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的元代少女、水边的晚唐丽人、雪中黄山深处的万历妇人、南宋元夕夜的繁华一梦……如果你打开传统服饰摄影博主象罔境的相册,呈现在眼前的便是这般的优美画卷。
她的画面里有考据严谨的服饰和妆造,更有流动的情感和有生命力的呼吸。这些影像仿佛带你穿越时空,偶然进入了一条时光中的裂缝,与那天的风与阳光、衣香鬓影短暂相逢,让人在晃过神来后好奇:我刚才是误入了哪一段故事?
象罔境曾是拍摄纪录片的编导,在进入传统服饰的世界后,逐渐将几乎所有时间都扑在上面。一段拍摄,除了本职的摄影,从选址堪景、剧本构思,到服装妆造,再到美术道具,她也几乎全程参与,亲力亲为。在拍摄中,她的足迹也遍及**的许多山山水水。她说,她想在“四时节令和山川之美”中,呈现她想象中的古代人物,和他们鲜活的、有温度的日常生活。
复原南宋绍兴年间的“小暑日” 本文图片均为 象罔境 摄
澎湃新闻:
你之前的职业就是摄影师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拍摄传统服饰的呢?
象罔境:我原来是做编导的,大学学习的影视制作,选修了纪录片。所以我个人更偏向做影像,哪怕是平面的创作,最后我都会想将它转换成视听语言重新拍摄出来。
我小时候非常喜欢历史,从大概2016、17年就开始拍摄汉服,但当时对它的了解还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现在看来它的形制可能不太正确。而毕业后我做的专题片项目是和文物建筑相关的,于是一步一步接触到了传统文化,觉得自己应该去系统地学习它,包括建筑,包括各地区的人文历史和风俗。所以从大概2018年开始,我慢慢地去尝试了解和拍摄复原形制的汉服,直到现在。
唐二圣临朝时的双鬟望仙髻
澎湃新闻:
一直以来,大家在拍摄传统服饰时,都会倾向于选择比较古典的自然或者室内环境,但是你个人的特色是会突出“四时节令与山川之美”的主题,你是怎么有这个想法的?
象罔境:因为我个人非常爱旅行。大学的时候,我就特别喜欢去人文古迹丰富的地方,喜欢当地的风俗,还有它们的地理环境风貌。不同地方的历史文化,留存的故事,真实存在过的人,都给我许多灵感,想要将它们表现出来。而我觉得汉服就是当地风土、风物的一部分,承载了它的灵魂。
象罔境拍摄的天宝晚期的妇人形象,让人想起杜甫的“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澎湃新闻:你的拍摄很特别,和单纯的平面表现相比,多了一种故事性,比如你几乎会为每次拍摄撰写一段文案。
象罔境:是的,我对情节非常注重。在很多创作中,我都会构建整套的故事体系,人物、服化道都是为了剧本而服务的。我希望网友看到我的画面,可以感受到我注入的情节。
象罔境复原的南宋杂剧艺人形象
杂剧艺人细节
澎湃新闻:这些故事和文案的灵感来源于哪里?
象罔境:来源于我读过的许多古籍,还有拍摄地点本身。为拍摄做前期构想时,我脑中就会出现画面。
澎湃新闻:你的灵感也会来自于拍摄地点,那么你选景的标准是什么呢?
象罔境:我的基本要求就是不能出戏。就比如说一个明代的剧本,如果我去一个清代的亭子或者是建筑里拍,就会显得违和。其实很多人看电影,或者看电视也好,当你觉得违和,又说不上来哪里不对的时候,就是场景的问题了。所以如果我在一个地方实在找不到符合我要拍摄的年代的背景的建筑的话,那我就宁愿照片中不出现任何年代痕迹。
象罔境经常自己动手制作道具,这是她在制作霞帔。
澎湃新闻:所以你的有些照片环境很简单,可能只有一些自然的山水树木。
象罔境:对,古人会去湖面游玩,会去山岭野道散步,但他是绝对不会到后面朝代才出现的地方去散步。比如我曾经拍过一套元代边塞少女的照片,本来想去元代建筑下拍摄,后来因故没有成行,只能在户外拍了。不过,虽然没有出现建筑,但我也选择了能够展现那个时代的标签元素,比如草原、羊群。
元代少女和羊
澎湃新闻:你会根据不同朝代特色选择不同地点吗?
象罔境:一个地区有自己的特色建筑风格,因此我们也会根据当地的建筑风格去拍摄。比如在山西,那里其实还有两三座唐代建筑,因此在那里我拍唐代题材较多。北京许多公园建筑色彩风格都接近清代,我常用来拍清汉女,有些巨型假山石偶尔拍明朝背景也行。江南园林保留下来许多明朝的格局,所以上海、南京、苏州等地,我经常在那里拍摄明代的服饰。
在浙江丽水时思寺拍摄了明代万历年间的造型
澎湃新闻:拍摄时,你会特别注意全面展示服装的特色和结构吗?
象罔境:是的。因为没有办法接触到**手的服饰资料,所以许多复原的成果都是大家根据各种书籍、古籍以及出土文物的图像资料,去慢慢研究出来的。她们为了做一件衣服要付出许多心血。其中有些人是我的朋友,也会在服装上资助我的拍摄,所以我在拍摄的时候,把衣服拍得足够详细,也是对她们的尊重。
比如之前提到的元代少女,这套图片就是补拍过的。她穿的衣服叫海青衣,有一个穿法是将袖子拆下来扣到背后,我在**次拍摄时没注意到这一点。
象罔境补拍了袖子扣到背后的造型
澎湃新闻:你会有自己比较喜欢的时代妆容吗?这些时代的时尚吸引你的原因是什么?
