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以绘:我不是生活的记录者,我是参与者
2019-07-01发布
转载自:色影无忌她影像

以绘

 

现任桂林师范高的专科学*美术系讲师。曾参与的展览包括美国洛杉矶第27届Photo LA展会,2019、798百年印象画廊摄影展“ 自圆其说” 三影堂摄影奖入围展,2012、“女性·影像”国际摄影大展, 2009等。(photo by霍彦青)

 

  初看到《朵朵dodo》这组作品时,我一下子就想起了莎莱·曼恩的作品。朵朵面对镜头时的无畏,在生活中嬉戏的模样,跳水、吃饭、感受雪、感受光、睡眠、对谈……正像是曼恩对自己作品的描述:“我拍摄的这些照片,是我的孩子们生于斯、长于斯的形象。这些照片大都是个人化的,有些虚构的和浪漫的成分,但都是每个母亲所能见到的孩子们身上*平常的东西。”以绘的这组作品中,充斥着同样的真实与朴质,有着女性*本质、*美的爱。

 

  以绘说:“我从来不是记录者,我是她生活的参与者。跳水的那张照片,她跳完之后,我也跳了。”作为母亲、作为摄影师,身份之间的平衡是很多儿童摄影师曾提出来的难题;如何才能靠近被摄人物的真实状态,又是肖像或人像摄影师一直在探讨的问题。以绘在这组作品中为这两个问题做出了非常好的解答,她不是抽离的,她存在于每一张照片之中。《朵朵dodo》是她拍女儿的一组作品,又是她记录自我的一组作品。 

 

  Q:多年不见,非常高兴能看到你的新作《朵朵dodo》。我一直知道你有拍女儿,为什么选择现在这个时间点,拿出这组作品?

 

  以绘:大概5年时间,作为母亲、作为老师、作为摄影师,我在与女儿、与学生的相处里,一直在寻找自己的位置,寻找一种平衡关系。当下是我觉得相对比较好的状态,我也好、女儿也好、我与女儿的关系也好,所以到了把这些作品拿出来的时候。

 

  Q:这是以创作为目的的、有计划的拍摄吗?

 

  以绘:没有任何计划性和规划。刚开始是作为普通妈妈,记录下女儿的成长,并非以创作为目的。但不可否认,我拿起相机的契机与女儿的出生有很大关系。若从现在再次回看整个拍摄,并没有很强的逻辑规划,创作上也比较跳跃,每个时期由于自己和女儿的改变,画面的呈现会有很大不同。

 

  Q:从早期单纯的记录,到这组作品的呈现,是完全不一样的风格,这期间,你的思考是一直在发生变化吗?

 

  以绘:其实我对自己的作品也好,自身也好,一直都存有质疑。女儿快上小学时,我很焦虑,连带她的状态也很差,就迫切地想要改变这样的状态。但我清晰地知道,必须要从自我状态的转变开始。

 

  Q:这种焦虑感*终导致你拍摄方向的转变吗?

 

  以绘:我过去太依赖用头脑来判断和下结论,在成长过程中,我觉得自己与身体断开连接了。所以这些年来,我会做一些以前不会做的事情,例如瑜伽、跑步、舞蹈等,试图通过运动行为找回与身体的关系。真正当我与身体建立深层次的联结之后,整个人的状态更加流动了,身体会告诉我所有我要做的事情和喜欢的一切。拍摄行为也不是来自头脑而是本能,来自于心、直觉,进行下意识的创作。

 

  Q:确实,比起刻意的记录,《朵朵dodo》更接近日常的状态的无意识捕捉。

 

  以绘:是的。以前拍摄更多注重画面感,在意细节上的表达;而现在,随着我对她的观察发生变化,以及自己状态的变化,更注重当下的拍摄氛围,也就是场景和状态给我的整体感受以及情绪,不会太拘泥于细节。

 

  Q:真实的拍摄状态是怎样的?

