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最***的战地记者罗伯特·卡帕说:“如果你的照片不够好,那是你不够近”。当你从网上、杂志上看到各种惊艳的大片的时候,你是否能想到每张照片背后都有一个以燃烧生命来拍照的摄影师。
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电子设备的优化,人们追求精神享受的愿望随之增加,电视电影的长期拍摄,时尚活动接二连三,使得各地的影楼摄影工作室迅速崛起,摄影行业作为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正在快速发展。
“我最重要的身份是一位摄影师、一名艺术家,其次才是一个工作室的运营者。”张鸣威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这样定义自己的身份。
张鸣威说,自己上学的时候就对摄影有着强烈的兴趣,中学时候看着课本上青蛙趴在荷叶上的插画,都在想这么美的照片是怎么拍出来的,摄影师为了拍这张照片是否真的会站在荷塘里。直到后来自己做了摄影师,才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任何一张好的照片都出自于摄影师的亲力亲为。
张鸣威告诉记者,他18岁起就开始学习并投入于摄影行业,*先是从摄影助理开始做起,为的就是能够学习摄影技术,积攒一些经验。后来在自己摄影水平得到认可之后就和朋友一同开了影棚,可是因为缺少人脉,找他拍片的人太少,影棚难以维持,最终去了竞园做摄影师,平时为一些杂志和艺人拍片。经过几年的磨炼,到了2014年,他又重新开了自己的摄影工作室,以前创业的经验教训让他这一次少走了很多弯路,现在他的工作室已经有模有样了,基本上每天都有很多人预约拍片。
虽然张鸣威有过创业经历,但是不难想象要在竞争激烈的北京时尚摄影圈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独自创业有多艰难。张鸣威却以一句“顺利”轻轻带过,这是因为他找到了自己的“出厂设置”。创业初期,用他的话形容“处于几经疯狂的状态”。
“每天睁开眼,就开始构思拍摄怎样的照片,另外还会利用空闲时间去图书馆‘充能’,研读摄影大师的构图、看国外摄影师访谈。”他对记者说道。
热爱摄影的力量敦促他不断地挖掘自己在摄影领域的潜质。
张鸣威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出厂设置,可能我找到了自己的出厂设置,做自己擅长的事情,一切都会特别顺利。”
北京激烈的竞争氛围让他看到了多种不同方式生活的可能性,这里的环境和市场给张鸣威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接受采访时,他表示很庆幸自己能在北京做一名摄影师,他说,“我希望可以很好地游走于商业和艺术之间,并且能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