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观点:未来婚嫁产业婚纱照超低价 婚礼不要钱
2015-08-01发布
转载自:证券时报网

  传统婚庆转型是不愿意“坐以待毙”的“壮士断腕”,放弃现在的固有模式承担一定风险去赌未来;而许多各种形式的投资人把资金投入到各种婚礼互联网、婚礼地产项目中,也是在投资未来,同样面临很多瓶颈和风险。而这两种未来之间是一种博弈,一种是要延续传统,做大做强;一种是要颠覆传统,资本运作。那么哪一种会成为未来市场的主旋律呢?没有人能够预言,所有在预言的人都只是给你洗脑。但从理性上来说,多种形式并存会是市场的良性状态。有了化纤不见得人们不穿丝绸和亚麻,只是后者的价格提高了;有了速食和冷冻食品,不见得人们不吃新鲜食物,只是新鲜食物的价格提高了;有了外卖不见得人们不进店,只是进店的消费档次提高了...市场需要不同服务面向不同的消费者,而服务会趋向两极:更大的量级的便利消费,和更高品质的体验消费。

  那么,如何在现有的各种业态之外另辟蹊径呢?我来提出未来婚嫁产业个人的一些狂想,供大家参考。
 


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狂想一:婚礼不要钱了!

  现在各种各样面向C端的婚嫁互联网平台都在烧钱贴补圈用户,各有奇招:免费的方案、免费的报价、免费的电子喜帖、免费的个人应用...但圈了C端不能变现,最后也是要靠导流赚取中介费,羊毛仍然出在了羊身上,而不是猪;最终买单的还是羊,而不是狗。

  都说用户就是价值,但是用户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免费,而只是吞饵上钩的鱼。想要消灭中介的却成了“二传手”,链条越来越复杂,一个端口出问题,整个模式的闭环就破了。天天在说互联网思维,这似乎完全就不是互联网思维嘛······

  于是也许未来有一种“天大”的互联网思维,让现在所有免费的蝇头小利都弱爆了!让用户真正变成了“商品”,真正不要付费,不是被倒卖了多手的最终买单人:那就是婚礼免费!那是找婚庆公司赞助吗?鬼才给你赞助!那去找谁出钱呢?

  其实在我看来,一场婚礼就是一个平台,而且是一个***用户的平台,所谓真正有价值的C端根本就不是新人,而是这场婚礼中的来宾,新人是这个圈层的KOL。一场普通婚礼有200~300位来宾,一场百万婚礼有过千个高净值人群;而最有钱的买单人是谁呢?绝不是连广告都买不起的婚庆公司,而是最有实力的品牌企业。这些企业每年都拥有高额的广告预算,远比婚庆公司有支付力。房产商、车商和***品牌每年要花费大量的营销宣传费用,去举办公关活动,去做互联网营销,但却仍然不足以邀约或者传达到大量的高净值人群;而快消业、大众消费行业也需要更***的投放到达率······

  如果有这样一个平台,专门用免费的婚礼吸引用户,以及找到高净值人群为他们免费筹办婚礼,然后变成产品进行***分类。如何分类呢?很简单,新人的背景和职业、宴会的规格和场地、邀请宾客的人数和主要构成,这几个维度就可以判断一场婚礼的人群“估值”,把婚礼分级***输出给不同定位需求的商家。

  有人肯定要问,婚礼是一辈子一次的事情,谁愿意免费结婚还让自己的婚礼变成广告?实际上很多抽样调查都表明:现在90后的年轻人非常接受婚礼是***甚至可以赚钱,上一期的文章中我稍微提了一下这个概念,就有一位准新娘来加我说对***结婚的概念很感兴趣。当然,广告的植入也要软性。

  对于高端产品来说,体验营销就是最*的营销方式;比如一些有条件的房产商完全可以将案场提供给新人作为婚礼现场,聘请酒店的宴会服务和厨师团队;而高端楼盘还拥有豪华的会所、别墅样板房和户外景观,可以解决婚礼上的婚房、户外仪式与酒会、Afterparty和宾客休闲等多种需求;而对于大众消费商家来说,现在只要一个二维码也许就可以解决品牌和产品传播的所有入口,在婚礼的邀约、迎宾、合影、甜品、现场互动、宴会桌陈列、随手礼等诸多环节可以进行不着痕迹的广告植入或者为公众号吸粉,把婚礼的一些元素都变成“入口”或“物联网”。

  要么免费婚礼产品如何买卖?

