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家庭摄影师:将镜头对准自家人,是对话也是和解
2021-08-03发布
转载自:nome


妻子被推进手术等候区,拍摄项目《喜癌》(刘小光摄)


  上一次带着相机守在手术室门外,是4年多前女儿恩恩诞生的日子。见到丫头第①眼,那红彤彤的小脸蛋,让他心里甜得就要化开。“摄影师刘小光”的镜头自此从他所酷爱的街头转向家庭。


  “切得很干净,给你看一下。”医生递来一只透明塑料袋,里边装着鲜红色的一小块。“好像半只蝴蝶翅膀,原来这就是甲状腺。”小光回过神来,再次按下快门。


  在妻子诊疗疾病的1个月间,从检查、签字、准备手术,到术后接引流管、进行康复,小光是站在相机背后的那个记录者。


  早上,小光送女儿恩恩进幼儿园,再倒两班地铁去医院。疫情期间只许一个家属陪护,他戴着和妻子一样的辨识手环走进病房,喂饭、擦身。小潘伤口还敞开接着引流管,她想洗头,他就蹲在床边,垫起她的脖子,拿面盆来回接水一点一点地冲洗。


  但是,还是要把它记录下来,“很多人喜欢去拍那些比较好看的,拍一些生活的快乐啊美好啊;但是如果说这些不好的东西,你没去记录,我觉得也很可惜”。

 


进手术室前的小潘,拍摄项目《喜癌》(刘小光摄)

 

  前一天,女儿恩恩醒得很早,问她要离开几天?她也答不上来:“妈妈可能要住院了。”恩恩听完,抱住她的脖子,随即又背过身去,4岁的丫头,肩头一耸一耸地开始抽泣。一会儿,情绪平息后,她再转回身说:“妈妈我觉得你明天就回来了。”

 


小潘术后昏迷中,拍摄项目《喜癌》(刘小光摄)

 

  “诶好,等一下!”是小光在按下快门前的口头禅。多年来,小潘对丈夫贯穿日常的拍摄动作已然习惯。***一次觉得烦,是生恩恩的那天。她躺上产床疼到极限来了气:“你给我把相机丢出去!”但她马上又想起那十几个小时里,每一阵宫缩来袭,丈夫都坚持帮她揉腰。孩子生完,他就在一旁打开电脑开始修前一天拍的客片。


  刚恋爱时,对于有一个会拍照的男朋友除了感到开心之余,小潘可能更关注自己:你心思在我身上吗,怎么光想着你那些照片?


  转眼携手步入婚姻第七年,她在他的镜头下瘦过、胖过、笑过、也哭过,从笑容青涩的女孩蜕变为眼神坚韧的母亲。小光长期以来对家庭的拍摄,使小潘看见他细腻的一面,她感到自己愈发了解他了。有时他们一起看画册、选片,小光拍的一些家庭客片会把小潘看哭;小光也做妻子店里的“长工”,不拍照的时候就守着店、熨烫衣服。


  小潘把这些留言读了又读,她想,这种真实的记录也许能弥补一部分人的遗憾:“过往的记忆点大家都能找到,但是记忆这个东西慢慢就会被后面发生的一切覆盖掉了……不是说小光把它拍下来了,我们就很幸福;而是当你需要的时候,你有这个东西。”


  作为一名家庭摄影师,小光拍自己的家人,也为别人家拍照。有别于影楼的亲子照相,家庭摄影师通常会进到客户家中或是与之相关的生活场所进行拍摄,创作出纪实与审美相结合的、定制化的日常家庭影像。他们多数身为娃爸娃妈,从自家孩子拍起,转而开始接单成为独立摄影师。这种拍摄形式在欧美十分流行,而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

 


小光和小潘在服装店内一起看刚拍好的照片(Tamia摄于2019年)

 

  在女儿还小时,Lisa比较在意摄影师的经验:“你要逗她,如果她看到你就不停地哭的话,就没法拍。就真的是一个接一个棒棒糖买,或者放音乐给她听,如果摄影师或者那些逗孩子的(引导师)一点没经验的话,就是像灾难一样一直在哭嘛。”


  她也拍过一套居家感觉的照片,是花费数百租下一个摄影工作室的场景,自己带相机去拍的。画面里,女儿戴着可爱的花朵头箍,乖巧地坐在灯光熠熠的圣诞树和五颜六色的礼物盒前嘟起小嘴唇。“小到毯子,或者像它的绿植景观,每一样软装、配饰都是精心设计过的,它每一个小的点都是有(可以)拍出来的地方的,就是家里普通的呈现不了的,完全没有可比性。”


  他认为,在家庭摄影中,捕捉到“感动”和“真实”的瞬间大于一切。在他看来,耐看的家庭照片往往和拍摄对象的真实经历息息相关,有着能令人产生情感共鸣的记忆点,“我作为一个摄影师,要做的就是投入到这感情里面,不打扰地去拍摄这些情感的照片。”


  小光在开始拍摄前,通常会事先花些时间向客户了解家庭成员的生活习惯、脾气个性,以便在现场捕捉到更有意义的家人相处的画面。那会儿上上刚满8个月,小光向 Tina 详细了解了孩子的作息时间,确保拍摄以不扰乱孩子的生活为前提。