 

  以绘:我们生活在一起、体验也在一起,保持着统一的情绪相同点。就像有一张跳水的照片,我拍完以后我也跟着跳了下去,我不是旁观者,也不是记录者,而是她生活的参与者。

 

  Q:镜头是有侵略性的,朵朵不会抵触镜头或者拍摄吗?在你的处理中,她似乎非常适应镜头的存在。

 

  以绘:小时候,某些阶段,她会不高兴,我会尊重她的想法,就不会拍。现在,她对自己的状态特别满意,外貌、身材甚至脸上的小雀斑,她都很喜欢。她觉得自己特别美,所以非常愿意在镜头前面展现自己。她经常跟我说“太神奇了,我居然是我耶!”有一次我跟她开玩笑逗她说她有点黑,她自信满满的说,“我不想白过一生”(笑)。

 

  Q:你觉得,照片里的她像她本人吗?

 

  以绘:之前有人问过我,女儿是我的作品吗?当然不是啊,她是她自己啊。但我也有反思这个问题。我一直在努力塑造自己,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把自己当做自己的作品。而且这些年的拍摄核心,其实就是在找回自己与自己的连接。但我觉得还是像她本人的,女儿也觉得我拍的就是她自己。这个问题的原因可能是在于我俩的情绪状态是在一个频道上的。

 

  Q:从作品来看,女儿的气质越来越贴近你。

 

  以绘:我改变了,女儿自然而然也就变了。我对她的影响是不能忽视的。小孩子不是通过接收道理而学习,而是看到你的内在,去学习父母是怎样的人。拍照、思考、创作、健身、社交等,我在找回与自身连接的过程中,让自己改变的同时,女儿也自然而然地变了。我希望她能够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个三观不是从我这里输入而来的,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积累,对周围的人观察、对事情的理解总结而得到的。可是我发现,就算我希望她的状态是做自己,但可能“做自己”也是我对她的影响。

 

  Q:她对你的照片评论过吗?她对照片里的自己满意吗?

 

  以绘:她会给我的照片一些建议。随着年龄的增长,想要表达的东西越来越多,遇到好的画面,会主动让我拍下来,譬如说,“妈妈,你现在可以拍我这样……”我觉得她可以理解很多不同的状态,或者一般人不太理解的美的样子,她对美非常包容,对美的认知比一般人要宽泛很多,没有太多条条框框的限制。

 

  Q:你的拍摄,潜移默化地对她进行着美学教育。你受到过专业的美学教育吗?

 

  以绘:没有,我大学学的是理科,特别不适合自己,所以学得很难受。两三年前,我想学画画,就学了一段时间的水彩。我对生活里某些瞬间消逝的画面,如果没有来得及拍下来就会念念不忘,所以也会想要试着试着用文字把这个画面记录下来。这时候就会觉得自己“得到”它了。

 

  Q:这是一种敏锐度,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捕捉到生活的碎片。

 

  以绘:有一些是天生的特性,喜欢去观察,但是也有一部分是需要后天刻意练。回想一些瞬间,打动了你,就要抓住它,这样反复地训练,就会越来越敏锐。我现在会在意一些生活画面——就是那种这一秒被打动了,下一秒被忘记了的——我想要去记录下来。生活中要保持一种觉察,让自己无意识的状态少一点,有意识的的观察生活以及自己,时刻保持有意识的状态。作为一个艺术家,需要对自己有这方面的要求。

 

  Q:在拍摄中,你与女儿是否建立起某种联系?不同于单纯母女关系。

 

  以绘:我的整个状态是流动的,与女儿的关系也是流动的。早些年,我是她的依赖,是带领者、是榜样,长大以后,我们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彼此独立、界限明确。我觉得好的母爱,应该是她越长大离她越远。虽然我在拍她、观察她,反过来,她也在观察我,她也喜欢观察我,会提醒我忽略掉的细节。

 

  Q:她也有拍你吗?你现在也常出现在镜头前,非常美。

 

  以绘:她有拍,也有自己的表达。其实我以前比较内向,不太自信,很怕出现在镜头前。害怕面对镜头,怕别人拍我,现在可以越来越坦然,可以面对镜头,或者说面对别人眼里我的样子。而且转换角度,走到镜头前,才能了解到被拍摄对象的感觉。

 

  Q:在传统家庭中,亲子关系常会出现负面的关系以及情绪,你的作品里却呈现出一种健康和美好的状态,是刻意选择的吗?

