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Dane邵单骑。
在大学的时候我学的是设计,可能天生对美的事物会有比较敏锐的感觉,所以这也为我之后成为一名摄影师奠定了基础!
说到我自己摄影的心路历程,有一个人是我必须要提及的,他就是我的祖父。
他也是一名摄影师,在他的那个年代里,相机是被架子架着的,外面有一个连接线,头要伸进那个照相机后面的幕布里,手按一下连接线上的那个圆头,一张照片就拍完了,然后会把胶卷再拿到暗房里去冲印,以前的彩色照片是需要上色和磨皮的,所以他还是技术很高的修图师。
而那个年代,上色和磨皮是很考功夫的,不是所有人都能做的,尤其是上色,手势是很有讲究的,而且要非常细致和耐心。我见过祖父给奶奶处理过的一张半身近照,把奶奶的神韵都描绘出来了,感觉整张照片就活了。
也正是这样一个原因,我受到了启发,在我只有初中的时候,我就喜欢上了拍照和后期,而这一爱好也让我成功俘获很多女生的芳心,哈哈哈,开个玩笑。
因为一次快门的时间只有零点几毫秒,你想在这零点几毫秒内呈现一张完美的作品,你就必须做到心无杂念,抛开一切去创作。
所以在每一次按下快门前,都需要有很强的敏锐度,其实一张好的照片是靠创意(前期构图)➕ 后期修饰➕ 一点点运气的(比如天气,比如环境等),而且有时候往往不经意间的记录,会带来比你预期要更好的作品!
当然这也是因为平时日常的累积,我经常会翻墙出去看很多国外的大师或者是一些创意型摄影师的作品,在他们那里也会吸取到很多经验。
另外平时没事的时候我会在工作室和同事们一起玩些创意拍摄,也会带着大家去很多不同的地方踩点,因为只有这样的累积,才会在我真正想要出片的时候起到发挥的作用。
我一直在追求一件事:我的每一次创作、每一次记录、每一次快门所呈现的每一张作品,都是希望有更多的人可以读懂我想要表达的;可能有幸福的、悲伤的、暖心的、无奈的、疯狂的等等,无论是哪一种,我想说它都是真实的,用心的……
我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圆了爷爷的梦想,让他也能感受到我镜头里想要记录的真实情感!我会一直拍下去,直到我拍不动为止!
拍摄思路分享
△ 拍摄于上海外滩1号的教堂,在拍摄这张照片之前,我观察到教堂的墙高处有一扇窗圆形的窗户,它透着光,非常漂亮,于是脑中就出现了构想,浮现出了画面感。所以我让新娘座在教堂的中央,顶上的光就像聚光灯一样打在新娘的身上,再配合头纱(为了体现出光束的形状),广角画面的张力和彩色的光影,让画面有一种神圣的感觉。因为新娘脸处在背光面,所以正面用了LED亮灯补了一些。
△ 拍摄于上海和平饭店附近,因为这边人流量非常大,所以需要拍摄到比较干净的照片是不太实际,所以我用了三脚架,选择了一个比较适合的焦段,用稍微慢一点的快门速度来拍摄这张照片(为了使照片中的人群虚化掉然后突出新人),让照片更有戏剧化效果。
△ 拍摄于巴厘岛宝格丽酒店,首先我先找到了这个景,感觉像是画一样,所以我想像了一下新人在里面的效果应该很不错,于是让新人过来拍了,新人的背后还有一个助理躲着新人的背后打轮廓光,为了更佳突出新人。
△ 拍摄之前新郎对我说,他们的对戒是宝格丽的,后然他们的酒店也正好在宝格丽,他想要一张有内容感的戒指照片。于是我先找到了一张宝格丽酒店图案底面,然后去融入戒指,我的构想其实是它们在旋转过程中被定格的感觉,所以让助理找来了双面胶粘在截止底部,从而去摆出戒指瞬间转动的造型。灯光方面用了两个侧逆光,前面用白色毛巾来补光,这样戒指就有点闪发光的感觉(后期要加再加强它的发光效果)。拍摄戒指总是会费劲头脑,我觉得是先要构想,要大胆的想,才会有可能出现好的照片。
△ 一张新娘与伴娘的合影,拍摄于中国美院,框架式构图,融入了人物,使画面更有趣味性。因为这个环境下不太适合打人造光,所以尽量要让人物坐出来点,吃到环境自然光。
△ 婚礼当天拍摄闪闪的婚鞋,利用镜面拍出闪闪发光的前景,首先要有一个较昏暗的环境,没有自然光的影响,然后从正上方打上led灯,去凸显婚鞋,利用较长的焦段以及婚鞋离镜面的距离控制来达到镜头不穿帮。
△ 拍摄于巴黎小皇宫,当时拍摄这张照片的时候是早上7点多,光正好透光门射向了我们,于是我想利用了这扇金灿灿发光的门和新娘的大拖尾来制造一种大片的感觉。补了一盏面光灯,用了低机位的仰视和超广角镜头的畸变和人物的美姿,来实现了脑中的构想。
△ 拍摄于兰卡威的一个泳池,闪光灯加上黄色的色片打逆光,然后还需要一名制造浪花的伙伴,需要反复尝试好几次才能得到一张比较完美的照片。
希望今后可以与大家多交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