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人对商业静物摄影师的印象,多是不善言辞,沉默安静。
然而,廖亚坤的存在却大大扭转了我们这一看法,他不光能跟你聊布光、还能跟你谈巴赫,更能和你讲政治。和他聊天,可谓是如沐春风。
他的影棚,既是他拍照的地方,也是他休息的地方,这里不仅堆满了器材灯具,也放着吉他与音箱。在这里,他接受了我们的采访。“如果老天让我实现一个愿望,我希望不是五个亿,而是感受巴赫创作时的精神体验”
理工科背景、世界500强工作经历、伊拉克之行…………是他一路走来的关卡,综合素质极佳的他在面对商业摄影行业纷乱的现象时,始终有着自己清醒的判断与认识。
理工生的“导演梦”与外企职业生涯
Q:请谈谈你的个人成长经历是怎样的?
廖亚坤:我是湖南长沙人,7岁时因为父母工作调动,去了海南。2002年高考时,不巧适逢海南省经济整体下滑,出现严重的房地产泡沫。当时海南出了个政策:买海南的房子,就送户口。结果,很多外地的考生移民到了海南参加高考,认为海南录取分数线较低。
我记得,高三时,我们班里突然出现一堆插班生。按照我原本的成绩,考上西安交大是没问题的。但因为当时考生突然增多,虽然我分数过了一本线,但是报志愿时就被刷下来了。
于是,我去了中国石油大学。虽然,我当时是想考北电导演系,但我爸说也没看出我有什么艺术细胞,为了方便就业就让我学了理工科。
Q:您大学念的理工科专业,对您现在工作有何影响?
廖亚坤:是,我在中国石油大学念的“机械设计制造与机械化”。虽然,它对我现在的拍摄没有直接帮助,但或多或少都有着间接影响,它教会了我一套学习方法。
Q:那你喜欢您的专业吗?
廖亚坤:不算喜欢,一开始很抵触,后来才慢慢接受。
我一直喜欢电影,上大学时就想考电影学院导演系。不过,没有侧漏的才华的确难以得到家里的支持,最后还是上了理工大学。以至于,我念书时做了一件现在想想,都不可思议的事情——买DVD。除去最基本的生活开销,剩下的钱,我都用来买电影光碟了。
以至于,毕业时人家以为我是卖DVD贩子,几箱子省吃俭用买的电影和打口碟,比我离校的行李还多得多。即便到了工作单位,肚子里也还是憋着“梦想”的。等有了转变的机会,也就顺利成章了吧。
廖亚坤在自己的家中,开辟出了一处“影棚”用于拍摄
并于此处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Q:你的“导演梦”后来为何没再继续了呢?
廖亚坤:大学毕业时就没那么想了,有一点点随波逐流。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哈里伯顿公司录取了我。在我们石油行业,这家公司相当于金融行业的“四大之一”。而哈里伯顿在我们专业,本科生里只要了我。
这其中有机缘巧合的成分,我从没想过今后进石油行业。可哈里伯顿毕竟是世界500强企业。想开开眼界吧。所以,最终我还是去了那里。
但工作以后,我发现它跟我想象中的外企非常不一样。我想象中在外企上班,像电影里一样,应该是西装革履的。但实际上,就是去工地做最基础的一线工作,跟民工没有什么实质差别,只是我懂技术。那会儿上班,每天穿的是工服,而且指甲里总是渗进油渍。
伊拉克之行带来了转变
Q:那你后来为何会放弃世界500强的工作,选择摄影这个职业的呢?
廖亚坤:一是因为我当时的女朋友在北京,我准备辞职来北京陪她;二是我来北京后,去了一家私营的石油服务公司,这家公司将我派去了伊拉克,正是这趟伊拉克之行促使了我的转行。
虽然,在伊拉克满打满算是待了2个月,但期间发生过很多事情现在回想,都惊觉可能会要了我的命。举个例子,有次我们在伊拉克的一个中国基地打球,我穿了一件耐克的衣服,它上面有一个巨大的耐克logo。随后,当地的伊拉克人看到后,对我说了一句:“America,no! ”后,便向我做了一个抹脖子的动作。
所以说,我们的经历和电影《逃出德黑兰》非常像,当看到电影结尾他们逃离伊朗并激动拥抱时,我们也看得眼泪哗哗的。
我在伊拉克经历的那些事情,让我开始肤浅思考起工作和自我价值之类问题。回来以后,我给老板写了一封辞职信,老板还跑过来留我,问我究竟是什么原因?我想了想,或许是体制的原因。所以,还是走了。
那会儿,正巧女朋友在做摄影,她对光很敏感,拍照也很有天赋,但在技术方面并不是很在意,可技术恰恰是我的长项,我会用比较理性的方法找到解决方案。就这样,对摄影一窍不通的我就进入了摄影这个行业,包揽了除拍摄以外的所有工作:会计、运营、司机………等等。
无意中成了一名商业静物摄影师
Q:那你是怎么接触到商业静物拍摄的呢?
