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在网络上浏览到近期大量深圳时装周的精彩画面时,可能并不知道,其中很多影像资料来自于视觉(中国)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视觉中国”)的团队。成立近15年,视觉中国始终致力于打造国内视觉内容的互联网交易与服务平台。2014年,视觉中国成功在A股上市,把小小的图片做成了大生意。记者近日专访了视觉中国集团执行董事、总编辑柴继军,听他分析视觉内容产业以及未来摄影师的发展趋势和走向。
视觉中国集团执行董事、总编辑柴继军
视觉内容创意迎来好时代
“15年来,视觉中国做的事就是把视觉内容创作者的产品放到互联网上,让作品和用户很方便地见面,然后交易。”对于在这个原本就很细分和独特的行业里获得成功,柴继军认为,视觉中抓住了一个没被满足的需求点,同时赶上了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作为一个内容运营平台,丰富的影像资料是关键。他自信地告诉记者,7000万张图片、125万条视频,在视觉中国的平台上几乎可以找到跟任何事件有关的影像资料。而且近年来国内版权环境改善明显,“视觉中国的上市,其实让更多的人真正认识了影像的价值,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当初能够准确抓住市场需求点,选择做图片生意,很大程度缘于柴继军曾经是《中国青年报》的摄影记者和图片编辑。由于工作原因,每天都会收到许多全国各地摄影师寄来投稿的照片,但由于题材和版面所限,大部分会被扔掉。柴继军常想,拍摄一组照片并不轻松,或许这些被自己丢掉的照片正是其他媒体编辑所缺的。他从中看到了图片背后的巨大商机。
20多年后的今天,当初行业的很多限制被打破。移动互联网对内容需求的爆发、摄影器材、身份门槛等消失,可参与图片视频内容创意生产的人越来越多,在柴继军看来,视觉内容的相关行业眼下正进入更好的发展时期。 “以前,视觉中**下的CFP汉华易美、华盖创意平台只跟专业摄影师签约,对作品的数量和质量有比较严格的要求。”柴继军介绍说,去年视觉中国建立了面向非职业摄影师的网站——视图网,普通的摄影爱好者注册登录后即可上传照片,通过编审团队的把关后,便可以被另一端的需求者进行挑选,一旦有客户购买,即可获得利润。更多创意人才的加入,必将促进行业的发展。
摄影师发展需自筑“护城河”
作为转型成功的媒体人,柴继军谈到当今报社摄影记者与图片编辑的发展方向时表示,早年在媒体供职的摄影记者、图片编辑拥有器材和身份优势,可如今早已并非如此。他举例说,在不久前举行的深圳马拉松上,许多业余爱好者的摄影设备丝毫不比专业人士逊色,拍摄水准亦然。加上新媒体的崛起,以前被媒体垄断的传播渠道也已开放,在视觉中国这样的平台上,业余爱好者的优秀作品可以直接被图片需求者找到,供职于媒体和机构的专业摄影师面临**挑战。
“可以预见的是,行业对职业摄影师要求会越来越高。”柴继军表示,未来摄影师自由化将是趋势,很少依附于某个机构。这就要求摄影师有明显的个人特色和突出能力,比如擅长拍摄某个领域,或是在行业里拥有深厚人脉和客户资源,以此作为自己的“护城河”。
另一方面,柴继军认为专业机构对图片编辑的需求还会很大,但其定位不再只是简单编辑图片。某门户网站招聘行业内容编辑,要求包括掌握H5、CSS、java,“相当于半个前端工程师,还要懂市场,有对互联网粉丝运营的能力,同时包括文字能力,对图片传播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与对摄影师越来越‘专’的要求不一样,对编辑的要求则是越来越‘杂’,策划技术都得懂。”柴继军说。
黑光网公众微信账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