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介绍的这位摄影师,我之前有好几次想写她的冲动,但每次琢磨完她的照片却又很抗拒,原因是“看不懂”。
与印象中日本摄影师克制、素净、含蓄的影像风格不同,她的作品给我的***感觉是“太艳了”,非常夸张和外放,一时难以接受。
后来还是因为一张音乐专辑封面让我释怀了。
就是这张梁静茹的《崇拜》,这张专辑封面是梁静茹的音乐制作团队***邀请女性摄影师来拍摄。
这位女性摄影师就是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她与村上隆、奈良美智齐名,她拍摄的人像、植物、花卉、金鱼的颜色夸张浓烈,艳而不俗。
为表现梁静茹由以往单纯可爱转向成熟魅力的形象,这位摄影师设定大红色的花朵为主视觉,色彩艳丽、红唇似火,和前几张专辑封面纯洁、干净、简洁的风格截然不同。
只是在当年,这种大胆的用色超出了很多粉丝的审美认知。
她有明晰的个人风格,并且在视觉语言的表达上有她自己的坚持和专业的判断。
今天来看,正是她特有的艺术表达使这张专辑封面的辨识度远远高于梁静茹的其他专辑。
以至于一提到梁静茹,记忆中就是她躺在一片红色花海中的样子,那么深刻。
这位摄影师就是以作品的色彩浓郁满溢、丰富夸张成名的日本时尚摄影教主蜷川实花。
蜷川实花
光看一张专辑封面还不能很好的感受蜷川实花作品浓郁满溢的色彩,其实让她成名的那些作品的色彩,可比这张专辑封面丰富得多。
不知道看完这几张照片,你是不是跟我一样,看一眼就记住了,影像风格独树一帜,识别度非常之高,至少我的记忆中没有另外一位日本摄影师跟她的作品相似。
就像波点艺术之于草间弥生,波普艺术之于安迪沃霍尔一样,浓烈的色彩成了蜷川实花独一无二的标签。
为什么和大多数日本摄影师的作品大相径庭?蜷川实花作品中浓艳的色彩是怎么来的?又如何成就了现在的她?
有人给出了自己答案:她用的器材、丰富的从业经历、一位超有影响力的父亲。
是的,这些无疑是她成名的因素,但还有一面也在成就现在的她,可能你还没有听过。
这期“看什么”栏目,我就来和大家聊聊这位横跨摄影、电影、广告、时尚、艺术等多领域,永远把工作放在人生首位,性格刚毅坚定,行事帅气独立的摄影师,蜷川实花。
01
反复出现的金鱼和花卉
是承认女人瞬逝的美丽?
还是宣示女性的独立自由?
蜷川实花浓艳的作品中,***常拍摄的元素是金鱼和花卉。这部分作品大量拍摄于2003年至2005年期间。
刚开始我没有理解为什么,只是感觉看上去很漂亮,但后来在她的电影和摄影作品中反反复复的出现,这引起了我的好奇。
▲
蜷川实花指导的***部电影《恶女花魁》
▲
蜷川实花指导的第二部电影《狼狈》
▲
蜷川实花指导的第三部电影《***手餐厅》
▲
蜷川实花指导的第四部电影《人间失格》
蜷川实花从2007年到2019执导的四部电影中都有花卉和金鱼的身影。
而在她的摄影作品中金鱼和花卉就更多了,也是让她成名的***重要的两类事物。
为什么这两样事物会反复的出现?
