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为什么电视剧里的新娘越来越“绿”了?
2024-08-19发布
转载自:新周刊

壹读

(ID:yiduiread)

作者:敏敏


      现如今,古装剧里只要有结婚场景,就多是新郎穿红色喜服,新娘穿绿色婚服。

      前阵子热播的《墨雨云间》里,婉宁公主大婚时就穿着绿色婚服。

      还有《长风渡》,男女主角大婚也遵循着这一原则,柳玉茹(宋轶饰演)一袭绿衣,顾九思(白敬亭饰)身着红色喜服,这种红配绿看起来非但毫无违和感,高级感也十足。

      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更是贡献了“红男绿女”的经典场面,以至于不少观众说是这部剧带起来的“红男绿女”婚服风潮。



(图/《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不过这其实并不准确。在播出时间更早的《独孤天下》中就已经出现了绿色婚服的身影,而且独孤三姐妹出嫁的绿色婚服还有区别:般若是翠绿色,曼陀是深绿色,伽罗是碧绿色。

      在后来的古装剧中,“红男绿女”的婚服模式也逐渐被广泛采用。

    《御赐小仵作》《雁归西窗月》《国子监来了个女弟子》《姻缘大人请留步》《玉面桃花总相逢》《梦华录》《苍兰诀》等电视剧中都出现了“红男绿女”的名场面。

      那么古人婚嫁时也男穿红女穿绿吗?古代婚服中的“红男绿女”到底有什么讲究?

      大有来头的“红配绿”婚服

      大红大绿的婚服风格最早起源于唐朝。

      唐朝疆域辽阔,政治、经济、文化空前强盛,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唐朝的服装尤其是婚服的风格。唐朝的服饰文化也繁荣发展,使色彩应用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崭新局面。

      先来看唐朝对女子婚礼服的要求。

      在《大唐开元礼·卷三》中记载了上至皇后、皇太子妃、内外命妇(封号的妇女)的礼服标准,主色为青色,而普通百姓女子在婚嫁时,可以穿“命妇级别”的青色礼服,但要注意款式。



(图/《长风渡》)


      婚嫁礼服中皇后穿的是“袆衣”,皇太子妃穿的为“褕翟”。其余各品级命妇、庶女的婚嫁礼服,按照身份地位分别为“翟衣”“花钗礼衣”“大袖连裳”。其中“袆衣”“褕翟”“翟衣”为深青色,上面依据品级绣有不同形态、数量的“翟纹(雉鸟)”,而“花钗礼衣”“大袖连裳”为青色、无“翟纹”,“大袖连裳”还没有图案。

    《新唐书》上详细记载了百姓婚嫁时女性礼服、配饰的具体样式,其中礼服、皮制束衣带、鞋袜都是青色。

      大袖连裳者,六品以下妻,九品以上女嫁服也。青质,素纱中单,蔽膝、大带、革带,韈、履同裳色,花钗,覆笄,两博鬓,以金银杂宝饰之。庶人女嫁有花钗,以金银琉璃涂饰之。连裳,青质,青衣,革带,韈、履同裳色。

      可以看到,唐朝女子的婚服形制为华丽的钿钗礼衣,从王公贵族到庶人之女,无论属于哪一个层级,青衣革带和青色鞋袜都是婚服必备要素。



(图/《墨雨云间》)


       古籍中青质、青衣中的“青”就一定指绿色吗?也不全是。

      由于古代中国没有精确测量颜色的仪器,只能凭感官的想象来描述色彩,因而青色既可以表示黑色、也可以表示绿色,有时甚至还能表示蓝色,可谓涵盖了从蓝向绿过渡的所有色彩。

      但在唐代,“青质连裳衣”实指绿色的深衣。需要注意的是,那时候的绿色与我们现在说的绿色仍有一定的区别,并不是同一种绿,属于青黄之色。

      与大婚时能穿“命妇礼服”的民间女子一样,民间男子大婚时穿的红衣也是正经“官服”。

      古代朱紫等红色系服装是皇宫贵族和官员专属的服装颜色,唐代庶人男子本不能穿,这与当时社会上的“僭越之礼”有关。通俗地说就是衣食住行等方面上可以兼下,下不得越上,但婚礼例外。

      古人认为男子娶妻之喜,可与书生中举登科相提并论(男子娶妻又被称为小登科),官方也就规定平民男子结婚可以着某品级官服作为婚服,后世“新郎官”的称呼也是来源于此。

      唐朝平民男子大婚可穿无花纹的红色“绛公服”,与无花纹的“大袖连裳”就组成了红男绿女婚服。

      当然,有品级的男子大婚时就不能穿红色“绛公服”了,如《风起洛阳》中官宦公子百里弘毅,大婚时穿的就是青色“爵弁服”。

      搭配柳七娘的“高阶版”礼服,就成了“同色系礼服”的婚礼。



    

  柳七娘婚服上绣有翟鸟纹样,应当是“翟衣”,但数量貌似多了。(图/《风起洛阳》)

      

      由于民间主流婚礼服装还是“男服绯红,女服青绿”的基调,也就演变出了成语“红男绿女”,只不过后世已经不局限于字面意思,而是指穿着各种漂亮服装的青年男女。

      那么,红绿婚服又是如何变为全红的?

