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摄影人常用的词汇,比如“***灰”“质感”“影调”“颗粒感”“宽容度”“反差”这些词总被人提及,但要真正理解起来还是有些难度的。
这里的难度并不是概念本身有多么的复杂,而是它们都源于传统胶片时代暗房里的经验总结,而在数码摄影时代,不做暗房的我们失去了体验这些词汇所产生的真实场景,于是,这些本来非常直观的摄影词汇就变得异常抽象起来。
但是,今天的数码摄影创作依旧延续了很多传统胶片的逻辑,虽然我们不拍胶片,不做暗房了,这些词汇对于摄影创作依然发挥着作用,甚至,它们依然是衡量一张照片技术好坏的标准。
就拿黑白摄影来说,黑白照片并不是彩色照片的简单去色,黑白照片并不是单色照片,它本质上和彩色照片是两套摄影系统。
目前,大部分数码摄影师在前期都是拍摄彩色照片,想得到黑白照片则需要通过后期把彩色照片转成黑白照片。转化的过程中就不难发现,同样一张照片很容易有多种黑白关系,是追求全影调的黑白?还是追求高反差的黑白?亦或是追求古典暖调的黑白?这让选择成为了问题。彩色照片转黑白非常考验摄影师对传统暗房知识的理解,如果不懂黑白关系、影调关系还有数码后期的色彩原理,则很容易造成失败。
如果你拍的是一组黑白组照,则需要严格统一每张照片的黑白风格,可能一张照片还尚且可以应付,但如果20张照片都需要根据每张照片的色彩特点来转化成相同的黑白关系,这对于摄影人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你能在很多摄影人的黑白组照中发现黑白关系不统一的现象。
同样的一张彩色照片却有许多不同的黑白可能。彩色转黑白要针对每张照片单独处理,没有万金油式的模板。(本案例摘自《来!这样学摄影》袁洁/著,中国摄影出版社)
这几年,许多人都在提倡让摄影的“物理性”回归,在数码时代,如果没有专业的摄影展示需要,人们已经很少会专门打印输出摄影作品了,数码照片从前期拍摄到***终被删除,全程都可能是电子化的,而很多摄影的基础概念则需要寄托于“物理化”场景,需要手去亲自触摸,需要眼睛亲眼看见才可以理解。
特别是对于现代主义摄影而言,如果不是看的原作,而只是在网上看小图,则不能感受到作品的迷人之处,印刷或翻拍的电子图像隐藏了作品本身的诸多魅力,再加上网络毁灭性的压缩与传播,更是让作品面目全非。每当遇到学生拿着严重丢失画质的爱德华.韦斯顿摄影作品的网络小图,问我到底这张照片好在哪儿的时候,我都感觉真是无从谈起。
还是那句话——打牢摄影基本功,对于学摄影而言,什么时候都不晚,什么时候都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