蜷川实花的***部电影《恶女花魁》中有一个桥段,是现任花魁对拒不从命的年轻女主进行了一番训导中提到的。
“唯有在鱼缸里的金鱼才是金鱼,把它放进河里,它就只是一条普通的鱼,金鱼待在鱼缸里才能展现她的美。”
在一些可查信息中有提到,蜷川实花所拍摄的金鱼,或是好看的花卉植物都是人工干预的结果,人类将自己的意志和欲望通过杂交或变异的方法植入到生命体中。
在影片中,金鱼被拟人化,犹如花魁,美丽惊艳,但芳华短暂,绽放即逝,在不经意间就会被抛弃,或被更年轻漂亮的面孔取代。
蜷川实花拍摄的金鱼就像圈养起来被人观赏的女人,她们的美是世俗定义的,以男人的喜好为转移的。
《恶女花魁》是一部典型的日式审美作品,追求意境、主张情绪和内省。
这就是穿透在日系摄影中的东方式审美——“物哀”。
以人生无常、短暂易逝来表达隐含于人心中的巨大情绪,以一种静默和唯美的倾向,去除人性的丑恶。
虽然说蜷川实花的照片和大多日本摄影师的含蓄素净的影像风格有很大区别,但影像的内核却是相同的。
不过,反转的地方却在***后,我觉得这个反转更像是在预示蜷川实花自己。
在影片快结束时,女主***终还是离开了妓馆玉菊屋,离开了得以让她生存的“鱼缸”。
我想,跳出鱼缸的金鱼更似蜷川实花独立自由的诠释吧。
这得益于在影像道路上父亲对蜷川实花的影响。
父亲从小教导她,无论何时,都要在经济上、精神上独立自主,不需要考虑别的因素,只需要听从自己的内心。
也不要做日本常见的家庭主妇,不要做只能通过男人才能和社会连接的女人,而要成为一位自信到跟男性想分手就分手的帅气女性。
“鱼缸”,在蜷川实花这里,是不存在的。她内心散发出的美丽也无需其他人的培植,更不可只安放在传统的枷锁中观赏。
02
独特浓艳的色彩
是摄影技术上的独树一帜?
还是在反映她和父母的关系?
除了拍摄金鱼和花卉,不得不说的就是蜷川实花作品中独特的色彩了。
“蜷川色”究竟是怎么形成的,我觉得可以分两部分来说。一个部分是技术层面的,另一个部分是家庭层面的。
浓烈的颜色和蜷川实花使用胶片机和胶卷有很大关系。
她***常用的主拍相机,是中画幅胶片机Contax645。在她执导的电影《狼狈》中也有她和这台相机出镜。
而她用的胶卷就更值得说一说了。色彩的浓烈得益于这款被称为世界上颜色***浓艳的负片Agfa ultra 100
这个卷有一个特性,就是对蓝色和红色特别敏感。优势是高对比、高饱和、色彩鲜艳、颗粒细致。
不过缺点也十分明显,就是宽容度小,相对平面,立体感略差缺乏层次。
宽容度小到什么程度呢,如果过曝一档,高光部分可能就会出问题,丧失细节。
而欠曝的话,阴影部分基本属于无法用后期挽回的地步。所以就需要摄影师有精准曝光的能力。
由此可见,虽为负片(普通彩色负片通常有较高的宽容度),但对摄影师的曝光准确度和摄影基本功要求是非常高的。
可以从图片中感受到Agfa ultra在红蓝色上的表现力。这里也就可以从技术层面理解,为什么梁静茹专辑封面的红色会这么独特了。
不过可惜的是,这款成就了蜷川实花影像风格的胶卷,已在2008年停产了。
现在大家能在淘宝上买到的也差不多是2007-2008这两年***后批次的***卷了。
不过在独特的色彩出现之前,蜷川实花其实是以黑白出道的,比如她的自拍系列《Self-image》
当然与大多数人的看法一样,蜷川实花的黑白作品并没有像她的彩色作品那样引起业界和大众的广泛关注。
