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从影楼遍地到寂然落幕,经历行业鲸落后,吴刚双手一甩:喝酒去……
2021-08-16发布
转载自:nome

  对于70、80后来说,婚纱影楼仍是一段回想起来饶有兴味的记忆,但在如今新生代的年轻人看来,影楼已经逐渐成为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名词,十步一景的影棚越来越不能满足顾客更加多元的需求,取而代之的是雨后春笋般的婚摄工作室。不得不感慨,现在踏进影楼的年轻人真是越来越少了。


  我们不知道吴刚现在的满头银发,是否与他倾注30余年心血的“吴刚影楼”直接相关,从在通州家喻户晓到疫情期间悄然歇业,新华西街上,偌大的“吴刚影楼”即便倒闭,似乎也没有在时代的浪潮中惊起什么波澜。在采访结束吴刚临走时,我们追问他接下来会将精力转投到哪一领域时,吴刚却背对着我们一甩手,潇洒地回了一句:“喝酒!”


  这时我们才回过神儿来,采访中吴刚也曾多次流露出同样的潇洒,正因如此,我们很难把他彻底定义成一位生意上的失败者,对吴刚而言,生意或许正如喝酒,更多的是能否尽兴。

 

  被大众忽视的倒闭潮


  从2020年开始,受疫情影响,全国存在大量的餐饮机构和校外培训机构因无力面对困境而纷纷破产、倒闭乃至跑路,本报的另一篇专访报道(相关链接:【通州专访】倒闭潮中挣扎的培训中心女老板!)就是通州本地一个典型案例。然而也有不少人观察到,在这场倒闭潮中,一些婚纱影楼也在悄然关张,但与众不同的是,将疫情形容成矗立在这个行业前的一座大山似乎并不贴切,因为这更像是压垮它的***后一根稻草:婚纱影楼退出的绝不仅仅是资本市场,而是整个历史舞台。婚纱摄影行业的淘汰很早便开始了,对于传统影楼而言,这是一场真正的谢幕。



  谈到这一点时,坐在通州区婚庆协会秘书长生玉蛟身边的吴刚,似乎随时准备好补充什么,至少他的神情中并没有因为“吴刚摄影”的倒闭而流露出遮掩和抗拒。此时作为通州区婚庆协会会长,吴刚依然要对整个婚庆行业有宏观上的把握以及理性判断。


  为什么看似专业、全面、集众多***人像摄影师为一室的高大上的影棚,会在婚摄这一几乎等同于铁饭碗的领域,不可逆转地丧失领地呢?究其原因,可能吴刚也没有想到,自己当初的巨额投资***终也成为了堵在“吴刚摄影”面前的一座冰山。

 

▲“吴刚摄影”如豪华的泰坦尼克号,正因其体量过于庞大,在“行业之冬”来临时便显得更加笨重,***终无能为力、无法扭转地撞向冰山。(图为8月5日拍摄,影棚中的“十步一景”早已被三辆大货车拉走。)


  “技术没差别,还是玩法的问题。归根结底,你的思维跟不上年轻人了。”在生玉蛟秘书长做出了相对专业的概括后,吴刚这时终于忍不住插上一句嘴说,其实影棚模式的“行业之冬”早在2010年之后便来临了,只是“吴刚摄影”规模过于庞大,并没有把风寒当成暴风雨的前兆。有一件趣事令吴刚印象很深:“曾经有位朋友的女儿结婚,拥有众多影楼资源的他在看到女儿的婚纱照后大为恼火,觉得拍的什么也不是,于是便找我来评理。当我问谁是摄影师时,朋友的女儿却告诉我是她自己一位婚摄工作室的朋友,圈内名气不大,和自己关系却非常要好。”吴刚边笑边说,他当时一下就明白了,人家年轻人就是边拍边玩,他们这些老师傅不赶趟了。

 

“我现在拍张肖像没问题,但如果拍写真、拍婚纱照,面对镜头的年轻人,我年龄比他们爸妈都大,沟通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这常常会导致他/她们在镜头前展现不出***佳状态。”吴刚说。

▲接受采访的吴刚与生玉蛟


  我国每年结婚登记人数约1148万对,市场规模在200亿元到250亿元之间(2019年数据),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图源:宇博智库