  未来也许会出现专门吸引免费婚礼用户(新人)和付费购买商家的平台,低端婚礼可以按流量(婚礼宾客数)与商家签约,一个产品可能是打包10场300人婚礼;而高端婚礼则在营销方式上为商家提供定制方案。

  那么婚庆公司呢?

  平台可以选择能够提供相应服务的品牌婚庆公司,不但提供婚礼产品和策划,也提供婚礼商业植入的设计,而最终平台将向婚庆公司结算服务费用,而非向婚庆公司讨导流佣金;平台和婚庆公司成为紧密的合作伙伴,再也不是谁要颠覆谁的格局。

狂想二:超低价的婚纱照

  现在有很多婚纱摄影平台运营状况不佳,而很多运营者认为只有互联网才能解决个性化问题,影楼是需要被颠覆的行业。

  其实我认为,互联网的优势并不在于跟线下实体比个性、比体验,而在于低成本、便利性、轻便的模式和带给消费者更多增值利益。

  互联网摄影,应该要比影楼便宜、比摄影工作室便宜,做到摄影界的淘宝价。其实独立摄影人未必就比影楼便宜,独立摄影师本身的费用也不低,还要消费者再聘请化妆师、租赁或购买服装道具,以及选择拍摄场地和解决交通,还要支付整个团队的后勤费用,当然这样会更加自由;然而影楼的中高端外景产品也不见得不个性啊,还能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

  那么也许可以有一种模式:把婚纱照和旅游结合在一起。其实现在走到很多城市比如杭州,你会发现扎堆在拍婚纱的也就是那些地方,可能是西湖一带或者某些场景好的地方,一些机构在各个城市投建的婚纱摄影基地。那么是否可以有一个平台,同样只要几千元,可以让消费者在全国若干个城市拍摄婚纱照。在每个城市有一个固定的拍摄点,有平台签约的一个摄影师和造型师,定点定时为平台预约的用户拍照,每个用户一组,情景现场沟通,一天拍摄多组,服装可以户自带也可以拍摄点提供;这样一来摄影师可以不用到处跑,短平快地每天批量拍摄多组客户(原本一天甚至多天只能服务一对),而用户每到一座城市后在预约时间到指定地点拍摄完毕就可以自由旅行。

  如此一来,平台可以用较低的价格与各地签约摄影师结算,其余费用可以为客户提供***的交通和住宿(当然用户可以付费升级更好的酒店),然后平台还有利润;对于用户来说花的钱要么相当于免费拍了婚纱照,要么相当于免费婚前旅行,时间灵活自己预约。拍婚纱照这件事,从原来的高成本服务,变成了一种低成本的平台化生产,而大量的低收入用户自然会被低价所吸引,形成快速传播,不需要再无止境地烧钱去开发低转换率的新用户,而低收入人群的基数不才是最大的吗?其实品质的保障一点都不难,如果一个摄影师在同个场景内长年拍摄还不能提高品质,那也是醉了。

  那这样还有个性么?首先,你觉得在全国旅拍的婚纱照比起你在当地影楼拍摄的婚纱照,哪一个在你的来宾出席过的婚宴上播放撞场率更高?其次,平台可以像旅行社一样开发多个旅拍线路,让消费者可以自由DIY,也可以购买线路套餐,那么产品线不就更加多元化了吗?

狂想三:平台之间也是一个生态系统

  我们来延续一下上一个狂想。也许如果你的资源能力真的没有办法把成本控到最有优势,低价的产品无法让你产生足够的盈利,那么我们不妨把以上两种狂想合并起来想一想:不是都说羊毛要出在猪身上让狗来买单吗?

  平台的运营为什么不可以参考一下资本运作的接盘模式?一个用户的开发成本那么高,只能产生一次的价值吗?

  试想一下,一个摄影平台通过超低价开发了准婚客户,拍摄完婚纱照之后也许利润很低,那么这个摄影平台是否还可以继续把这个用户向婚庆公司、酒店、影楼、伴手礼商,乃至婚礼O2O平台和旅婚蜜月机构贩售,产生二次转换价值?

  而婚礼O2O平台与其花那么多钱烧用户,还不如直接向摄影O2O平台和其他婚嫁产业实体商家直接购买用户,然后再把用户在不同的产业链商家间错位转销,开发用户的***度和转换率就高多了,何必漫无目的地烧下去?其实人也是“商品”,用户也可以拿来“进销存”嘛!