这样的事情不光发生在蜷川实花身上,玛格南摄影师Alex Webb***初也拍黑白照片,只是他的彩色作品太过耀眼,遮盖了黑白照片的光芒。
蜷川实花成长的年代正值日本摄影界的老人与新生代的交替之时,传统的照片不太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但只要有自己独立的影像观,风格也不同于以往,比如不再延续森山大道、荒木经惟在当代摄影中所表现出来的黑白粗犷的“日本性”,就会有崭露头角的机会。
而现在大家看到的“蜷川色”就是在那个时期形成并被业界认可的。
不过要了解蜷川实花色彩的独特性,除了技术层面,还要回到她的成长背景中。
蜷川实花出生成长在一个艺术世家。在有关她介绍的文字中可以看到,她的父亲蜷川幸雄是日本著名的剧作家、导演、日本当代戏剧泰斗。
母亲真山知子(后随夫姓改名蜷川宏子)是作家、电影演员、拼布艺术家。
家族里很多人也都从事戏剧、表演工作,比如曾祖父是演员谷崎十郎,还有两位为舞台剧演员的堂姐和一位电视编剧的堂弟。
可能我们对蜷川幸雄并不是很了解,但像大家非常熟悉的木村拓哉、小栗旬等明星,能有今天的成就,都离不开蜷川幸雄的发掘和培养。
而父亲的教导和影响也造就了蜷川实花影像风格的独特性。
▲
蜷川实花的父亲蜷川幸雄
家庭日记一直秉持着一个观点,影响我们摄影作品好看与否的,从来都不是器材和技术,而是拍摄者自己。
是拍摄者的信心、眼界、经历、感知力、意志力,当然很重要的还有来自家庭成员潜移默化的培养和教导。
蜷川实花的父亲从小就教导她一个观念,如果有两条路摆在眼前时,选择那条自己认为对的,自己认为***适合的那条路,即使这条路是窄路,也不需要违背内心顺从大多数人的选择,不要为自己的选择而犹豫和害怕,要勇敢和独立。
蜷川幸雄是一位对工作极其敬业拼命、对自己严格要求的艺术家,直到生命的***后一段时间,他都在为一个舞台剧在香港的公演拼命工作。
蜷川实花这样评价他的父亲:“即使要以缩短生命为代价,但只要是为了作品能有更好的效果,他都会义无反顾地这样做。”
可以说蜷川实花作品的独特性来自于她从小在父亲身边的耳濡目染。因为她见过父亲为一个好的创作所付出的所有努力。
而独特性的底气又来自于父亲让其成为经济和精神上独立女性的教导,让她有勇气和实力来面对不同于大多数人的选择。
在蜷川实花的成长过程中经历了顺从、困扰、逃离,到***后发现父亲的身影早就刻进了自己的身体里。
有一段关于她成长经历的自述让我感触特别深。蜷川实花说自己从10几岁开始就想逃出父亲的影响,想靠自己的能力摆脱“蜷川幸雄的女儿”这个身份。
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在我小时候,每次在外人面前介绍我是谁时,总是会被人说“这小子是陆**的儿子。”
以至于我妈后来告诉我,如果有一天,有人在介绍你爸时说“这是陆奇他爸”,那个时候你就成功了。
这种心理压力是无形的,可以让我背负一辈子父亲的“盛名”,却无力摆脱他。再到后来,我发现,父亲的影响早已刻入骨血里。
在看到蜷川实花的自述时,我的这种感觉就油然而生。
父亲的影响使她独特,而母亲的艺术造诣则成就了她的色彩观。
▲
蜷川幸雄和妻子真山知之
▲
母亲,父亲,妹妹,蜷川实花
▲
真山知子出演日本版《金瓶梅》的影像
有一些介绍蜷川实花的文章有提到蜷川之所以有现在的色彩呈现,主要是受到日本风俗画浮世绘的影响,其实并不尽然。
