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摄影送我“金牌收割机”的名号
在前些年社会似乎是对90后有些偏见的,不被肯定是大多数年轻人都经历过的过程。我可能会更难一点,我半路出家,踏上摄影这个社会背景下光鲜的行业。
在2010年,我做了半年的摄影顾问,后面又做了摄影助理,直到12年,在朋友的介绍下,终于勇敢也有机会尝试了我梦寐以求的摄影。
并不是专业出身的我,在摄影上付出了更多的努力,在各种摄影比赛中也拿到了许多的奖,我为此自然是很高兴的,可并没有觉得辛苦或者是骄傲之类的情绪,坚持总是目标之路上最直接的方式,我只是在细水长流的岁月中,随心前行。
郑贤桂
油画是我偏爱的摄影风格
跟绘画的历史相比,摄影还很年轻。绘画可以说是摄影的前身,用摄影来记述实物状态,而摄影的技术也很多都是以绘画作为基础,比如色彩搭配,布景的框架(也就是整个画面中各个物体的形状),以及现在还有虚化的摄影艺术类似印象派得画。
但自摄影术诞生以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摄影与绘画的关系一直是一种越界与驱逐、吸引与排斥、同化与异化的似敌似友的关系。不过在我看来,这并不是影响我喜爱油画风的相关因素。而是在重色彩下,强调事物本身的华丽外,却能逃脱浮夸庸俗的轨道,还能铺上一层艺术的外衣,增添画意里活趣有生命的灵魂。
来自梵高的启蒙
寻到影像的自我
没有人在摸索前进道路上是不迷茫的,直到我看到梵高的油画作品。那就像是一场色彩的狂欢,视觉的盛宴。他追求用色彩的独特效果,表现狂热的内心感情,用白热化的明亮色彩,表现引人沉沦其中的景象。
他善于剖析事物,而他的画作往往成为大家对事物探索的佐证,毫不掩饰地揭示出他理解中的人和景,最令人感到惊喜意外,也是最为动人的一面。也是在这样不断探索剖析的过程,梵高找到了他内心的自我平衡。
人一旦找到了精神的寄托,就能在迷茫困惑中找到自我。我想摄影应该是我一生的归宿,它在找寻自我的同时也让我学会找到其他人的自我,让我在每个摄影作品里学会注入情感,赋予其自我的价值。
《遇见》梵高
致敬梵高
在梵高的诸多作品中,我最喜欢的要属向日葵系列。他曾把向日葵称为“属于自己的花”,对于自小出生在一个新教牧师家庭,年轻时甚至还做过牧师的梵高来说,他喜欢黄色,这有其宗教象征的寓意。艺术与宗教,始终在根植于梵高的内心。所以在他的作品中会反复出现太阳,烛光和星星,运用这些深浅不同的黄色来表达他人生中少有幸福时刻里充满的阳光和美好。
我想他一定不知道,自己这阶段的作品对我的影响有多大。我喜欢着一切向上阳光的事物,就像他的向日葵,也如同样美好的孩童……所以至我踏入摄影后,怀着感激致敬的内心,拍下了这一张《遇见》。
时光不相通,美好却永恒。用一张照片展现美好,是我摄影之路坚持的本心。
遵循光的规律
照印重色彩童年的耀眼
一张照片好与坏,取决于光线的运用,它是最能直接表达直观情绪的最好方式。所以我会选择遵循光的规律,在自然的规则里,寻求最细致的平衡。
照片用光来平衡,情感却需热情打破平庸。少年热诚,缤纷多彩。点缀的不止是一张青春活力的照片,更是照印出幸福的时光里的生机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