狂想四:新人设计自己的婚礼

  现在有很多婚礼3D的接单软件。这类型软件最早的出现是一家叫婚礼优品的公司,推出了一个捆绑IPAD的APP软件,后来或许是遇到经营瓶颈,资方撤了。这家公司不知是否再次融资,更名为“浣熊科技”,也就是现在风声鹤唳的西安某大型婚礼行业活动的主办方。可能很多趋之若鹜的婚礼人并不知道原来举办婚礼行业这么大规模活动的是一家软件供应商,所以这个活动的奖项叫“金熊奖”,看来婚庆行业也是一个活该被颠覆的行业。

  而类似这样的软件还有很多,比如婚礼大师、3D全息婚礼软件、秦想,还有一个在网站上就可以登录使用的婚礼智心。而目前为止这些软件都是面向B端婚庆公司销售的。

  会不会有一天,有一个3D婚礼设计的网站或者APP开始面向C端,婚礼用户可以自己上网站,基于LBS定位到自己所在地的酒店列表和宴会厅档期、餐标等;用户可以自己调用酒店的宴会厅3D场景模型,根据平台提供的婚礼3D素材库DIY设计自己的婚礼现场,平台也提供成品的场景套餐可以直接展现在模拟实景上。用户只需要支付100元的使用费就可以生成最终的效果图和施工图,可以下载提取也可以直接下单,平台在当地的签约执行供应商接单与客户联络,在线下完成交易并提供布展服务。

狂想五:传统企业消失了!

  什么情况下企业会消失呢?

  现在很多人说因为互联网,互联网改变了消费形态和生产关系,我觉得这是笑话。即使你改变了消费形态和生产关系,也改变不了生产力。什么情况下企业会消失呢?企业代表组织化的生产,只有生产力本身被改变时,才会真正触及组织化生产的形态。历史上每一次社会的变革,都源于生产技术的发展和工业革命,而离我们最近的一次工业革命,就是工业4.0。

  所有的软件技术、平台技术,都是跟随着硬件的革新而发展的。在中国大兴“互联网+”的时候,所有的互联网巨头包括谷歌、“非死不可”、微软、腾讯、小米、360等都在研发自己的工业4.0硬件产品,而“工业4.0+互联网”就诞生了物联网。我们听到的第一个成果就是“3D打印技术”。

  那么有一天,当3D打印技术变得像家用打印机一样普及,或者满大街都有3D打印店,酒店也采购了3D打印机的时候,组织化的生产已经不需要存在了。大量的独立婚礼人和个人品牌的设计师事务所将成为服务终端,婚庆公司的设计师们都辞职回家,在家里接单做设计图,然后发包到3D打印终端就可以通过低成本的原材料就可以生产出所有的装置物料,而这些物料或许还可以再次被分解为原材料反复利用。如此一来,定制将成为常态,谁还要买套餐?而C端客户可以通过联网组建设计师、统筹师、四大金刚和供应商的虚拟团队,一场婚礼的成本被无限降低了,但婚礼的个性和品质却无限上升了,只要想象空间没有极限,已经没有什么做不到。

狂想六:渠道颠覆传统和互联网

  一场婚礼,不论你先找到电商,还是先找到婚庆公司,还是先找到影楼,最后都要去酒店。酒店是绕不开的路径,婚庆服务是刚需,而互联网是可有可无的信息渠道。婚庆公司要绕开酒店,只能开发特殊场地和海外目的地等新服务形态,也就意味着放弃传统市场;而互联网无论如何绕不开酒店和婚礼服务,因为互联网本身并没有任何的经营实体。
 
  据说现在越来越多地方出现酒店投资婚庆,成立婚庆部门或者控股婚庆公司。对于一家婚庆公司来说,原本毛利不算太低,但许多利润消耗在了渠道上,包括渠道建设的成本、渠道客源的成本、渠道刁难的收费等等,如果去掉这些中间损耗,其实利润还是相对可观。如何打破这个僵局呢?

