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已获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021年9月,《时尚芭莎》杂志电子刊MiniBAZAAR与**衣冠·扬眉剑舞团队合作,发布了封面大片“千年,变与不变——汉服复兴”,跨越汉、晋、唐、宋、明五个朝代。在发布了大片后,#芭莎超模汉服封面#微博话题在不到10小时内就获得了近1200万的浏览量,至今累计了5270.4万的阅读量与3.3万的讨论度。
微博话题#芭莎超模汉服封面#数据
时尚和汉服这两个圈子看似不会重合,但是细想想似乎又是最应该发生关联的,尤其是在提倡传统文化复兴的当下。拥有国外版权的时尚杂志一直贴着“现代”的标签,我们很难把它和倡导传统美学的汉服圈联系起来。我想这也是这次话题引发这么热烈的讨论的原因之一。
时尚杂志的汉服封面为什么能破圈,引起汉服圈、时尚圈、学术圈的共同讨论?汉服与时尚摄影该怎么并存?媒体在其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今天我们邀请到了MiniBAZAAR 9月刊汉服封面的总策划王昊、时任《男人装》时装总监的余凌远、蜃楼志团队中的吴奕成@鱼汤小哥哥,共同讨论时尚摄影对于汉服的探索、尝试。
时尚媒体涉猎汉服
那是2013年……
不难发现,有关汉服的讨论在近年来越来越高,微博上#汉服#话题已突破了63.1亿阅读量,而另一个有关话题#汉服摄影#也有14.5亿阅读热度。随着主流时尚媒体对汉服讨论度的提升,似乎看到了汉服正式成为**时尚文化标识,也证明了在**土地上由西方主导的时尚风向开始转变,**本土时尚及消费者逐渐拥有了自己的时尚话语权。
汉服进入时尚圈的时间并不长,最早一期的杂志内容可以追溯到2013年《男人装》的春夏增刊,那无疑是国内时尚媒体尝试汉服专题的先驱案例。当时负责这组拍摄的余凌远并不知道他所拍摄的服装将会成为日后**本土时尚的流行大趋势。10年前汉服的概念不像现在这么普及,也没这么多人关注。对于当时的余凌远来说,他只是想做一个**男性服装的别册,讨论**男性的传统服饰。
《男人装》2013春夏时装增刊——《复兴!华夏风貌》
当时在余凌远的概念中,将西装与汉服做了一些比较。“西装的结构跟西方雕塑是很像的,工序特别复杂,也是偏立体的。但是**的服装比较有趣的是,它几乎是片状的,我觉得很有意思。正好我们认识**古代装束团队(现装束复原团队),就向他们借了三套衣服对应汉、唐、明三个朝代,我觉得我们可以试着简单地拍一下。”
10年前,社交网络不像如今这么活跃。但在当时这3张成片也突破了汉服圈的审美规范,甚至引起了媒体界的关注。《中华遗产》总第112期也将其中一张作品用作了杂志封面。
《中华遗产》总第112期封面
余凌远认为现在很多摄影师、媒体都在尝试,试图认真地解决这个命题,这件事本身是很值得认可的。“我觉得国内摄影师尝试拍**主题的方式很多,但是‘怎么样呈现’是个问题。10年前我们只是做了一个最简单的拍摄,称不上是一组大片。但是现在我们也在思考汉服这个选题。比方说有的摄影师喜欢后期调成发黄的颜色,做仿古感觉。但当时的绘画颜料都是很鲜艳、明亮,色彩饱和度高的,所以刻意仿古的方式究竟对不对?实际上我们传统的很多审美没有大家想象的婉约,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认知上的问题。”
“另外,我们现在对于很多东西的复原不够讲究,比如道具是不是符合当时的历史朝代,动作适不适合,以及某套服装出现在什么场合、什么阶级,作用是什么……大家在拍摄的时候需要思考这些,更需要了解全面。另外,我认为时装拍摄是需要构建氛围感和场景带入感的,例如在影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里烹茶、焚香这种细小的道具的点缀会让人更相信故事。”