  相比过往的影楼体验,不用刻意摆姿势、不用注意表情管理,让 Tina 觉得放松;比较怕麻烦的丈夫对拍摄也挺乐意,他在电脑前边哄娃边加班的模样也被记录下来。此外,爷爷、奶奶、外公、外婆4位长辈也都入了镜——Tina 认为,他们比自己承担了更多照顾孩子的职责,在儿子的亲子关系中,老人们同样重要。那次小光有一张抓拍到的照片,令她现在看到依然觉得感动:那天正好到了给上上每月称体重的时候,小小的娃娃被放置在婴儿秤内,大人们在床边或躺或蹲围绕着他,脸上全都笑盈盈的。

 

  而每当镜头对准自己家,则是一种从内心层面与家人对话的过程:“你可以跟家人和解,用另一种方式,不是嘴巴。”


  想给老人拍照并不容易。经过小光的反复劝说,奶奶才勉强答应拍了几张。他问奶奶,以前是怎么照相的。奶奶说,那时候拍照充满仪式感,得穿戴得整整齐齐,自己去买胶卷,再拜托有相机的朋友帮忙“拍一拍”。


  老人在镜头前卸下了顾虑。低垂的白头、布满皱褶的手臂——小光直观地捕捉衰老,这并不是故意暴露丑态,去年他在一节线上摄影课中向学员解释:“这些纹理是一种从外到内的高级美”。


  这是拍摄,也是一种陪伴。小光每个月都会回几次奶奶家,带上女儿一起。恩恩还不会说话的时候,看到太奶奶,又是亲又是抱的,毫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喜欢之情。小光拍下祖重孙俩的温情互动,也仿佛与自己的小时候相连,与彼时的年幼无知和解。


  还有一次,小光接到一位上海的妈妈 Lei 的拍摄邀请。一开始他以为只是拍孩子,沟通中才发现,对方是要请他去为这个家庭记录一段“特殊时期”——那次的拍摄地点,从客户家转场到了康复中心。

 


恩恩与奶奶的亲密瞬间,拍摄项目《屋滴》(刘小光摄)

 

  照片定格下所有家庭成员默默为彼此做出改变的样子,Lei 十分喜欢小光捕捉到的家人间的相处细节——或许家庭摄影就和生活本身一样,都是在混乱中寻找秩序的一个过程。
 

  于“平凡之中见真情”的家庭摄影,看似门槛低,其实极为考验摄影师的审美积累与观察力,和顾客的双向理解与人情沟通也必不可少。比起网络宣传,通过亲身体验过的客人口口相传,对摄影师的口碑和业务推广来得更有效,所以连续找小光拍了几年的熟客不在少数。另一方面,他选择保持较高的收费,对应所付出的心力的同时,也有助于直接筛选相匹配的客户。


  有一些枝叶正在生根发芽。


  “大概是在2014年,身边陆续出现了很多家庭摄影师。” 摄影师仲铭是国内家庭摄影***早的开拓者之一。10年前,他在成都开了家专注于拍摄“家”的工作室;2016年,他与团队创办了国内***家庭摄影学习与社交在线平台“家庭日记”,短短数年,在这个相对小众的领域全网累积吸引超过10万人关注。


  在“家庭日记”的关注者中,女性占到80%,但“喜欢家庭摄影的父亲”,会“陪伴(家人)的质量更高”。因为与全国各地的同好广泛接触,仲铭观察到一些共性,比如,社群里的大部分是“有娃一族”,“总体来说,家庭摄影师对于家和自我内心的关注更多”。在这个基于“家”的概念维系起来的社群中,除了摄影教学,大家也探讨家庭关系——有很多人敞开分享自己借着摄影靠近“熟悉而又陌生”的亲人,慢慢回归原生家庭的心路历程,以此互相鼓励。
 

  疫情之后,仲铭在朋友圈、社群的微信圈子里,看到大家发布的家庭照片明显更多了:“以前人们更在乎是不是‘好看’,但现在更在乎这件事情对自己的意义是什么。”

 


小潘回到 NINE. 服装店(Tamia摄于2019年)

 

  以往小潘几乎把所有的周末都扑在店里忙活,现在周日一个起念,干脆锁上店门陪恩恩去欢乐谷。术后复查情况良好,不过这趟外出使得她“又掉了半条命”:“太累了!一个人带孩子确实太累了,这种陪她爬呀跑呀都是小光带得比较多。”
 

  夏季落日时分的天台上,恩恩穿着一席花裙,在小光的镜头前嘟嘴、起舞,笑得灿烂。大光圈、小清新,照片显得十分唯美,小潘发了一条九宫格朋友圈调侃:“你爹的镜头下竟然也可以有这么美的照片。”
 

  “主要让你开心就好。”小光在底下留言。
 

小光在给母女俩拍照,小潘被女儿的搞怪逗笑(Tamia摄于2019年)

家庭摄影师, 小光, 摄影师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观点、图片、文字、视频来自本站用户上传发布,如有侵犯到您的相关权益,请点击权利通知指引,您可根据该指引发出权利通知书,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立即审核并处理。
· 黑光网 ·
相关阅读
国际单色摄影大赛获奖作品:每一幅照片都耐人寻味,深深为之着迷
价值1.5万元的相机镜头,被服务员当成茶杯还倒满了开水…
摄影新鲜事:摄影师拍下蝴蝶和鳄鱼和谐共处一幕 | 索尼推出 ZV-E10
CIPA:6月中国单反相机下降46.6%,无反增长40.8%
你为奥运会加油了吗?看看摄影师怎么“参加”奥运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