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对话摄影师 | 丁力:多元的风格源自扎实的基础
2023-09-28发布
转载自:精品购物指南


  男装的拍摄风格逐渐与女装的看齐,有着可供发挥的更多自由性。

  “我觉得有的摄影师天生是做明星的,但我不是,我就是一个普通人,”丁力说,“一个非常普通且平凡的时装摄影师。”

  丁力的“普通”其实并不普通。这位家乡远在广西的摄影师,高中时学过美术,大一时迷上了时装摄影,他尤其喜欢那些色彩缤纷的时装大片,模特们穿着他从未见过的华衣美服,被定格成一张张迷人万分的画面,那就像是一个个充满了奇异想象的未知世界,有着如同黑洞般的引力,令他无限靠近。

  入任何一行都需要一块敲门砖,更何况是日新月异但又竞争激烈的时尚界。丁力的敲门砖简单且朴实——是他花了数周自学成才的修图技能。



  “当时就很想去学摄影,当摄影师,但当你什么都不懂,别人也不会要你,唯有通过后期修图的技术可以先入个门。所以我自学了几周的修图技术,然后拿着修好的作品去找当地的摄影师,一个个上门拜访。”一位“传统的摄影师”是他的启蒙老师。在他口中,这是一位拥有当地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头衔级别的“老摄影师”,他的勤勉和努力获得了老摄影师的青睐,后者倾囊相授,教会他一些基本的人像摄影要素,他也学得如饥似渴。之后为了更好地发展,他又去到了北京一家商业摄影工作室继续做修图师,也逐渐有了摄影助理的相关工作。2005年,他来到了上海,在那之后也就没再离开,在给一位业内资深的摄影师当了一年的后期修图和摄影助理。2006年,他终于以时尚摄影师的身份,正式出道。



  相较起那些因机缘巧合投身于时尚摄影行业或者是有着仿佛小说主人公一般开挂入行的人生经历,丁力在入行之前的经历的确十分地“平凡普通”,踏踏实实,平平淡淡,一步一个脚印,没有任何捷径,然而恰恰正是因为这些看似平凡实际扎实养成的学习经历,反而让他掌握了十分专业的基础技术以及对成片的娴熟把控,这些漫长且细碎的人生经历没有一天是被浪费的——它们是最扎实的基础,构成了他多元且深厚的影像风格。

  一组时装大片的完成通常会有如下步骤:创意策划、筹备阶段、正式开拍、选片以及后期修图,直到最终成片。丁力扎实的基础以及多年的拍片经验往往能够完成了创意策划阶段后,就能对成片效果进行一定程度的把控和预测——这并不简单。因为一组大片的拍摄在过程中总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随机情况,从而导致让最后的成片显现出略微的不同,但丁力的严谨与敏锐的直觉,会让这些误差尽可能地被压缩,直至形成自己心目中预期的成像。



  对此,丁力十分谦虚地表示:“对摄影师来说,拥有扎实的基本功自然是再好不过,但是如果可能基本功不够好,但只要有好的想法,那也是没有关系,因为摄影本身是一个团队工作,譬如你控光能力差,也完全可以找有经验的灯光师来帮你执行。”

  多元、丰富的摄影风格,被他归结为性格使然,“我觉得自己是没有风格的,风格性是一种天赋,拥有这种天赋的摄影师都是天才。我看,许多现在年轻的摄影师一出来就很厉害,都有非常明显的个人风格。我是喜欢什么样的风格都试试看,这个也好,那个也好,什么都想尝试一下。”这种多番尝试通常会被概括为好奇心、探索欲以及一句俗语“为爱发电”。一种风格的形成可能是自然而然,也可能是刻意为之,丁力更喜欢呈现的是前者。“很多风格的形成就是因为摄影师本身喜爱这种风格,而不是为了风格而作出风格来,那就是一种投机取巧的方法。我觉得做一个自己不热爱的事情是会不快乐的。”



  比起丰富多彩、风格多变的时装片,尽管丁力宣称很少拍人物(专访)片,“人物专访是我摄影生涯中极少拍摄的类型,我一出道就在拍时尚片。拍摄人物,我的效率可能比较低,一组片子我要细细研磨很久,所以一个月拍不了几组,大概也就两三组。”

  多年前,在一次某本杂志的人物采访的专题中,常以文字记录者身份的我,难得从幕后走向了台前,成为了当日的模特,而他是那组人物专题的掌镜者。那日拍摄的对象中,除了早已久经沙场的专业模特外,其余均是像我这样的幕后时尚工作者,而那次拍摄也是我印象中为数不多的轻松且自然的拍摄工作,而帮助我完成这项工作的是丁力的耐心指导。“拍摄人物时,你只要不把拍摄的标准定成模特就好。拍摄前,你可以为他们设定一些情节,然后让对方去演,譬如给到他们一些道具,做简单的设定,让他们有事情可以做。”