《男人装》2013春夏时装增刊——《复兴!华夏风貌》
《男人装》2013春夏时装增刊——《复兴!华夏风貌》
有意思的是,自2013年《男人装》尝试了汉服选题后,时尚媒体对于汉服的探索没有延续下去。汉服在时尚媒体上的出现只是昙花一现,再次出现的时候,已经是2019年了。
磁器CHINA《摩登**·盛唐时装 | 成为唐代网红的自我修养》
2019年3月,磁器CHINA发布了《摩登**·盛唐时装 | 成为唐代网红的自我修养》。这是《摩登**》板块首次加入汉服元素,并邀请服饰文化复原方面的巨擘扬眉剑舞,以及在舞台造型和传统化妆造型行业浸淫多年的贾雷老师共同呈现。
磁器CHINA《摩登**·盛唐时装 | 成为唐代网红的自我修养》
2020年10月,磁器CHINA再次发布《摩登** x 衣冠志 | 北魏穿搭博主的ootd》、《摩登**·木兰 | 1500年前,我们已经有了独立女性》两期内容,通过复原的角度探究北魏前后期鲜卑人的真实造型,以及木兰的现代形象。
磁器CHINA《摩登**·木兰 | 1500年前,我们已经有了独立女性》
磁器CHINA《摩登** x 衣冠志 | 北魏穿搭博主的ootd》中的鲜卑人造型复原
在此,摄影总监Mars-Z-Mars分享了他拍摄汉服的一些体会:“对于汉服相关的拍摄,在内容呈现上需要有故事性。故事性主要是指对于画面意境的把握上,人物与环境背景的关系处理需要多下功夫。**传统审美上的虚实、留白很重要,能够给到大家多一些遐想与共情的空间。当然,模特的精准演绎也特别重要。不像现代时装片,大家的关注点远远不止是衣服本身,而是画中人。我觉得用偏电影的视角和镜头能更好地呈现这种故事性,人物和服装也会变得更鲜活饱满。”
磁器CHINA《摩登** x 衣冠志 | 北魏穿搭博主的ootd》中的鲜卑人造型复原
时间来到2021年,《瑞丽伊人风尚》8月刊登出了《大唐衣冠·初唐·舞女》专题,并邀约扬眉剑舞团队进行了几组唐代女装的造型拍摄。
扬眉剑舞团队与《瑞丽伊人风尚》合作的8月刊,摄影师:陈劲,模特:李霈姗
同年9月,MiniBAZAAR发布了三组汉服时尚大片,一时间霸屏热搜。
那么,这组引来无数声音的、出圈的片子是如何拍摄的,为什么会引发大家的讨论?
汉服大片破圈了
作为话题中心,聊一下拍摄前后
作为这次热搜的大片策划人,王昊坦言在这组片子发布前,内心非常忐忑。“在发布之前,我们就觉得这组大片可能会有议论和争议。汉服圈逐渐成熟了,而且现在的舆论环境也让大家可能更关注这些。但我觉得是一个尝试。因此,有批评、有赞赏都是好事。”
MiniBAZAAR 9月刊 宋代封面,摄影师:梅远贵,模特:项偞婧
《时尚芭莎》很早就开始探讨**美学跟现代时尚之间的关系,这几年有关**本土时尚的选题日益增多,于是汉服选题就在今年得以执行。“我很早以前看《男人装》增刊的时候,就有一期汉服的介绍。那时候我的印象很深刻,但当时大家对汉服的认知更少一点。近几年我们对汉服的关注越来越多,汉服这个专题一直想做,但是在这个选题上大家都很谨慎。因此在进行这个选题的操作时,我们做了很多研究,也邀请了很多汉服圈的专业人士参与。”王昊说道。
整个汉服专题一共有三组大片,并在三个不同的地方进行拍摄,有着完全不同的风格和氛围。其中,网络评论最多的超模组复原服饰是在浙江丽水云中大漈景区所拍,艺人拍摄的汉服混搭是在北京一个院落拍的,还有一组模特汉服现代搭配则是在成都拍摄的。
MiniBAZAAR 9月刊 宋代造型内页,摄影师:梅远贵,模特:赵磊
MiniBAZAAR 9月刊 艺人汉服大片,摄影师:梅远贵,艺人:王楚然
MiniBAZAAR 9月刊 现代汉服大片,摄影师:章超,模特:陈瑜