  在互联网和技术革新的冲击下,人们的思想观念以及消费方式每天都在发生变化,***多元的摄影工作室、新颖有趣的旅拍等模式逐渐统领婚摄市场,这时如果影楼模式仍然像固定镜头一样在那里“摆拍”,淘汰便只是时间问题。吴刚也想过转型,将婚纱影楼转变成大型工作室继续前进,但那在管理上意味着要面临“放权”与“自治”等诸多问题,“而且船确实有点大,船大难调头嘛……”吴刚有些无奈地表示,摄影师出身的他,其实并不擅长经营。


  那时年轻,一定能成


  以下为吴刚自述


  我对摄影的热爱还要从我的第①台照相机开始。


  我读高中时,我的哥哥在无锡当兵,他的一位战友是海军摄影师,就是专门在飞机上拍军舰的,我的第①台红梅照相机,便是我哥哥送我的礼物。那个时候有台照相机可了不得,何况哥哥的战友总会寄来一箱箱胶卷,这不仅让拍照很快成为我的爱好,也为我如何去拍出好看的照片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基础。我常会去琢磨、钻研,到后来甚至会把照相机拆了装,装了拆,虽然每回都会多出几个不知道安装在哪里的小零件儿,但照相机和照相机给我带来的一切总是那么迷人。

 

▲红梅照相机(网络用图)


  高中毕业后,我在丽新照相馆学习和工作了很长时间,那个时候国营照相馆对于像我这样的摄影爱好者来说,不仅是梦寐以求的职位,也是理想当然的归宿,因为除了拍照我不知道自己还会什么,很早之前就热爱摄影的我,也需要一场淬火。


  不过我知道,我的性格不是那种在照相馆默默拍照的人,我爱“玩”,我也相信我的技术,有一天两者或许可以合二为一,我等待着那一天,内心跃跃欲试。

 

▲丽新照相馆(8月5日摄)


  我还在当学徒的时候便能破格参加市里的摄影选拔,那时候首先是通县的层层筛选,***后当铺满作品的桌子上***后只剩我的一张照片时,我知道我已经走在了很多人的前面。自那以后,通县一级的选拔,我几乎都是第①。这确实给了我前所未有的信心,让我意识到每天下班后偷偷留在影室里琢磨、自学的日子没有白费,那个时候经常一鼓捣就鼓捣到天亮,离开影室的时候还要将各款设备归置好,生怕领导知道,然后翻窗出去接着若无其事地继续上班。同时也让我意识到我的摄影风格和技术与众不同,已然具备跳脱出来的能力。


  确实纠结过,我曾问领导我能不能够停薪留职,结果被当场否决,但很快我一拍脑袋一拍桌,说干就干!在那时,国营照相馆无论是风格上还是运行机制上于我而言确实是一种束缚,我决定去投身更广阔的天地。当时几乎什么也没想,就觉得自己年轻,一定能成!


  而抛开前期复杂的筹备工作不说,令我没想到的是,单飞之后,国营照相馆的辉煌景象很快就在我身后坍塌了。


  似曾相识的退场


  以下为吴刚自述


  当国营照相馆的橱窗里还规规矩矩贴着人物肖像时,1990年年底,我的橱窗便用一根白绳子斜着串起一张张写真了。时代在变,人们在审美上也追求眼前一亮,后来我才明白,“吴刚影楼”的盛极一时,也是时代给我的馈赠。

 

▲新华西街“吴刚影楼”成立当天(池源供图:一排左一为吴刚;左二为池源)


  把丽新、中华等国营照相馆抛在身后之后,“吴刚影楼”也越做越大,在“吴刚影楼”拍婚纱照,也成了当年时尚的一部分,而“吴刚”也有幸见证了无数幸福时刻。尤其是新华西街上一万多平米的超大影棚建成之后,“吴刚摄影”不仅在通州家喻户晓,更在北京乃至河北扬名,很多秦皇岛、三河的新人从河北慕名而来,那大概是2008年前后,“吴刚影楼”生意***好的时候。

 

▲实景影棚(后四图由武政提供)


  打造三维立体实景影棚是我下的***大的一步棋,总投资可以说在通州买10套房并不过分。三层楼的空间共占地一万多平米,唯美大气,涵盖了当时诸多的流行景致,“中央大街”上可谓一步一景。***火的时候,“中央大街”上一眼望过去全是穿婚纱的新娘,有时候还需要排队。那会儿我们光专业的摄影师就二三十人,每位摄影师还配有两名助力,除此之外还有化妆师等等,大家都忙里忙外的,非常热闹,摄影师们往往天不亮就带着顾客来,拍完外景拍内景,经常通州秦皇岛两头跑,一番忙活下来干完活儿已经是晚上十一二点了。