  在他这里,如今我们早已见怪不怪的艺人时尚封面大片都会被认真分门别类,贴上不同类型的标签,“有的是偏向强调人物质感的,有的是进行艺术创作的,风格各有不同,但离不开的一定是摄影师与被拍摄者之间的共识。”他提起了一组别人以扫描仪“拍摄”周迅的时装片,“那组片子就是非常纯粹的艺术创作,与摄影本身关系也不是很大。主要是看杂志和艺人之间如何达成共识,我们去如何完善和执行得更好。”

  他有一组艺人封面故事大片《老男孩》,令人印象深刻。主人公是李光洁和黄觉,他们扛着一支二战期间的大口径长枪,效仿着曾经的士兵们,分别演绎出负伤的场景、彼此扶助的场景……灵感源自一张真实的历史照片。这是他众多的作品中让他颇为满意的一组,他将其中的功劳归于合作的编辑和好的创意策划,“编辑有时是主导创意的人,摄影师是他的理想搭档。”



  若是将丁力拍摄的时尚摄影作品进行纵向观察,他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见证了近二十年来时尚杂志对影像美学风格的变革。早期的时尚大片中男装片与女装片的风格差异相当明显,男装大片的风格常聚焦于隽永与经典,颜色低调,姿态沉稳,讲究宜静不宜动。而女装片中的女模往往装扮得较为华丽,打扮精致,动作也会较为戏剧性和浮夸(当然这与彼时的时装风格也有所关联)。但是,当下,无论是男装大片还是女装大片,抛开时装风格而言,在拍摄美学的角度上两者不再像过去那样泾渭分明,男装的拍摄风格也逐渐与女装的看齐,有着可供发挥的更多自由性。

  “在以前的传统时装杂志中,男装其实是不占重要地位的,男性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被排除在外的,不像现在这样繁复多样,”丁力解释起其中的变化,“究其原因是它背后的经济逻辑。是什么在支撑着杂志运行的?自然是那些服装品牌投放的广告,经济来源是女性消费者的购买力,所以杂志一定会希望强调女性穿上后表现出的最好的精神风貌。杂志是以此为内核,之后才会慢慢有了别的内容,譬如汽车、手表之类的,现在我们又有了互联网,有了粉丝经济,这就又是另外的逻辑,它会催生出许多新的东西。”

  他表示,这些外界原因与他片子中所折射出的“时代感”有关,“因为这就决定了不同时代摄影师的风格走向。在过去,和海外版权合作的杂志也是需要通过海外审核,有时可能还是好几个国家(的杂志)集体作为审核进行决策,如果你拍的他们看不懂,那么这个稿子就毙了,也就是说,当时的决策者们喜欢的风格会决定时装大片的风格。”



  他所讲述的这些内容可以引发另一维度的思考,如果说当时代本身会对摄影审美有一种决定性固定化的美学偏好的话——这与时装流行趋势似乎也不谋而合,在某一个阶段特别流行的服装,可能再过了一段时间后就不再流行——这是否证明了摄影风格或摄影师本身与时装一样、也拥有局限的保鲜期?

  丁力认为,即便是摄影师的作品存在着“时代的痕迹”,但“保鲜期”却是不一定的,“因为有些摄影师即便是没有跟从时代潮流,而选择坚持做自己的东西,最后也会成为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反过来让时代以他为导向。”

  “我骨子里还是非常热爱摄影的,现在可支配时间比原来要多,曾经红的时候很忙,完全没有时间学习,”他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不过,一个摄影师想要一直红,那是很少见的。每年毕业做这个(摄影)事情的人很多,但留给每个人的机会并不多。往往需要很强的毅力,还要懂得战胜人性中的惰性。”丁力坦言,前几年的疫情让他难得获得了可自由休息的时间,这让他得以从百忙之中的工作抽离,思考新的前进方向,也从年轻人热衷的小红书社交媒体以及最近正在流行的AI绘画工具(如Midjourney)获得了一些新的启发。

  “我觉得现在的自己又进入了一个很旺盛的学习期。”他说。事实也正是如此,他依然在努力学习,并将新研究出来的后期技艺用在了过去的作品上,这些作品被他冠名为“重制版”,一一发布在他用来和更多人交流的小红书平台上,“摄影就是可以反反复复重新雕琢、重新创作,我在学习中找到了快乐。”

  编辑:刘鹏飞

  作者:徐小喵

  图片:丁力提供

  设计:徐红燕

  新媒体编辑:陈嘉

  新媒体设计:open

对话, 摄影师, 风格
作者:徐小喵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观点、图片、文字、视频来自本站用户上传发布,如有侵犯到您的相关权益,请点击权利通知指引,您可根据该指引发出权利通知书,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立即审核并处理。
· 黑光网 ·
相关阅读
外媒:NIKKOR Z 85mm f/1.2 S是一支成像非常出色的镜头
对话视觉中国签约摄影师:“版权”到底保护了谁?为何选择“出走”?
尼康正式发布Z卡口全画幅微单数码相机Z f
专访|拒绝领奖摄影师:AI能否与摄影同台竞争?
2023年爆火的“多巴胺”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