“在成片发布后,有些营销号评论复原那组的颜色比较‘阴间’。云中大漈景区保留古代的建筑比较完整,很古朴,所以我们选择了更贴近历史的地方拍摄。但是拍摄的时候天气不好,一直在下雨,加上闪光灯的原因,导致整个片子色调比较暗、冷,也就是网友所说‘阴间感’。其实复原这组的汉服穿搭是非常严谨的,也邀请了**衣冠·扬眉剑舞团队把控整组的造型。模特方面我们特意避开了时装片里个性明显的面孔,选择了大众和时尚圈都认为美的模特。摄影师也特意找了一位彼此相熟并且有一定默契的,而且还不是古风风格的摄影师。这也是为了避免拍出大家都能想象到的成片,希望能有新的尝试。”
MiniBAZAAR 9月刊 明代造型内页,摄影师:梅远贵,模特:赵磊
接收到邀请时,参与这次拍摄的扬眉剑舞团队起初也有些犹豫。他们担心选择超模拍摄汉服,长相、身高都和**传统审美差距比较大,服装上需要配合到这个身高比较难,另外,摄影师本身擅长的风格并不是古风,视觉风格上比较有挑战。但也正是这两个不确定因素,让扬眉剑舞团队选择加入进来。相比传统汉服的拍摄模式,他们也更期待新的可能性,也更希望能有不同风格的模特、摄影师尝试进入汉服领域。
复原这组的造型全由扬眉剑舞团队指导,选择的都是比较素净的服装,在思考这组搭配的时候他们从“真实”“日常”这两个词出发。比如说魏晋时期选择了一个男装是农民的打扮,不符合平日我们对于风流的魏晋公子贵族的印象,模特张梓琳的服装也是蜡染的魏晋时代平民女子打扮。相比起华丽的贵族造型,扬眉剑舞团队更想传递一些之前没有呈现过的、更贴近古人生活的形象。
MiniBAZAAR 9月刊 魏晋造型内页,模特赵磊所扮演的农民形象,摄影师:梅远贵
MiniBAZAAR 9月刊 魏晋造型封面,模特张梓琳所扮演的平民女子形象,摄影师:梅远贵
除了造型方面的指导之外,王昊为了保证最后效果呈现,还请了一些外援。比如超模汉服复原大片和艺人汉服混搭大片的现场道具、陈设都交给蜃楼志团队中的陈材负责,他在古人陈设和园林的设计和审美上钻研多年。艺人汉服混搭大片及模特汉服现代搭配这两组服装和配饰的选择,蜃楼志团队中的吴奕成也提供了一些建议。
“因为我们做了一些研究,知道汉服圈里有做复原的、有做仙服的,还有做改良的。我觉得两组混搭现代装的拍摄中汉服在形制上不能出错,所以也通过吴奕成联系到了一些汉服圈比较认可的商家借衣。现场穿衣也是蜃楼志团队中的吴传捷全程指导,避免衣服出现穿搭错误。陈材对于古代器皿、家具的研究颇多,这次他特意从杭州坐了9个小时的车拉了一些道具。”
MiniBAZAAR 9月刊 现代汉服大片,摄影师:章超,模特:陈瑜
在这三组大片中,大众普遍认可的是那组在北京拍摄的艺人汉服混搭,讨论度最高的还是复原组大片。“我们真的没想蹭汉服的热度啊。”王昊强调说,“总结下来觉得大众还是比较喜欢主流审美下的美、仙,但是我们觉得应该有更多人尝试不同的风格吧。其实汉服圈部分人还是很保守的,希望汉服的穿着还是古代的样子。但我觉得汉服要发展还是要更融入生活,所以我们才有了混搭的想法,在不改变汉服本身形制的情况下和时装结合,和当下的生活方式结合。”因此,在这样的想法之下,MiniBAZAAR诞生了艺人穿着汉服骑电动车的有趣画面,甚至是更夸张的模特、汉服博主演绎的现代混搭大片。
MiniBAZAAR 9月刊 艺人汉服大片,摄影师:梅远贵,艺人:白宇帆
“接下来我们也会在一些其他的媒体内容里融入一点汉服的元素,包括这次出的MiniBAZAAR 12月电子刊,我们也加入了汉服元素。我觉得这些尝试要不断加强,可能大众看得多了就接受、习惯了。有一些汉服上的创新我觉得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个新的东西出来,可能就是备受争议的。比如有些汉服改良的博主把面料改得很新颖,有火箭印花、万圣节印花等等,这些创新和玩法其实都挺有意思的,没有谁对谁错,多尝试才会有更多可能。”
MiniBAZAAR 12月刊 一年美景,摄影师:柳宗源,模特:董成伟
时尚圈外怎么看?
