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内学术水准最高,最为专业的摄影节,2019年的连州国际摄影年展以“不期而至”作为主题,于11月29日在广东连州如期而至。
年展分为三大展区:粮仓、二鞋厂和摄影博物馆。一如既往的,粮仓主要是主题展部分,二鞋厂以个展为主,摄影博物馆则是一次美术馆级别的空间展示。
关于主题的“不期而至”,年展总策展人段煜婷和彼得·普夫伦德(Peter Pfrunder)显然是想将讨论的话题聚焦在了摄影的不可预测性上。从技术上的,到行为上的,从偶然间经过镜头前的一瞬,到自动拍摄系统下的机械邂逅,充满情感的,或是毫无情感的。粮仓里展出的展览集合了不同艺术家与他们的作品不期而遇的故事。
埃斯特尔·冯普伦 (Ester Vonplon) 和安娜·尼斯卡南 (Anna NIskanen) 运用了“蓝晒”来创作,前者关注的气候变化地区的植物,以及后者拍摄的融化的冰雪也都属于与环境变化相关的拍摄对象。化学手段让生产的图像充满未知。在作品《等一个朋友》中,白双全在九龙塘地铁站,等待一个未曾期待出现的朋友。至于朋友是谁,白双全则交给了命运和偶然。
克莱门特·兰贝莱 (Clément Lambelet) 在作品《战地中的两头驴》中使用了网上的无人机拍摄的美国对ISIS战地轰炸的视频,他截下了冲突中的局部,在战火里的生活图景,平静地构成了另一种叙事。
展览现场 克莱门特·兰贝莱作品《战地中的两头驴》
展览现场 库尔特·卡维佐作品《自动照片》
在《自动照片》中,摄影师库尔特·卡维佐 (Kurt Caviaz) 就捕捉了偶然经过监视器前的鸟和昆虫图像,以及一些故障画面。镜头近处的鸟儿和背景产生了新的对话。戴建勇、刘珂&晃晃充满感情地拍下身边人。富安隼久 (Hayahisa Tomiyasu)固定拍摄一张乒乓球台每日的过往。黎朗和钱海锋则把影像捕捉的过程更多的交给了自己身处的环境,以更直接的、更直觉式的拍摄方式来创造“不期而至”。
“乒乓球桌”系列之一 富安隼久作品
“不可预测”原本也是摄影的乐趣之一。在胶片时代,对自己摄取图像的未知和期待,以及得到最终图像的兴奋,是这种“不可预测”的历史。如今,机械操作、教程攻略和前人“如何拍到XXX”的经验。让人在拍下照片的那一刻,便知道图像将会以何种样态展现。由于获取图像的便捷快速,加上网络上图片的海洋,人们的“不可预测”阈值不断降低。在失去了新鲜感和好奇心之后,循规蹈矩的模式化便会持续伴随,创作者在其中沉溺,身份渐渐被遗忘,最终淹没于图像的海洋。因此,普夫伦德强调的,看似便是一种重归,一种拾取好奇心,探索世界的态度。
二鞋厂的个展区域则是另一种纷呈,个体的生长。梁莹菲的《伤痕之下》轻声地道出了性侵经历者的故事以及他们的感受。王翰林在《内啡肽的火焰》基于父亲的濒死经历,从图像上构建了父亲的体验以及对生命的理解。在《人间山水》中,香港摄影师刘智聪在被遗弃的场景中创造山水景观,通过寻找城市中的自然幻象来探讨城市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陈荣辉的《空城计》记录了出生在南方的摄影师观看今天东北的一种独特视角,让观众直接看到了今天隐藏在新闻和屏幕背后更加复杂的东北。
展览现场 刘智聪作品《人间山水》
连州摄影博物馆的展览,则在场地上更加自由,鸟头的展览《鸟头:欢迎再次来到鸟头的世界/2019/连州》占据了三个展厅。他们深谙摄影之本质,却从不满足于既定的道路,他们自我颠覆地不断叩问影像的边界——既野心勃勃地生产图像又质疑单幅照片的意义,对物质性媒材的敏感和卓越的造型能力让他们不可遏制的走向了多媒材糅合的探索,在不断演变的过程中寻找和世界的关系。
展览现场《鸟头:欢迎再次来到鸟头的世界/2019/连州》
楼上的展厅里,张晓的作品《苹果》引导人们关注他家乡烟台的支柱苹果产业,他通过这些作品更加深入的去挖掘中国乡村社会的复杂性在更多维度上的投射,并展开了对摄影以外媒介的创造性运用。印度摄影师苏卡尼亚·高什在个展《修补时间的工作》中将展出一系列录像作品,探索静态和动态图像之间的可能性。艺术家以现成图像作为材料组合成一篇篇动态的剪贴簿,在其中交织着印度的国家历史与个人记忆。
展览现场 张晓作品《苹果》
展览《一城一节十五年:连州国际摄影年展2005-2019特别回顾展》
另外,一个颇具回顾、档案意味的展览《一城一节十五年:连州国际摄影年展2005-2019特别回顾展》给我们带来了十五年来连州国际摄影年展中的精选作品以及重要文献,带观众一同回顾摄影年展走过的轨迹。十五年的坚持,让连州建起了它的摄影面貌。如今,这里承载着我们对摄影新可能的期待,与美妙的作品不期而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