  婚庆公司找不到答案,酒店却掌握了最短的路径:倒过来!一旦未来婚庆成了酒店的固有业务,婚庆公司就得被挤出传统渠道圈子,另辟经营蹊径,影楼开辟婚礼业务的日子也不好过;最终平台的日子会更加难过,酒店婚庆有了自有客源,为传统婚庆开发特殊场地落地太重,不是互联网平台的优势...所以说啊,资本真的是很可怕的东西,不要以为婚庆是个靠人的行业,有钱没有用;当资本足够大的时候,没有什么人是挖不走的。

狂想七:婚嫁变成可延续消费

  现在投资人对婚嫁行业没有信心,为什么呢?曾经投资婚嫁产业的舆论认为婚嫁市场是民生刚需,不受政策和经济大环境影响,产业链很长;而现在更多人关注到了婚嫁的低频消费,用户没有后续挖掘空间。实际上我觉得原来的观点过于浅薄,而现在的悲观也并不尽然。

  婚嫁,其实空间和想象力的确很大,只是服务没有挖透。婚嫁服务代表着什么呢?私人服务、私密服务,从高信任成本通过服务过程变为高信任度和依赖性,很多婚礼服务者与婚礼客户变成了好朋友甚至合伙人,可是也意味着服务结束了才会获得最高的信任,而这种信任如何转化为进一步的商机呢?

  如果我说会员卡,你会不会很吐血?结婚怎么会员制?难道再做二婚吗?固然有一些数据表明仅上海离婚率就高达50%,经常有婚庆公司遇到预定的新人婚前解约的定金纠纷,但出于人性我相信二婚一定不会再找你。其实婚礼是人生的起点,围绕一场婚礼的包括前市场:求婚、订婚;后市场:回门、周年、生子满月、百日、周岁、生日、家宴、寿宴、聚会等等;婚嫁链条很短,但人生链条很长,幸福应该被传承一世,传世一代;一张会员卡记录你的消费积分,在此后的每一次人生消费都可以消费积分获得商家回馈,同时获得新的积分。当然积分还可以转赠,如果你介绍你的朋友来消费,你的积分还可以转赠用于朋友的**消费。于是老客户有了面子,而你得到了圈层传播和CRM的长尾效应。

  嗯,这样听起来是丰满点了,可是周期太长,还是低频啊!不急嘛,婚礼是人的一生之中最容易赢得感激并且建立人性交流的节点,一旦客户建立了忠诚度,我们还可以横向拓展,延续到一个消费高频次和消费最不理性的行业:亲子...那么接下去的话,我就不说了。从客户结婚到亲子,有一定比例的转换周期在一年左右,也就是一年的培育期后进入回报期;当然所谓的培育期其实你已经赚钱了,一年之后就要有高频次的流水了。

狂想八:旅婚成为新的结婚方式

  有一个调查表明:现在很多90后不想办婚礼,他们更倾向出国旅游,而70后的父母很支持,80后的思想反倒没70后开放;据说因为70后是改革开放受益的第一代,而80后是5060后教育出来的。

  婚礼行业很多人可能并不了解旅游市场,然而各种目的地婚礼和旅拍的流行已经在抬头,但现在的目的地婚礼和旅拍普遍存在两个问题:第一,婚庆行业和拍摄机构普遍不了解旅游,因为成本问题也没有能力事先去国外踩点,无法给客户提供旅行的落地资源和服务;而旅行社则不了解婚嫁服务,无法开发能够满足需求的婚嫁旅行服务产品;第二,目前的目的地婚礼和旅拍都是从国内携带服务团队出国,旅行成本翻了数倍,而且对目的地的资源掌握能力还比较弱。

  上海婚协的曹会长近日在与各国旅游城市政府紧密接触,通过与当地政府签约开发当地的旅婚项目,包括婚纱摄影、海外婚礼、蜜月旅行等,由中方代表直接向当地的服务机构培训中国消费者的服务需求(国外的婚礼摄影多为婚礼当地的纪实摄影,没有婚纱照);如此一来中国新人可以轻装去旅行,一切服务由当地的高水平机构提供,可以把旅行成本降到***。同时该项目可以产品化在全国各地选择婚庆公司作为单个线路产品的**代理,而婚庆公司无需开发产品便可以推出海外婚礼和旅拍的增值业务,只要销售出去就可以获得纯利润。未来也许提供这样产品的机构会变成一个大批发商,而地方婚庆公司将会成为海外婚礼和旅拍服务的主要贩售者。

狂想九:婚礼智能化

  十年前谈智能,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人机交互,如语音识别、数据采集处理,以及互联网运用等等;如今手机已经成为人的新器官,不再是人们的工具,而是人们的生活。现在谈到智能,我们会想到的是云端、大数据、移动终端和人工智能。那么几年后呢?

