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两代人的婚礼摄影 折射时代的变迁
2018-08-10发布
转载自:台州晚报

  结婚是人生中*幸福的时刻。

  改革开放40周年来,百姓的婚嫁方式随着生活的改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结婚照从黑白到彩色,从传统胶片到数码技术的运用,从简单一张照片到厚厚的一本相册;婚礼从只需要一件新衣服,到一场婚宴少则更换三五身行头,从颜色简单的呢子大衣,到款式多样的各类礼服;

  接亲方式也越来越多,从前的自行车接亲变成了现在的迎亲车队,或是坐大巴、公交车等个性十足的接亲方式;
 


玫瑰婚典(摄于2012年5月5日)白雪

  ……

  变的是样式,不变的是爱情的主题,但是也折射出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样本

  结婚照从一张简单合照到旅拍

  怀着即将做妈妈的喜悦,卢艺丹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去医院做一次产检,小心地呵护着肚子里的宝宝。

  在经过4年的恋爱长跑后,今年1月22日,卢艺丹和丈夫完婚。时隔半年多,回忆起这场婚礼,她的脸上满是甜甜的笑意。

  卢艺丹是临海人,丈夫也是临海人,在英国留学时,两人相识相爱。“我们的婚礼与父母亲相比,增添了不少浪漫情调。”

  如今,人们早已厌倦了“千人一面”的婚纱照。于是,个性十足的婚纱照成了大家的选择。

  为了纪念相识的地方,卢艺丹和丈夫商量后,*终选择了去英国旅拍。伦敦、爱丁堡、达西庄园,都留下他们的影像。

  “旅拍一共花了10天,是在椒江找的摄影师,拍摄费用不高,但是6个人签证、交通、住宿等费用花了不少钱。”卢艺丹说。

  婚礼当天,卢艺丹穿着美美的婚纱,丈夫则穿着定制西服,邀请了60多桌的宾客,在酒店举行了仪式。

  在司仪的主持下,喝交杯酒、交换戒指、邀请双方父母上台,接受所有亲友的祝福。

  “婚庆公司推出了管家服务,刚好是试运行,当天免费为我们服务,提醒我各个流程要做的事。”卢艺丹说,加上有摄像、摄影、跟妆师,让她省心不少。

  中间,卢艺丹还换了好几套礼服。可以说,现在的婚礼,新娘可以像走秀一样,只要自己喜欢,随时更换服装,成为全场的焦点。

  婚礼结束后,大家收到了一份特别的伴手礼:英国的特色食品。“婚礼一生中一次,我想留下珍贵的记忆,伴手礼特意挑选了英国的食品,是去杭州定制的。”卢艺丹说。

  不过,在开支方面,虽然花费比较多,但卢艺丹觉得,为了喜庆浪漫,一些开支都是必要的。

  时间的指针回转了无数个轮回,倒退到1990年,卢艺丹的妈妈结婚了。

  相较于卢艺丹婚礼的浪漫,卢妈妈的婚礼则简单多了。

  “我和丈夫是同一个单位的职工,自由恋爱,在那个年代算是少数,大多数人都是相亲。”卢妈妈说,现在结婚证都是在民政局办理的,当时则是在*口所在地的街道办理的。

  婚礼当天,她穿上红色的新衣。“就一套新衣服,哪像现在既有婚纱,又有礼服,可以选中式的,也可以选西式的。”

  因为家在城区,酒席也是在酒店办的。亲朋好友来了20桌左右,那时一个月工资也就四五百元,一桌酒宴大概几百元费用,吃完就散了。

  当时单位分配给职工的住房,大约30多平方米,简单布置后就成了婚房。

  “可惜的是婚纱照没有拍,就去照相馆拍了一张结婚证用的合照。”为此,卢妈妈心里很是遗憾。

  卢妈妈说,当初临海还没有拍婚纱照的地方,结婚证上面的照片就是两个人的简单合影,和现在根本没法比。

  “大姐是上世纪80年代初结婚,因为在杭州工作,特意跑到上海拍了婚纱照;二姐则是跑到杭州拍的,她们也就几张照片,哪像现在至少几十张。”卢妈妈说,她当时嫌麻烦,因为坐车去杭州就要十多个小时了,太累了。

  虽然婚礼比较传统,但是当时流行的自行车、缝纫机、录音机、电视机等时髦玩意,他们都有。

  编年史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50-70年代初,新式结婚简朴,只有少数人结婚办喜酒。70年代起提倡晚婚,结婚“三大件”是缝纫机、手表和自行车,一响则是收音机,俗称“三转一响”。

  20世纪80年代

  1981年,《婚姻法》规定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结婚。

  80年代的结婚“三大件”是洗衣机、冰箱和电视机。迎娶新娘用面包车、轿车,男女双方办喜酒、分喜糖、拍结婚照、摄录像,还有外出旅行结婚。

  20世纪90年代

  20世纪90年代的结婚“三大件”是彩电、录像机和空调。

  21世纪

  进入21世纪,“房子、车子、票子”已经成了结婚“三大件”,外带婚纱照、酒宴、蜜月旅行。

  记者手记

  参加婚礼,送“份子钱”是习俗。

  老妈结婚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她记得,当时工资低,结婚收到的礼金大多七八元钱,多的二十来块。

  随着收入的提高,渐渐地,几块钱的礼金在婚礼中已经拿不出手,几十元则比较常见。到了舅舅结婚时,已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那时老妈随了800元的份子钱。老妈说,关系特别亲送得多,一般的朋友百来块,不过份子钱逐年都在增长。

  我***次随份子钱是2006年,由于各地份子钱标准不一样,省内的一帮同学商量后,每个人随礼了600元。
 
  之后,每次参加婚礼,份子钱都在增加,800元、1000元、1280元、1580元、1888元……要是一个月好几场婚礼,口袋就捉襟见肘了。

  不知何时起,我们将请柬称之为“红色炸弹”。份子钱到底该给多少?似乎很难给予一个明确的回答,但是作为婚礼的一部分呢,份子钱从古至今存在的意义都是代表宾客对于新人的祝福。

  从另一方面来说,婚宴的标准也越来越高。如今的酒席上,螃蟹、龙虾、海参等都是不可少的东西。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笋干、猪肉等则是不可少的菜品。

  不过,这几年,礼金又有了新的变化:不少人结婚时,选择不收礼金。他们觉得,送来送去麻烦,人到祝福到就可以了。
 

 

结婚照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观点、图片、文字、视频来自本站用户上传发布,如有侵犯到您的相关权益,请点击权利通知指引,您可根据该指引发出权利通知书,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立即审核并处理。
· 黑光网 ·
相关阅读
被互联网改变的摄影 老照片扔永留心底
特色水下摄影,摄影摄像***股尚视觉登陆新三板
“苏州婚纱”北迁无锡 开启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
婚礼摄影师给准新娘们的拍摄建议,让你的婚礼不留遗憾!
海马体照相馆启动开放日 为高校生提供职业规划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