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师张巍简介
奖项:2013年入选中国摄影年度排行榜,2011年获得TOP20•中国当代摄影新锐奖,2010年获得Global Times2010国际风尚年度新锐艺术家大奖,2009年获得亚洲主权艺术奖提名奖,同年获得丽水国际摄影大奖。
作品个展:2015年《人工剧团》瑞士ART & PUBLIC+日内瓦摄影中心个展,2014年《人工剧团》北京元典美术馆个展,2013年《造像.张巍个展》--北京798百年印象;作品群展:纽约AIPAD国际摄影展,釜山国际当代艺术博览会,韩国金海美术馆亚洲独立艺术展,连州国际摄影年展,三影堂首届实验影像展,北京国际摄影双年展,土耳其伊斯坦布交流展,55届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德国鲁尔双年展。
《人工剧团》(Artificial Theater)
通过电脑合成的方式对素材进行编码、组合, 构成了这些吊诡、怪诞的图景。 这组作品是架空于摄影现实的影像, 所展示出的图式形象直接来源于我们日常的消费积累。 从拍摄素材之初, 就弱化了面对镜头时这些零度话语人群的身份焦虑感 因为截取的仅仅是这些临时演员的五官相貌。 作为流行文化下成长的一代, 张巍与他所拍摄的模特同处在国家意识形态剧烈变革的时期, 公共形象一拨又一拨的轮番上阵,成为这些普罗大众精神支柱。
戏剧的情结
关于戏剧的情结来源于张巍的家庭。张巍居住的剧团大院充斥着各类扮演与观看,剧团生活丰富了他对古今中外各类角色的认知。伴随着时代的变革,戏曲在悄悄地进行着变化——逐渐在传统的、地方的、民俗的文化艺术中引入流行、时尚以及外来的内容,相互交杂糅合,呈现出一种混杂、荒诞和无序的快餐审美。
这种审美使张巍产生了对它探究的兴趣。这样的改变不仅仅发生在剧团,它发生在这个时代的任何角落,理清这种变化是张巍在创作《人工剧团》这组作品之初的目的。
虚拟肖像展现现实力量
拍摄,是一个复杂并且艰辛的过程,机位需要固定好,拍摄上百个不同的普通人物素材,涉及到与每一位拍摄对象协调、艺术性沟通等。
用数字影像后期重组的方式,进行全新的创作,这些面孔其实是不存在的,他们的五官都经过了替换。
做图的过程中,经常会做到100多个图层,放大到很清晰的看到皮肤的汗毛和毛孔进行处理,对电脑的显卡、内存以及处理器的综合性能和稳定性,都有很高的要求。Alienware X51在对每个图层的修图切换过程中,都非常快的反馈出每步操作,提供稳定并且持续不断地动力。
虚拟肖像所追求的是将现实的无情力量有力地表现出来,所以技术上是比较容易把控的,比较难的是人物神情的把握。
在上百人的拍摄素材中,寻找创作对象的相似点,不是要一摸一样,而是即能看出创作背景,又要有所不同和一种奇怪的感觉。
去摄影语言化与视觉奇观
在影像风格的把握上,视觉语言最简化,采用大画幅拍摄,追求展现最多的细节,于是皮肤的褶皱,廉价的衣服与肌理等等都被推到了视觉前沿,肖像自己的魅力被充分体现出来。
大量的拍摄素材,需要随时随地的进行处理,对电脑的要求,针对图形处理来说,需要便携以及性能上的高配置。
Alienware13的超薄设计非常便携,500多张的原片,导片的速度非常之快,留下了深刻印象。
对多图层的高清大图,随时进行图像处理。
肖像,命运的切片
肖像是关于个体人物命运的一个切片,也是整体社会的一个切片。
当大众形象以真实的词汇构成了我们熟知的符号形象时,画面表象上那些我们看不到的图像才是我们无可辩驳的真实。
最初学习摄影是为了收集绘画素材,后来数字技术让这一切都变得非常便捷,《Artificial Theater》是张巍通过大量的拍摄来进行电脑后期拼贴的,拼贴的过程又如同绘画一样进行具体的操作。
这些作品里的造型,都是受张巍喜欢的一些西方艺术形象影响,比如:Da Vinci,Lady with an Ermine和Giovanni Ambrogio de Predis - Profile Portrait of a Lady等的影响。
影像之外
每一个身份认同都是建立在某种共同的价值之上的,把这一价值作为自我的投射。
像很多艺术家一样,张巍是简单而又随和的,偶尔也会喝喝茶,打打游戏,看似不相干的事情,在他身上又是如此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