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迈克尔·沃夫离世,他给世界留下了什么
2019-04-28发布
转载自:摄影世界

  据荷兰海牙摄影博物馆(Foto Museum Den Haag)4 月 25 日消息,德国摄影师迈克尔·沃夫(Michael Wolf)于香港长洲的公寓中去世,享年65岁。馆方并未提及他的死因,只形容为“突然”去世。

 

  迈克尔·沃夫 1954 年出生于德国慕尼黑,在美国和加拿大长大,1972-1976 年期间回到德国,跟随埃森福克旺学校的传奇教授摄影家奥托·斯坦内特(Otto Steinert)学习。沃夫于 1994 年成为摄影记者,因工作关系来到香港并定居。

 

  沃夫初到香港工作的九年时间里经常离港工作,未曾把香港纳入他的拍摄计划。直到 2003 年香港 SARS 侵袭,很多人死去,让他深受感触,沃夫才猛然发现自己未曾好好拍摄过这个城市,于是便展开了一系列的纪实风格作品拍摄计划。

 

迈克尔·沃夫官网截图

 

  从香港到芝加哥,从东京到巴黎,沃夫关注的主题永远是“不断变化的城市与其中的人的生活”,并因此获得了许多***摄影奖项。

 

  他曾三次获得世界新闻摄影比赛(World Press Photo,简称荷赛)大奖,其中“中国:世界工厂”系列作品获 2005 年荷赛当代热点类组照一等奖,“东京压缩”系列作品获 2010 年荷赛日常生活类组照一等奖,利用谷歌街景捕捉到的街头画面创作的“谷歌街景里的不幸事件”系列获得 2011 年荷赛当代热点类荣誉奖。

 

  在 2010 年和 2016 年,沃夫还曾两度获得 Prix Pictet 照片奖提名。

 

  这里,让我们一同回顾迈克尔·沃夫的部分经典作品。

 

   中国肖像系列 

 

  (portraits made in china)

 

  1997-1998 年,迈克尔·沃夫曾拍摄过一组以中国城乡为背景的环境人物肖像“中国肖像”系列,将 20 世纪末流行的皮夹克、宽大西装、喇叭裤等装束留在影像中。

 

  “中国:世界工厂”系列 

 

  (China: Factory of the World)

 

  2004 年,当时为德国 Stern 杂志工作的沃夫拍摄了一组《中国:世界工厂》的专题作品,展示了一群工作在国内某玩具制造厂内的中国工人的真实状态。这组照片获得了 2004 年荷赛当代热点类一等奖。

 

  “建筑密度”系列 

 

  (architecture of densitiy)

 

  2004 年,沃夫开始着手记录香港城市内部空间拥挤状态。天空和地面被排除在外,鸽子笼式的房间鳞次栉比,他将镜头下香港高楼大厦描述为“抽象的、无休止的建筑模式的重复”。

 

   “东京压缩 ”系列 

 

  (Tokyo Compression)

 

  2010 年,沃夫将用镜头记录下了日本地铁早高峰的令人压抑的场景,面无表情的上班族被人潮挤得紧贴在玻璃上,只留下车门玻璃上的水雾和一张张淡漠的东方脸孔。这组作品让他获得了当年荷赛日常生活类一等奖。

 

   “谷歌街景里的不幸事件”系列 

 

  (street view-a series of unfortunate events)

 

  2011 年,沃夫开始通过谷歌街景去截取被电子机器捕捉到的私人瞬间。他花了上万个小时梳理谷歌街景中的每一帧画面,并且通过裁剪或调换角度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作品。

 

  凭借这个系列,沃夫获得 2011 年荷赛当代热点类荣誉奖。

 

  斯人已逝,感谢迈克尔·沃夫为我们留下这些珍贵的影像。看完迈克尔·沃夫的照片你有什么感触?不妨留言与大家分享。

迈克尔·沃夫, Michael·Wolf, 经典作品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观点、图片、文字、视频来自本站用户上传发布,如有侵犯到您的相关权益,请点击权利通知指引,您可根据该指引发出权利通知书,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立即审核并处理。
· 黑光网 ·
相关阅读
青年照相馆:小时候拍照要排队,如今门店稀少
数码相机市场整体下滑?佳能下调2019财年业绩预期
“免费”上门拍满月照只不过是噱头?
盘子女人坊获新版《新白娘子传奇》授权
影像行业市场仍在,传统影楼却举步维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