 

  以绘:我俩现在很像闺蜜、亲密、无话不谈,但会有各自独立的空间,和界限。她现在正处青春期,确实不可能永远平和,也会有情绪。但我不想以父母的***来压制她,所以不太会、也不愿意在每次发生冲突的时候怼回去,我希望在她的性格里留下质疑父母的勇气,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会给她打破常规、突破框架的力量。至于为什么作品里没有太多激烈的情绪,实际上,我们之前的冲突还是比较少的,特别是情绪上的冲突。她是一个情绪相对很稳定的孩子。我想这也跟我和我们全家都会情绪平和的跟她相处有关。

 

  Q:所以整组作品也显得非常的平静。后期的比例大吗?

 

  以绘:我没有调整过色彩,胶卷冲洗出来的,基本都符合当下的感觉。以前色彩表现可能会些许伤感,迷茫一些,现在在情感上更有包容力,整体色彩表现更自然。

 

  Q:这与生活环境有很大关系吧,你住的地方似乎与自然特别靠近。

 

  以绘:我住在桂林,生活节奏很慢,也挺悠闲的。因为家靠近漓江,一到夏天,我们很喜欢去漓江里游泳、划船、跳水。我女儿的学*也很有意思,是个贴近大自然的小学,一出校园就是颗百年大树,学*旁边村里的小狗都认识她,跟她是好朋友。她与大自然的联结特别紧密。自然是塑造美的,会给予人很多力量与沉淀。

 

  Q:你觉得自己的作品是美的吗?

 

  以绘:是。也有朋友质疑我的作品不美。但我觉得美不是片面单一的,它的框架是很宽泛的。美与漂亮也不一样。自然、自由,对我来说就是*美的。

 

  Q:很少在你的镜头前看见男性,你是刻意以女性为主要拍摄对象、创作题材吗?

 

  以绘:很奇怪,小时候学画画,我就只会画女孩,从来不知道如何画一个男孩。提起美,我脑海中*一个蹦出来的还是女性形象。男性气质大概更多是勇气、力量等。大概小时候根深蒂固地,就觉得“女性=美”,所以在通过镜头捕捉美、创造美的时候,下意识地也会想去拍女性。另外,我发现很多的中国女性,在结婚以后,会很天然地屏蔽其他男性,以及弱化自己的女性部分。我觉得女性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放弃对美的追求。通过拍摄,通过跟自己身体对连接,我在慢慢找回自己身上更多女性魅力和气质的部分。神奇的是,我发生的所有改变,同时也在女儿身上发生。她的自我几乎是跟我的一起生长出来。

 

  Q:*近,你很积极的参加一些艺术家的活动,展览以及拍摄,未来的创作方向是哪一方面?

 

  以绘:大概拍摄女性就是我的一个舒适圈,下一步可能要想跳出这个舒适圈。我是个对拍摄有欲望的人,希望自己有更多的尝试,期待可以去拍不同风格的东西。现在拿出来的作品,毕竟是之前的,希望在未来会有一些改变。

 

以绘, 记录者, 参与者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观点、图片、文字、视频来自本站用户上传发布,如有侵犯到您的相关权益,请点击权利通知指引,您可根据该指引发出权利通知书,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立即审核并处理。
· 黑光网 ·
相关阅读
佳能本月将有新品发布会,会发布什么呢?
万福娃揭秘儿童老店升级翻新背后的秘密
独立摄影师如何去跟进你的一些潜在客户
从传统到革新 佳能全画幅专微的升级之路
那些说摄影器材不重要的人,请你闭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