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上过一天正规的摄影课,现在却专职踏上“穷三代、毁一生”的摄影之路,这在若干年前是想都没想过的,所以我是一位“野生”的摄影师。真正下狠心离开广告圈的火坑跳进摄影圈的狼窝时,也着实没有几分把握,好在到目前为止运气还不错,所以一旦有空闲时间就写点文字总结点干货!
你怎么拍不好儿童照呢?
一张好的儿童照的第一要素是“氛围”。
氛围是一种气场,由很多的元素构成,有感染力的情绪、恰到好处的光影,工整或有趣的构图、统一或对比的色彩......如果在一张照片里能具备其中的一项,那未必是一张好照片,但如果全部具备,那一定是你拍过的*好的照片之一。我不会写那种猎奇的标题,比如:简单几步就能拍大片,这不是扯淡吗?即便总结的真真是真理,到每一个个体上,也是体验和经验的必经之路,质变产生量变才是真理,当然,你要善于学习,善于总结,盲目地啪啪啪并不是理智的学习之路。
情绪
我一直视情绪为最重要的Key!
这是一把能拉近阅读者和照片距离的钥匙!如果有人看着你的照片会傻笑或沮丧,那你就成功大半了。有情绪的照片就像一道闪电直击心底最敏感的地方。
怎么培养拍摄对象的情绪呢?相对于成人,儿童的情绪其实来得很快,当然去得也快,适当的引导就能实现。一部分人的办法是摄影师或者引导员用滑稽的动作、有趣的声音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而我经常用的办法是制造一个故事环境,比如和爸爸妈妈捉迷藏,原地旋转让裙子飘起来(感觉像不像公主?)......其实关键不在于做什么,而是让孩子们淡化我的存在,玩得越尽兴。孩子们的表情越自然,抓拍到“动情一刻”的几率就越高。
光影
1、有光有影有层次!
同样一个场景,阴天和晴天的感觉决然不同。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我偏爱有光有影的那一款!光可以让环境丰富,让画面更有质感。
2、敢于尝试和享受逆光
不同时间的光线感觉不同,不同方向和角度的光线也大相径庭,逆光是大多数摄影师的*爱,却也是很多人的噩梦。敢于尝试逆光,当你能掌握它的时候,就永远也无法淡忘那一抹暖洋洋的金色。
构图
1、背景越完整,主体的形象就会越突出。
教科书般的构图法则在各种摄影和绘画的书里都能找到,三分构图法也非常好理解,就不赘述了。我反而想说一下取景时背景的选择,即便是拍儿童纪实类的单子,我也会特别注意背景。选择简洁的背景,并且尽量躲避开干扰物是构图时着重要注意的地方。背景越完整,主体的形象就会越突出。如果在树林里,我会尽量躲避树干从脑袋后面长出来。
2、勇于打破平衡视觉
一般情况下,构图要求保持水平线,但是四平八稳的构图方式也会造成平淡,一套片子如果都是横平竖直难免有视觉疲劳,尝试打破这种平衡,会有欣喜。这就和一套片子包括大头像,半身像,四分之三身,全身像一样的道理,相机在你手里,怎么取舍绝非套路。
色彩
要有明确的色彩倾向
每张照片都会有一个基调,鲜花初开的春,绿意盎然的夏,硕果累累的秋,白雪皑皑的冬,不是说照片的色彩要跟着季节一致,而是要有明确的色彩倾向,暖就要暖得热烈,冷就要冷得清凉。
实际的拍摄环境都难达到**的色彩饱和度,适当的后期是非常重要的。楼主在玩相机的初期比较抵触后期,也认为直出才是硬道理,后来慢慢才明白,虽然在广告圈混迹多年,但是对于环境人像的后期还真是门外汉,数码时代,不后期就是耍流氓,也是对客户的不负责任。
拍得好不好跟相机、镜头有关吗?
在一定的阶段,设备的优劣表现在照片上不会有明显的差别,在另外一个阶段,设备的优劣表现在照片上会成正比,这么说是不是有点拗口。
我一贯推荐购买你能负担得起的*好的设备,因为设备的升级是必经之路,但又不认为好的设备能够让技术有突飞猛进的变化。相对于拍摄意识,相机操作是最简单的技术。相机的操作原理都差不多,只是一个适应的过程,关键在于了解你的设备的长处和短处,扬长避短一样能拍出好照片。
专业级别的相机确实在稳定性、对焦能力、解析能力上都会有很大的提高,但作为一名职业摄影师,现在很多人已经开始使用中画幅、数码后背作为日常的主力机,但是想想你要拍摄的题材,你面对的客户,是否真的需要追求这么高端的配置,如果不是,请想想静静。
我常用的器材是尼康d800e和尼康d3。
如果双机拍摄,分别挂35mm和85mm,两支f 1.4的大光圈镜头都有不错的景深效果,即便在光线不太理想的情况下也能争取相对低的感光度和相对安全的快门速度。
如果单机拍摄,大多数情况下使用尼克尔24-70mm f/2.8G ED ,虽然一代没有防抖技术,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并没感觉有什么影响。24mm广角端对于儿童来说足够广,70mm长焦端的虚化能力也不错。
除非拍摄特定环境下的题材,会用一支定焦搞定,95%以上的儿童照都是用双机或者一支变焦头完成的,实在不想把好的环境和情绪流逝在换镜头上,奶油味儿的、德味儿的、油润的景深真的比情绪更重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