  危机其实也早有预料的。


  中国摄影协会秘书长曾劝过我,互联网流行后,影楼模式变得越来越笨重和滞后,问我能不能转型或尽早转行,我回她,我这辈子只会拍摄,离开照相机我还会干什么呢?那会儿是2010年,全国的影楼已经开始悄然地走下坡路了。


  ***开始只能从降低成本开始,其实影楼的利润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高,一套5000块的写真,除去各项员工成本,***终留给影楼的并不多,何况房租就要一天一万呐!技术的革新与人们审美的再次转变将“吴刚影楼”推向了风口浪尖,就像***初国营照相馆即将落幕时的场景一样。一开始我们还能凭借巨大的体量扛住,但时间一久,“吴刚影楼”反而吃了体量庞大的亏,很难实现彻底转型。先是降价,随后很快便不得已缩减员工成本,当走到这一步时,其实已经意味着无力回天了。

 

▲吴刚摄影26周年庆宣传海报


  变革的时代给你的反应时间不会很长,如果你在仅有的时间内无法改变现状,很快就会被推到悬崖边上了。以前“吴刚影楼”在通州确实一家独大,但那之后我才终于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市场竞争,众多小规模的工作室遍地开花,而我却感觉到越来越乏力。有位竞争同行曾打电话刻薄地对我说,你只会拍照,但不懂得如何用它来赚钱。


  所以,退场其实早有意料,只是“似曾相识”的有些令人恍惚。倘若没有那“三层楼”(实景影棚),现在还是可以随便“玩”的。


  鲸落后的生生不息


  我们问吴刚:“失落吗?”


  吴刚此时似乎还沉浸在刚才的话题里,没有听见,旁边的生玉蛟秘书长笑着提醒了一句:“问你失不失落,三十年的心血……”


  “咳,没什么失落不失落的,相比其他影楼,我这算什么呀!”采访中,吴刚多次提及的唐山宏中等影楼,也在这场倒闭潮中默默谢幕。

 


  但在描述“吴刚影楼”兴盛时期时,生玉蛟还告诉我们一个细节:当年很多摄影师将“吴刚影楼”视作深造基地,即便后来从那里离开另换工作,只需提一句他是吴刚影楼出来的,便会受到很高的待遇,哪怕只是摄影师助理,在别处也会被刮目相看。而如今,这些人在离开“吴刚影楼”之后,依然在不少地方发光发热。“有对摄影师夫妻,他们两人从我这里走后成立了一间工作室,虽然体量很小,但服务周到,风格也颇受年轻人喜欢。”

 

▲“这就是我***初创业时门脸儿的样子!”在通州博物馆的一次摄影展上,吴刚说。(图源:人民政协报)


  互联网正肉眼可见地改变资本市场,面对镜头,吴刚也只是留下了相对潇洒的一面。采访结束后的第二天,吴刚发来一条很长的信息,标题是“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我们猜测那是他为接下来参加婚摄相关研讨会时准备的。在信息的***开头,吴刚便总结到:人像摄影业在经历多年高速发展之后进入了新常态,行业业态发生了深刻变化。我对未来人像摄影行业总的判断是:挑战始终存在,前景依然看好,发展潜力巨大。


  一手翻下去,其中也不乏“互联网+”“跨界融合”“创新驱动”这些可能在婚摄领域仍属于新概念的词语。

 


  虽然“吴刚影楼”业已倒闭,但从影楼出来的学徒、学生、弟子,仍旧代表着鲸落后的新生力量,激烈的市场竞争有时恰如一种自然现象,也应验了那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三十年前,吴刚年轻气盛,信心百倍地踏出国营照相馆的门槛,三十年后,历经了一场行业的鲸落,吴刚依然走在探索光与影的路上。

END

影楼, 行业落幕, 影楼倒闭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观点、图片、文字、视频来自本站用户上传发布,如有侵犯到您的相关权益,请点击权利通知指引,您可根据该指引发出权利通知书,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立即审核并处理。
· 黑光网 ·
相关阅读
糟糕!这样的「失焦照片」,越看越爱!
这样构图,想不出片都难!
这5个摄影师的黑白照,太震撼了!!!
今天,让我带你一“慢”到底回看东京奥运会
传索尼a9 III第四季度宣布研发 连拍达每秒30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