符号载体的“我”则在画面里扮演了古今社会各**的诸多角色,游走于社会的旁观与当局者之间,暗示着各元素之间的矛盾与关联,不断体味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故事。
戴翔,1978年生于天津 ,2001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东方文化艺术系中国画专业,2004年学习于中央美术学院摄影与数码媒体工作室。现生活工作于天津、北京。创作媒介涉及绘画、影像等。
【获奖名单】
新摄影年度大奖:戴翔《清明上河图》
新摄影年度艺术家奖:
扬·明葛 (Yann Mingard) 《储存》
海伦·左特 (Helen Zout) 《失踪》
评委会特别奖:
黎朗 《父亲 1927.12.03 - 2010.08.27》
张克纯 《北流活活》
黑光网公众微信账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