廖亚坤:我女朋友算是领我入行的人,2009年我辞职后跟她一起做摄影工作室。那会儿,她主要是拍明星、艺人,以及给化妆师拍妆面作品。也是因此,我们经常跟杂志合作。
有次,杂志编辑过来问我女朋友能不能拍静物?她对静物不是很有兴趣。于是,我就在想,如果我能琢磨出来,我就试试吧。经过一系列的重新学习和大量的尝试,我拍完给编辑一看,他说这水平完全可以啊,2012年我就这样开始拍静物了。
Q:你现在的拍摄多是哪类静物?主要的客户都是哪种类型的?
廖亚坤:种类比较杂,从生活用品到珠宝,以及室内外空间的拍摄,都有涉及。现在多是小件。大一些的产品,我会去租棚。最大的一次,是跑到青岛拍电器,直接去工厂里面进行搭棚拍摄拍。人像方面通常都是和产品有关系拍摄,也有一些肖像类的工作。我的主要客户有商家、媒体、和设计师。
Q:那你觉得目前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廖亚坤:工作量太大。
这是2013年我从业以来,都一直存在的问题。我的工作一般是我做完了A,再去接B,接着再接C。但是,往往合同签好了,就变成A、B、C调到一起了,因为各种原因被迫重叠工作时间。另外,拍静物本身就很磨人,有很多的工作内容也没办法分包出去,再加上我自己的要求也部分加剧了工作量。
到现在,我也还是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
Q:那你对现在的工作状态满意吗?
廖亚坤:我觉得自己现在还可以。但是,还没达到我理想的要求。希望我的影棚能更像样。
比如,我看一些德国的静物摄影师,他们的工作室会有一个挑高的4米墙面,顶部是一个可以调整角度的天花板。拍静物的摄影师都知道,有时候打顶光最费劲。但如果你有一个可变化角度的天花板,简直是过瘾。
出现问题,解决问题
Q:你是否遇到过瓶颈?你是如何突破的呢?
廖亚坤:我刚入行时遇到过技术瓶颈。因为,我不知道我自己琢磨的拍摄手法是否正确。只能是自己关起门来想办法。其实很长一段时间不太敢自称摄影师,因为对自己的技术并不自信。直到后来接触到一些老师,看到一些很专业的视频记录,才发现方法其实没太多不同,大家只是应用的手法不太一样。
Q:如果技术不佳,你接活时心里不会焦虑吗?
廖亚坤:会,但我一直是:出现问题,解决问题。
冒险接活时,一定会有焦虑。但是不接,你就没法儿成长。一定有产品是那种你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拍出来的。但是别怕,如果你觉得自己可以,那你就去接。只是技术积累到一定程度,慢慢能掂量得更清楚。
有些工作客户在提方案时,心里就会把实现的方法想好,如果不确定的话,我会跟客户争取一些时间,试好确认好,再进行后面的工作。
但是,我也真的碰到过拍不出来的产品。最后就是自己啃,拍也好,修也好,想尽办法解决掉。
Q:拍不出来挑战自己的是什么?
廖亚坤:我不信我拍不出来,我觉得别人能拍出来,我就一定也能拍出来。
但是,除去拍摄,还有其他软性因素导致摄影师拍不出来。比如,跟客户沟通不到位也会导致失误。例如,客户跟你说,要拍的闪?那什么叫做闪?摄影师可能理解为每个受光面都有光就是闪。但实际上,客户说的闪,就是用PS加个星芒。
所以,如何理解客户的意思很重要。
Q:那你碰上这种难题,最考验你的是与客户沟通的主观问题还是技术方面的客观问题?
廖亚坤:二者是并行的,都存在。
有时候朋友找我帮忙修图。我说,修片子没问题。但是,我会很敏感,我会问你拿这张图干什么用?你要修成什么样子?
你不要嫌我费劲,毕竟,我要知道需求是什么?不然,白干。
Q:搞清楚客户的需求,最考验摄影师的什么能力?
廖亚坤:沟通能力+逻辑能力。
因为,很多时候客户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对待客户,真的需要耐心。你需要耐心帮助他们匹配好产品,应用和预算之间的关系。
曾经我和另一位设计师,接了一位客户的活儿。客户跟我抱怨:“那个设计师老是问我要东西,我要是找得到,我要你干嘛?”
为此,我就跟客户解释道:“这就好像我给你点餐,起码我要问你想吃什么类型的菜?吃不吃辣?喜咸喜淡?喜荤喜素?而我们问的就是这个目的。”说完客户就熄火了。
而跟客户沟通最好的方式就是:用具体图像沟通。
Q:大部分静物摄影师都很安静,不喜欢说话。那你觉得你的沟通能力是与生俱来的吗?
廖亚坤:部分是,部分是被逼出来的。
Q:怎么把握客户的需求?
廖亚坤:首先,要善于沟通。其次,要帮客户捋清思路。因为,有些客户背后的逻辑是乱的,你需要要尽量的总结客户的需求和想法,帮助他们理清思路。有一些客户要求不明确或者应用方式会有错乱,这时候形成一致的共识尤为重要。
但是,当摄影师的意见太过强烈,客户又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时,也会变成摄影师强词夺理。
Q: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成为一名优秀的商业摄影师需要具备哪些素质与条件?