汉服圈请发言
怎么看待汉服跟时装的结合这个问题,入圈多年,拥有自己的汉服店铺,并且在汉服圈有一定声量的吴奕成(@鱼汤小哥哥),似乎比我们更有发言权。他的意见是:“必须要同时兼顾两个圈子的审美。”
“此前汉服圈一直有个共识,汉服需要日常化、需要改良。但是经过几次失败的尝试后,大家发现这是一个伪命题。后来我们就在思考,日常会是汉服群体**考虑的因素吗?他们为什么要穿汉服?是要与众不同。大家虽然说是要方便、要结合时代,但如果真的跟当下的时装一样,他为什么要穿上汉服呢?实际上汉服圈的大部分人对汉服混搭是不接受也不感兴趣的,他们关注复原更多。因此MiniBAZZAR的复原大片相比其他两组,在汉服圈里的讨论度更高一些。”
鱼汤传统服饰汉服拍摄大片,模特:陈材
汉服圈的人喜欢什么呢?吴奕成科普了一下汉服圈的审美变化。“汉服圈开始逐渐形成圈的时候,主要审美是以《三国演义》《汉武大帝》等古装影视剧为范本的。2003年的时候还没有汉服的概念,当时几乎只要照着古装电视剧做出衣服就已经很厉害了。后来明制汉服开始兴起,大家就认为汉服做得跟文物一样就是美了。”
《汉武大帝》影视剧截图
《三国演义》影视剧截图
“2013年后,市场上开始有淘宝商家卖汉服,以仙服为主的唯美风便开始传播。汉服圈的现状就比较百花齐放了,有拍文人风格的,也有拍时装风格的,还有拍仙女风格的……”
图片来源于淘宝商家素兮江南忆
吴奕成不仅有自己的店铺,作为蜃楼志的主创团队,他也有不少拍摄的经验。因此他对汉服摄影也有自己的看法,在他看来,普通时尚摄影视角下的汉服和东方视角下的汉服是不一样的。
例如,构图上和模特表现上就会有较明显的区别。在传统的汉服拍摄构图中,基本上会拍一个纯正面的容像画构图。此外,还会有一些模特的姿态是以古画中的仪态来表现的。我们自己的拍摄又有不同。我们不追求照片的故事性,只要求这些照片能够尽量展示服装本身。这一点与时装摄影类似,但产品审美的不同,也让我们与时装摄影有了不同的摄影视角。但是时尚摄影师拍汉服的视角就会很不一样。”比如以下三张照片的对比:
传统汉服拍摄风格,摄影师:扶卮
与传统汉服摄影有所区别的鱼汤传统服饰拍摄风格
时尚摄影师镜头下的汉服拍摄风格,摄影师:张哿,模特:陈材
在这三张图的对比中,我们不难发现,传统汉服的拍摄方式更具有叙事性,唯美又古风,就像是影视作品的截图一般;而鱼汤传统服饰的拍摄视角更像是文人士大夫的画像,场景更为简洁、干净;时尚摄影师的汉服拍摄相比前两者,更加强调光影和营造氛围感,也更关注人物的情绪表达。
“其实汉服圈跟时装圈都有一个问题:很多人都会有一些刻板的行为、动作。比如时装模特穿上衣服,就会下意识摆出一些特定的pose,汉服模特也是一样。但经过我们的尝试,无论是汉服模特还是时装模特,我们都觉得不是最适合拍汉服的。汉服模特的仪式感、戏曲感很浓,时装模特太个性,这其实都不合理。因为衣服本就是一个平常之物,它不是舞台剧的服装,因此我们需要的是自然感和真实感。气质比较好的素人反而是我们认为最适合汉服拍摄的。”
