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摄影师既不该被看见,也不该被听见
2019-03-29发布
转载自:中国摄影报

《一生的凝视:摄影大师简·鲍恩精选集》[英]简·鲍恩摄,[英]卢克·多德编,钱卫译

 

  不得不承认,对于简·鲍恩,笔者此前知之甚少。初步检索的结果,也只是得到了一些显而易见的标签——“英国的布列松”“一流的肖像摄影家”“英国摄影大师”“执着的简”……

 

  这些标签提纲挈领地展现了简的摄影风格,却也限制了人们对这位杰出摄影家的进一步理解。

 

  直到翻开*近由“后浪”引进出版的画册《一生的凝视:摄影大师简·鲍恩精选集》,笔者才真正对她的摄影人生有了一个全景式的深入阅读。

 

“艺术家为和平”示威活动,伦敦,1971年

 

正在野餐的男邮递员和女邮递员,1966年

 

诗人、艺术家让·科克托,巴黎,1950年

 

  简·鲍恩,1925年3月出生于英国赫里福德郡的伊斯特诺,“二战”时期参加了英国皇家女子服务队。这项工作让她获得了一笔教育补助金,得以在1945年退役后进入吉尔福德艺术学院,跟随艾弗·托马斯学习摄影。

 

  此后,简以拍摄儿童肖像开启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并很快得到《观察家报》图片编辑梅希特希尔德·纳维亚斯基的赏识。1949年1月,简得到第一份拍摄任务——为哲学家伯特兰·罗素拍摄一张肖像,从此正式成为《观察家报》的常驻摄影师,并一直为这家报纸工作近60载。

 

  对于长寿的简来说,摄影是她整个人生中唯一的事业,直到2014年——简去世的前几个月,她还坚持为自己的采访搭档安德鲁·比伦的两个女儿拍摄照片,而这也成为了简·鲍恩***的作品。

 

哲学家伯特兰·罗素,1949年

 

安德鲁·比伦的两个女儿——艾比·比伦与奥尔拉·比伦,2014年

 

  纵览这本画册,简的好友、编者卢克·多德将简60多年来的摄影作品以十年时间为一个章节,进行了分段式的整理与汇总。

 

  20世纪50年代——由禄来福来相机拍下的“大多规矩而克制”的肖像;

 

  20世纪60年代——开始用35毫米相机拍下充满“自然与活力”的照片并初步尝试并不那么喜欢的彩色摄影;

 

  20世纪70年代——形成浅景深特写式的“标志性肖像风格”并持续关注社会日常中“被忽视的人或事”;

 

  20世纪80年代——作为资历深厚的摄影师却依然“一视同仁”的面对每位被摄对象;

 

  20世纪90年代——配合《观察家报》新推出的大开本杂志名人访谈栏目而拍摄的“许多代表性肖像作品”;

 

  21世纪——身体“日渐虚弱”和名流文化的改变使拍摄量锐减。

 

踢踏舞女孩,布汉伍德,1962年

 

候车人,20世纪70年代末

 

滨海绍森德,1954年

 

  依照时间顺序将摄影作品进行归纳是一种简单、直接、易于理解的处理方式,但是,对于简的摄影来说,仍有某种东西超越了时间与空间,自始至终游荡在一张又一张的画面之中。

 

  假如以直截了当、不假思索的方式表述这种感觉,或许可以写出以下这些词语:背影、侧面、失神、停顿、自在、无人察觉、谦逊、归于寂静……

 

  试图总结一下的话,笔者认为:简·鲍恩*出色的作品,恰恰显影在每一个未被任何人察觉的时刻。

 

  在阿斯科特看报纸的绅士、将花环系在洗礼盆上的女人、在披头士乐队的演出后台、在班普顿的小型马博览会上、伦敦街头和平示威的艺术家、莫蒂默街上的失业人群……

 

阿斯科特,1956年

 

系花环的女人,1961年 

 

披头士乐队在后台休息,伦敦东汉姆,1963年

 

  作为一个身高只有152厘米的女性摄影师,简似乎天生就具备这样一种能力——无论身处多么复杂的场面,都能在极近的距离(物理或精神距离),冷静、克制并悄无声息地抓取自己想要的画面,然后默默离开。

 

  简·鲍恩认为:“摄影师既不该被看见,也不该被听见。”而毫无疑问的是,她也始终在自己的摄影生涯中,践行着这个准则。即使在工作中,不可避免地要单枪匹马面对一个个蜚声国际的社会名流——玛格丽特·撒切尔、约翰·列侬、查理·卓别林、穆哈穆德·阿里、大卫·霍克尼……

 

  简也总能在短暂的采访瞬间,成功捕捉到那个被摄者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时刻。

 

政治家、英国第一位女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1983年

 

音乐家约翰·列侬,1967年

 

一代拳王穆罕默德·阿里,伦敦,1976年

 

艺术家大卫·霍克尼,1966年

 

  这个时刻,人们快乐又忧伤,人们沉静又放纵;这个时刻,人性的内在精神与外在躯壳会产生细小的错位,不经意间流露而出;这个时刻,无数艺术家千百年来用尽浑身解数试图去窃取、发掘、重现、表达。

 

  而这个时刻,正是简试图用自己*喜爱的参数组合——F2.8光圈、1/60秒快门——***定格的东西。

 

  追寻着一个个未被察觉的时刻,60多年来,简·鲍恩孜孜不懈地拍下一张又一张经典而隽永的照片,而它们具备着一张***摄影作品的共同特质——

 

  在长久地、反复地凝视中,画面中的人、物、事超越了时空,永不停歇地讲述着越来越多的东西。

 

教堂清洁工,萨默赛特,1966年

 

离家去上预备学校的儿童,伦敦,1965年

简·鲍恩, 肖像摄影, 一生的凝视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观点、图片、文字、视频来自本站用户上传发布,如有侵犯到您的相关权益,请点击权利通知指引,您可根据该指引发出权利通知书,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立即审核并处理。
· 黑光网 ·
相关阅读
摄影师个人名气太大,团队卖不出去,怎么办?
阮赵银:哪有什么锦鲤,只有越努力越幸运
如何探索旅拍行业转型?三亚企业谋求新路
美颜相机“取代”影楼之后,还有什么理由找摄影师约拍?
他是国际知名品牌的天才发型师,更是摄影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