象罔境:之前有一次采访也有一个这样的问题。现在答案也没有改变,是唐代,尤其是武周。
象罔境拍摄的武周少女
我是一名女性。而我觉得在整个历史洪流中,唐是一个女性非常自信的时代。尤其是武则天执政时期的女性妆面,当时的花钿、斜红,是最复杂最夸张的,有些人可能觉得这些妆容很奇怪,但我曾按照大概的比例复原到模特脸上,比如占据额头三分之一的花钿和飞入鬓的连眉,视觉张力很强,它能流露出足够的自信,也就是女性的一种力量:我认为那是一种完全不用去在意我这样装扮,这样在脸上有大面积的涂抹会不会不好看的状态,不去迎合、讨好。所以我就非常爱那个时期。
象罔境复原的武周时期妆面
澎湃新闻:你说过要拍“四时之美”,所以你经常会拍一些节令相关的主题,我看到你连续两年都拍了元宵节,今年的【成化 元宵图志】是一个很大的成化年间的节日人物群像展示,可以讲一讲是怎么拍的吗?
象罔境:这是我构想了很久的创作。因为我一直都很好奇,如果把我的家人放到另一个时代,他们会是什么样子。我会这样想,是因为汉服拍摄中往往会忽略家人,我就一直没给家里人拍过照。我的母亲、伯伯、舅舅,他们身份不同,有的一直是农民,有的在政府工作,我就想用他们现代的身份,重新放置到明朝,用一个节日把这些不同身份、阶层的人聚集在一起,那么这个日子就是元宵节了。
象罔境为今年元宵节拍摄的明成化年间元宵节场景
除此之外,我还安排了一个故事线,主角是我舅舅扮演的货郎,拍摄的视角也就从这个非常普通平凡的货郎身上展开。
舅舅扮演的货郎,在图片排版和文案上,象罔境也突出了故事线。
首先服饰我就筹备了小半年时间,有我购买的,也有委托朋友、商家制作的,从去年9月到今年1月。因为我不希望最后呈现出一个服装风格杂糅的场面,还是希望能够尽量体现同一个时代的特征。
最难的是道具部分。货郎的角色需要一个货郎担。我去问了很多人,但现在竹匠很少了,就很难做。后来我趁着去拜年的时候去乡下很远的地方砍了竹子,几个小舅舅和我在一起想办法做出了一个担子的大概模样,我又把它带回家,刷漆做旧。
舅舅的担子和灯
我设想中的元宵节是一个灯会的场景,所以灯也很重要。有一些灯是买的和朋友制作的,图片中双层灯和滚灯是我参考《宪宗行乐图》里的样式自己制作的,我妈妈帮着我,用了20多天才做完。图片里**的主灯和羊角灯、绛纱灯,是我的好友青青与赵常月做的。
做这些事情虽然辛苦,但我也不会去图一个回报。因为只有做得好了,它的传播性才会更强。有更多人喜欢,我就满足了。特别是家人一直在帮我,家里堆满了我的东西,快过年时他们才催我把所有东西搬去仓库,不然都下不了脚了。
“过宅院转赠浮元子”
澎湃新闻:你的家人真的对你很支持。
象罔境:我妈妈曾对我讲,她知道一个女孩子去做这些事情非常累,而且完全没有回报。但我做这个很开心,那她没有办法,就只能帮助我。
让我觉得很开心的还有,像我舅舅、舅妈,他们是农民出身,其实不太了解汉服是什么,但我给他们试穿时他们都会感叹,说哇原来那个时候的衣服是这样子的,我舅舅那件衣服还做旧了,有补丁,但他们都觉得很有意思,不会觉得很奇怪。
而我伯伯是军人出身,可能觉得我在搞小孩子过家家,有些排斥。不过我给他穿的是官员的衣服,给他粘上胡子,戴上官帽后,大家都说太像那个时候的官员了,很威风,我伯伯也就特别开心。你可以看那套照片里唯一一位有胡子的,就是他。
伯伯对他的造型很满意
拍摄当天,我们一行十几个人,包括我家亲戚,有老人,有小孩,开了很久车去长沙的拍摄地。那天非常冷,下着雨夹雪,整个地面都是湿的。因为天气太差,最后我不得不放弃了原来挂一排灯笼的想法,改成了一个全景式拍摄,最后效果我觉得还可以吧。
澎湃新闻:你觉得你在拍摄中的审美趣味和理念是如何的?会特意追求古画感吗?比如在透视、构图,或者色调上?
象罔境:我觉得每个人都在自己创造的语境里,很难说是古代还是现代。我自己的观点就是你一定要爱镜头下这个人,想象ta是真实存在在那个时空里,也许ta会在镜头里活起来。
象罔境镜头下的明代女性
澎湃新闻:目前手头有什么长期的项目吗?
象罔境:一个是“吾乡她归处”,是唐朝时期女性造型的项目。武周时期已经完成得差不多了,现在手头在做的是盛唐到晚唐的造型。另一个项目是像元宵节那样的节日群像。
“玄怪录”剧照
而近期我可能会多拍一些短视频,最近我发了一个#玄怪录#短视频,改编自牛僧孺写的唐传奇小说《玄怪录-南缵篇》,算是一个实验作品,没想到大家都这类题材都很感兴趣。因此我就想可以在拍摄传统服饰题材时尝试加入一些新奇的元素。其次可能就是我会去尝试拍摄一些架空朝代的,有故事情节的原创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