母亲真山知之才是真正影响蜷川实花对颜色认知的人。母亲除了演戏,还特别擅长拼布艺术,从小受妈妈的熏陶,对色彩耳濡目染。
以至于蜷川实花从黑白转彩色后很顺畅,更奇妙的是,当彩色照片越拍越多时,她发现竟然会和妈妈的拼布用色非常相似,而这种相似几乎是无意识的。
▲
蜷川实花母亲的拼布艺术
▲
2011年母女二人举办的摄影拼布联展
可以说来自父母的影响成就了现在的蜷川实花。
我也有类似的经历,从小受摄影重度发烧友父亲的影响,让我从事摄影后,丝毫没有陌生感。
而对摄影的理解,和对观察力的训练,已经在我成长的年岁中被耳濡目染的熏陶过了。
虽然我在做家庭日记之前一点点都没有想过我会以此为职业,但父亲对摄影的认知早已刻入我身体里。
不过话要说回来,大多数的摄影师是没有这样的家庭环境的,耳濡目染的熏陶就更不存在了。
但是不是说就没有办法培养自己的色彩感知呢?我认为不是的。
其实家庭环境熏陶的秘密在于时间长、看得多。
所以我会给家庭摄影师一个好的提议,就是坚持多看好东西,保持长时间训练自己的审美,然后实操体会。
一句话:长期多看多拍,是培养色彩感知力不二之选。
当然,质疑蜷川实花的人也不少,说她拍什么都是一种色彩,千篇一律。
但其实不是这样,比如她记录父亲离世前的影像,就不艳丽,和我们认识的蜷川实花判若两人。
这部记录父亲生命消逝的影像作品在父亲去世的一年后出版发行,取名《美丽的日子》。
▲
日本发行的原版《美丽的日子》
▲
中文版《美丽的日子》
由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正好我有收藏这本作品集,可以看见没有“浓妆艳抹”的蜷川实花。看完这部拍摄父亲离世的家庭摄影作品,那些质疑她的人恐怕会感觉话说早了吧。
这本作品集是蜷川实花完全私人化的影像表达,作品蕴含的情绪非常饱满,是我收藏她的作品中***喜欢的一部。
我尤其喜欢她没有用阴霾哀伤的画面表达对父亲离开的思念,相反她所记录下的情绪如同那天的天气,蓝的让人难以置信。
人反正是要离开的,有这么一个漂亮的天气也挺好啊。
这本作品集里有两段很有意思的自述,让我窥见到了蜷川实花从父亲那里继承到的“工作大于一切”。
“父亲是2014年年底在香港病倒的。
我一个人急忙飞到了香港,几经周折才进入重症监护病房。
我跟父亲说了句‘回头见’,告别后,因摄影工作,我回国了。
这是我们的***回告别。
实际上,我觉得父亲这时该走了。
可是,父亲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家里人管不住他,他带着氧气瓶出现在了排练场。
回到家时,父亲就像进入了临终状态。
尽管如此,父亲还是创作了四部舞台剧。”
“那天我在散步中接到一个电话。
这是助手还没上班的时间段,我自己开车急忙赶到了医院,疾步飞奔到了病房,见到了父亲。
摄影工作的时间快到了,我本来想回绝当天的这份工作,但想了想,还是去更好。
于是我跟父亲说了句‘回头见’,坐上了出租车。
这是我们第二回告别。
从车窗望出去的天空,太漂亮了,让人心生畏惧,这究竟是什么呢?
车开到四谷附近时,我的电话铃响了,通知我父亲已经去世了。”
轻描淡写的二次告别,但看到这里,我一下就不行了。因为当年我父亲的离开和这个场景实在是太像了,那***后一刻,我也在工作……
03
商业还是艺术?
千篇一律还是保持风格?
跨界还是无界?