鱼汤传统服饰拍摄大片,摄影师:何力,模特:清音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美是共通的。“说到底,时尚这个词用**的语境来说,是当下流行的东西,是一个变动的概念。那么当汉服成为当下流行的时候,汉服就是时尚。以前大家还在刻意仿古画,色彩很暗淡。但现在很明显受到现代审美的影响,拍摄的照片色彩也越来越明亮了。”
“我们经常拿日本、韩国来举例,因为其面临着和我们一样的困境。一些韩服、和服的现代混搭时尚大片很好看,既有传统又有时装感,只要能传播美就是大家都认可的片子。很明显能感觉到,现在的受众发生了改变,**服饰文化应该以**人的视角演绎。当然,我们要不断试错。因为我们必须得承认很多传统审美的东西现代化程度是有限的,或者说我们的表达对传统的审美现代化是不够的,要不断地去寻找新的东西。总归是要把一个东西反复重新表达,因为人的审美是有阶段性的。”
Vogue Korea May 2013,摄影师: Lee Gun-ho,模特:Lee Hyun-yi
在对摄影作品的争论和评判中,大家关注的点在于“东方主义”。扬眉剑舞团队的陈诗宇就曾在微博中提到:“今年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探索,我们和很多不同的艺术家与平台进行了一些历代形象创作合作——从专业的文博文化研究单位、服饰爱好者到大众影视节目、杂志媒体。其中正好有几套虽然采用的是同样相对复原的搭配设计,但在不同的创作下,最后呈现出来的视觉还是有些许微妙差异的。”
在此,我们也找到了相同的两套汉代造型的不同演绎:
MiniBAZAAR 9月刊 汉代封面,摄影师:梅远贵,模特:宋佳
深圳博物馆展出的同款汉服
“这些差异我觉得都是可以包容的。愿意做这样的合作,很大一个目的也是希望有越来越多领域的创作者,能逐渐尝试、感受、探索**式的美感应该如何恰当地表达。当然,这种表达不一定能一蹴而就或者有标准答案。既然是探索,肯定会有各种各样的碰撞,有时是对历史真实感的追求,有时可能显得生硬,但愿意去试就是可贵的。我相信多数创作者的意图都是好的,我也能感受到很多过去较少接触传统文化的创作者正在努力了解。出发点和意图很重要,只要出发点是好的,迈开一步以后,必然能够带来更多的思考,或许会往更好的方向,还是应该有所鼓励,而不是一味批评,当然也不需要一味的赞美,否则就止步了。若有不足之处都可以讨论、改善、提升,下一次肯定会更好。”
——@扬眉剑舞 2021年11月17日微博
在我们讨论如何博得大众欢心之余,我们还是要承认,审美不仅是主观的,在汉服这一议题上却也是客观的。主观在于每个人的偏好不同,客观在于汉服所呈现的内容是有历史依据可寻的。汉服与时尚是一个命题作文。美,终究是汉服与时尚结合的永恒标准。
时尚媒体对于汉服的关注与演绎意味着汉服文化已经产生了社会级现象。然而,媒体应该具备前瞻性,对于新的文化、流行的诞生应该更大胆地进行探讨和尝试。
当然,在**本土时尚逐渐开始构成自我审美时,初期的所有尝试无论好坏都值得鼓励,从而创造更多的视角。这样才能在更多的尝试中找到真正属于汉服,或是传统文化持续发展的道路。
*图片由王昊、吴奕成、余凌远提供,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