廖亚坤:首先,商业摄影是一个被委托的摄影,他不是摄影师自己创作。首先,还是要搞清客户的需求,以及你能为他解决什么问题。其次,才是你自己的个人修养。
而通过前期沟通,你也可以知道客户的需求,你是否能达到?达不到,你也可以不接受。当然,接受不了有各种原因。比如,给你的拍摄费用很低。或者,置景的预算不到位等。
Q:你觉得商业摄影师可以实现从被动接活儿到主动提案的转变吗?
廖亚坤:可以实现,但是要有两个大的前提。第一,你在行业里的影响力要足够大;第二,你的审美是可以引导客户的。
Q:那你是如何提升自己的审美?
廖亚坤:从古典艺术里面去寻找,同时把新的概念加进去,融合成自己的。毕竟,前人将构图和色彩都探讨透彻了,而我本人在艺术上的提升,首先是因为自己喜欢,其次才是为了工作。
如果现在有只神龙让我实现愿望,我想很多人是想得到钱,但我特别想实现的愿望是:感受巴赫创作时的精神体验。当他在创作时,他不是思考,而且凭借本能。那是人所能感受到的一种巅峰状态。
我想知道,巴赫是怎样创作出如此震撼人心的音乐的?在我看来,体会真正大艺术家的创作,比赚钱爽多了。毕竟,这背后是超越理性的精神体验。
未来的商业摄影师之间pk的是什么
Q:您如何看待商业摄影的现状及未来?
廖亚坤:现在的中国商业摄影市场,尚处于一个上升期,很多地方都存在着问题。
首先,是企业的品牌广告还需要通过“你知道我”来推广自己,很多国外的品牌广告里,甚至都没有产品。我之前曾经翻到过德国的一个伯爵广告,图里只有一个人,如果不打伯爵的logo,你都不知道这是一只块儿表。
其次,就是由于权威媒体的没落,没人来引领市场的审美标准。毕竟,老百姓和4A公司都是需要被教化的。很多时候,他们需要权威媒体告诉他们,什么是好片子?
另外,很多公司定审美基调的人,不一定是有审美方面的修养,这也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Q:那你觉得技术和审美有什么关系?
廖亚坤:技术跟审美有很大关系,它的呈现方式不一样。
我们这个行业到了未来,没人再会去拍白底图,只有有审美的摄影师会活下来,而只有技术的摄影师可能就要转行了,因为它会面临新的技术调整。毕竟,技术的前进步伐一定大过人的成长速度。没办法,技术的发展太快了。
而我对自己的要求是,两条路都要上去。至少,我要知道这个行业发展到哪里。
在西方国家,技术并没有对他们的商业摄影市场有什么冲击。但是,就像你说的,他们已经沉淀下来了。拿如火如荼的视频行业举例,现如今各种各样的视频团队数不胜数,专业水平总该提升了吧?不,广告水平反而下降了。
Q:也有理解认为审美跟技术没有任何关系,例如,巴赫是个天才,但他的音乐跟技术没有关系。
廖亚坤:技术与艺术是术跟道的关系,技术是承托艺术的。
为什么在国外的商业摄影市场,会认为审美与技术没关系?
第一:是因为国外能称为职业摄影师的人技术一定不是问题;
第二:大众接受视觉信息的方式也不一样,例如产品、品牌等信息,可以用一种更含蓄,更有视觉感染力的方式来表现,但国内不一样。这个杯子好,是吧?那我就要把杯子砸碎了给你看,看,它砸碎了还晶莹剔透。这样,才能展现它的好。国情不一样。
所以,我想说的是,我们在发展的这条路上,肯定会受技术的影响。 未来商业摄影师PK的是审美,还有沟通能力。
Q:那基于这种判断,您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是什么?
廖亚坤:这种事情很难讲,就跟每个人都读红楼梦,但每个人咂摸出来的味道都不一样。我只能说,我今后仍会专注于商业静物摄影方面,并为之努力。但是,不知道会走到哪个地方?C4D对摄影师来说是个挑战,但它会跟摄影结合。
你想一下,如果你要拍一个产品,置景很麻烦、找道具也不方便。如果这时C4D能为你提供一个仿真度很高的道具,那你不就能天马行空的干了。
又或者你要做一个没法儿马上实现的物理效果,例如,炫光、火焰之类的东西,但它们用光打出来很费劲。那你这时用3D,就可以马上跟它们结合了。
Q:对一个刚入行的摄影师有什么话要讲?
廖亚坤:我到现在也没觉得,自己是位资深摄影师,因为我不是专业出身。我在清华美院上课时,也还是会感觉到差距,尤其是学术水平。由此,我根据自己的经验能给出的建议有这样两条。
一、是你面对风险和压力的心理状态要好,这是最重要的。技术都是可以学的,但好心态是学不到的,需要不断的磨砺;二、是要不停学习,无论是技术还是审美。一定要不停琢磨,开阔眼界,把别人优秀的东西学过来,逐渐摸索形成自己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