蜷川实花被大众知道的大多数作品是商业拍摄上的,比如电影、品牌、明星、广告、杂志等等,而且产量还特别大,光她拍过的中国明星就是一大堆。
蜷川实花拍过这么多明星,有没有翻车的时候呢?我自己觉得有,就是她拍摄的黄轩,至少我认为不太适配。
不过即便是真翻车了,在蜷川实花眼里这也只是“工作”而已。
除了和明星合作,蜷川实花合作过的品牌也是不老少。
▲
蜷川实花 × 植村秀
▲
蜷川实花 × Glaceau Vitaminwater
▲
蜷川实花 × 肯德基
▲
蜷川实花 × 梦龙
▲
蜷川实花 × 华硕
▲
蜷川实花 × 小米
拍明星也好,拍品牌广告也好,蜷川实花一直保持着自己独有的风格,从来就没有变过。时间一长,引来了很多人说闲话。
***被诟病的是她长年以花卉置景的方式(将人和物置于带有花卉的背景前拍摄)来安排几乎所有的商业拍摄。
这个配方听上去是不是很是熟悉?但蜷川实花倒不是很在意这样的置评。她很清楚,工作照片和创作作品应该截然区分开来,混淆只会给自己徒增苦恼。
她认为摄影师需要不断进行自我创作,就是那些百分之一百由自己决定的作品,这***是非常重要的。
我记得家庭日记庄喆在线下课时就给家庭摄影师分享过非常类似的观点:
“自己创作的作品相当于是自己在实验室里搞研发,研究成果成熟稳定之后才可以投放市场,用于商业化拍摄实践。”
▲
蜷川实花为电影剧《兰陵王》拍摄剧照
因为商业太成功,蜷川实花的作品并不被艺术界所认可,以至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她的作品没有机会登陆美术馆做展出,也没有画廊代理她的作品。
但很妙的是,其实早在2000年,蜷川实花就已经在探索艺术。只不过在20年前,人们还无法理解商业、娱乐、时尚和艺术的跨界融合。
但现在看来,艺术即商业,商业即艺术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了。
而我们现在常挂嘴边的“跨界”,对蜷川实花来说也并不存在“跨”这一说。
因为像她这样从小就侵润在电影、话剧、摄影、文学等多种艺术门类的人来说,艺术本来就没有了边界。
再加上家人所从事的艺术门类大多是以商业标准来衡量艺术的市场化效果,那么这个界又在哪里呢?还需要跨吗?
此刻我只想吹个口哨,拍手赞叹蜷川实花这个女人真的太帅气了,将自己置身于商业、娱乐和时尚的世界里进行艺术创作,无为无界将所有包容转变成自己的影像语言。
在商业和艺术的轨道上并行,效果如何我们暂且不提,蜷川实花在面对商业和艺术时的创作思路倒真的可以给家庭摄影师一次很好的启发。
有的人会很纠结,做了艺术摄影,就不能好好的从事商业摄影了。或者商业摄影不如艺术摄影***,不能衬托自己的与众不同。又或者将两者完全对立的割裂开。
成熟的创作者似乎更需要宽广的眼界和胸怀,接纳包容不同的事物和不同的声音。
其实所谓的“界”不就是人为划分出来的嘛,心中无界,方显世界之真。
04
敏感偏执***磕
相信自己的判断
摄影师当导演拍电影,很罕见。毕竟一个是静态的一个是动态的,影像表达的思路也大不相同。
当时我头一回听说蜷川实花还拍电影,我内心出现过一丝不以为然,以为就是玩票的。但看完后却非常想给朋友种草。
其中有两部电影很符合我的口味,一部是《恶女花魁》,一部是《***手餐厅》。
喜欢这两部电影倒不是因为电影本身。因为论剧情,都蛮普通的,也难怪豆瓣电影上***手餐厅也只有5.5分。
因为是她,所以喜欢。
这两部电影中的女主,都有一种共同的气质,一开始弱小,但不服输,耐心等待。时机成熟,自己也成熟,就爆发出自己的魅力。
得意之时也不喧宾夺主、外放聒噪,而是知道自己的位置,不被当前利益诱惑放弃自我,在***时隐退,做自己想做的事,实现自己的夙愿。
太帅气了!这不就是蜷川实花自己嘛。
而从2007年的***部《恶女花魁》,到2019年的第三部《***手餐厅》,12年的时间蜷川实花没有因为业内的闲话改变自己的风格。
而这一风格在2000年前后就逐渐开始形成。
1999'
1999'
2001'
2002'
2003'
20多年的时间跨度,这究竟是千篇一律还是独树一帜?
要回答这个问题,答案不在外面,而在自己体内。
表面上看上去独树一帜别具一格,但其实并不是刻意与别人区别开来,而是内心的自己通过不断的尝试和调整***终的呈现。
如果你觉得是对的,坚持自己独立的判断,不要人云亦云。
这世界上没有***的正确和***的错误。我们当下听信了“随大流”和“负能量”的意见,可能只会让自己偏离运行轨道。
坚信自己,时间会给你答案。
就如蜷川实花的父亲对她说:“如果摆在你面前的有左右两条路,既使别人都选择了右边的路,如果你认为左边才是正确的,那就不要因为只有你一个人选择左边而犹豫,要有自己的想法。”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