  我们想象这样一个场景,你的朋友要结婚了,你在手机上收到了一封邀请函,而你回复确认参加后你的数据就被储存在云端,你也可以在邀请函上直接回复祝福,与新人的朋友们一同起哄...婚礼当日看到邀请函的提醒,你连忙换装出发了,根据邀请函上的地图导航来到了婚礼场地,在迎宾区与新人寒暄后走进酒会区,你的手机收到了一封新人的答谢卡和你的桌位提示,同时你可以直接在答谢卡中点开一个二维码,输入一个金额向新人送上贺礼,然后在酒会区内用手机和相识的宾客合影,现场有一台设备可以让你马上取走打印出来的照片。当你走进宴会厅,在宴会开始前和仪式结束等待敬酒的时间,你随时可以通过wifi或者蓝牙用手机参与现场的互动游戏。

  当然,以上的所有场景,目前正在面向婚庆公司开放公测中的免费软件“iYork婚企管家”已经都可以实现了。新人可以在手机上查看现场来宾的到场情况,甚至可以随时知道收到了多少贺礼,而现场所有的来宾都将成为婚庆公司的公众号粉丝。同时这款产品还提供了许多给婚庆公司做移动互联网营销和内部管理的功能。但这只是现在,我们可以再畅想一下未来:当更多的物联网产品和穿戴设备出现时,也许你在现场看到接触到的许多物件,都在与你身上的手表、手机、纽扣、手环、胸针、眼镜互动,无时无刻的采集着数据,连通着交互,让我们可以看到更多更有趣的事物。同时一场婚礼上需要的服务者越来越少,东家可以再也不用分身乏术,每一位宾客都会自行受到款待,气氛永远都是那么愉悦。也许未来的婚礼现场三分是物件,七分已经是由全息技术带来的虚拟成像了。

狂想十:整个行业变成一个生态圈

  根据中国婚嫁研究所的一项研究数据显示:中国可以被官方统计到的婚庆公司约有6万多家,而我们现实的国情是婚庆目前还是不能被独立注册的行业,大部分公司注册的是文化传播、设计公司、广告公司,乃至科技公司,然而还有更多的工作室、个体户,甚至个人品牌,根本无法被统计。保守估计中国的婚企总数超过10万家。然而在分地域的统计中,可以发现每个地方的婚庆发展存在严重的不平衡,一线城市和二三线城市以及县城之间的发展水平还有很大差距,但这却不代表服务不发达的地方没有市场的消费力。

  服务不发达,多半受限于当地的人才、资源和供应链的瓶颈;行业发达的地区多半靠近北上广川和沿海省份。但中国很多省市的高净值人群反而在一些地方产业集中的周边县市,制约行业的不是经济,而是服务水平和对市场的被开发程度。

  从简单的角度来说,在很多大城市里,定制婚礼虽然已经很普遍,但给婚企创造的回报率却很低,因为一个创意也许被销售一次之后,就已经不能再变现,剩下的只是一堆过去的设计稿和堆积在仓库的物料;一些流行的婚礼产品也许不过一年就已经过了时,婚礼也跟着时尚的季风在不停地变幻。然而在一些二三线城市和县城中,这些过了时的“大品牌”产品往往都还是足以引导一阵潮流的***,很多创作能力和产能不足的中小企业都依靠盗图、抄袭,甚至欲抄无门。

  经过我一年的构思,提出一个“SIRS行业资源战略体系”的概念,呼吁婚企中小企业重视自身营销、品牌和管理,而产品和产能则可以通过***资源、众包生产和社会化分工来解决,鼓励行业的互助、资源的流通和把每一家婚企都变成产消者。在这个概念的基础上,一个让全国各地的婚企之间自由交易产能商品(方案、设计、创意、物料和商机)的双向B2B平台投入了研发。

  以上狂想除了最后三条,其余纯属虚构,欢迎各路大神指正。
 

婚嫁产业, 婚纱照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观点、图片、文字、视频来自本站用户上传发布,如有侵犯到您的相关权益,请点击权利通知指引,您可根据该指引发出权利通知书,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立即审核并处理。
· 黑光网 ·
相关阅读
四川婚协代表团赴台湾 与婚庆同行交流互动
黑光摄影峰会落幕 学员期待再次重聚
峰会分享:摄影师如何倍增收入
峰会分享:独立摄影师的成长建议
黑光样片定制——专注为您提供样片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