      红绿婚服是如何变全红的?

      学界普遍认为,婚礼穿红色在明代确定并流传至今。而明代婚服变红离不开一个重要人物——明太祖朱元璋。

      明太祖姓“朱”,“朱”本身就是红色的意思,“红”在五行中代表火,在五德中代表礼,方位在南。而“朱明王朝”又起于南方,因此朱元璋对红色可谓情有独钟,认为是神圣吉祥之色,画像中都总穿红色。

      洪武三年,礼部官员提出服色五德说,认为明以火德王天下,应尚赤。因此,红色被皇家独专。

    《明史·舆服志》中记载:“皇帝通天冠服。洪武元年定,郊庙、省牲,皇太子诸王冠婚、醮戒,则服通天冠、绛纱袍。”

      其中皇帝穿的“通天冠服”就是大红色的礼服。“绛纱袍”和唐代百姓男子穿的“绛公服”有啥共同点?《汉典》中“绛”字义为赤色,火红。

      书中也记载了,皇后在受封的冠礼上要穿主色为红的“裨衣”。

      因此红色作为正色被赋予了崇高地位,成为明代皇族婚服的主色调,一至四品官员男子婚礼可以穿绯色公服。



(图/《大明风华》)

      虽然红色是明代皇家的“吉色”,但普通平民男子的红色婚服没保住,原因是婚礼“模仿”的官服变绿了。

    《明史·舆服三》规定:“明初,庶人婚,许假九品服。”由于明代的九品官服为绿色,因此,新郎服的服色为“绿”。

      到了清代,皇帝依旧痴迷对百姓穿着的限制管束,只是重点转移到了服装款式,要求女性穿旗袍,男性着马褂,全面禁止汉服,之后又允许汉人女子婚礼时保留凤冠霞帔的习俗,对颜色则不太忌讳,使婚服用红色的传统一直延续下来。



图/《如懿传》

      其实,除了红配绿,中国历史上还有过很多现在看起来“奇葩”的婚服配色。

      历史上的婚礼服特殊配色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历朝历代的婚服颜色都极具特色。

      据史料记载,三千多年前的周代婚服是“黑色”。因为当时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都喜欢“天地之色”——玄纁。

      “玄”指深黑色,“纁”是浅红色。在《周礼·染人》中提到:“玄纁者,天地之色,以为祭服……”周代的人认为“玄”是天之正色,“纁”是地之正色。

      由于“礼服之重者莫不上玄纁下也”,所以婚礼服形制男女大致相同,上衣均为深黑色。但男女阴阳有别,所以新郎着玄色的爵弁(礼服名称),穿纁裳缁袘(缁也是黑色,缁袘指黑裙边),属阳;新娘则是纯衣纁袡(浅红色衣边的深黑色衣服),属阴。

      另外,周代婚礼在黄昏时分举行,又被称为“昏礼”,婚服配色及婚礼举办时间都充分展现出阴阳相合的思想,古人的智慧不言而喻。

      论“尚黑”秦代绝不输周代。《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

      学术界普遍认为“秦人尚黑”是秦始皇受“五德始终说”的影响,认为秦人先祖世代居于北方,北在五行属水、五色为黑,北方的玄武也是黑色,因此应当“尚黑”。秦始皇嬴政连龙袍的主色都是黑色,婚服自然也不能是其他颜色。

      秦朝大婚也延续着周朝的婚服形制,以“爵卞玄端,纯衣玄纁”为主。



秦朝帝后婚服。(图/《芈月传》)


      汉朝的婚服在继承前朝的基础样式之外,又有进一步发展:新郎采用“深衣制”,颜色依旧遵循周制的“玄纁”之色;女性的婚服颜色则有了很大的突破,多层衣服叠加,边缘则搭配各种颜色装饰,尤其宫中贵族女子的“十二彩”,展现出当时婚服的大胆用色。

      物极必反,长期的“玄纁”之色可能使人们出现了审美疲劳,自魏晋南北朝时期,婚服色彩还出现了白色。

      东晋大臣在《东宫旧事》记载:“太子纳妃,有白毂,白纱,白绢衫,并紫结缨。”

      说明白衫在当时不仅用做官场常服,也可做礼服。受当时社会上盛行的玄学影响,婚服开始讲究返璞归真,因而采用清新淡雅的白色。



(图/《独孤皇后》)

      回过头再来看今天影视剧的“红男绿女”,尽管很多已经没有严格遵循历史朝代的婚服用色标准,甚至不少架空历史的结婚片段也采用这样的配色,但红绿配在我国婚嫁历史上依然占有重要一席。

新娘
作者:敏敏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观点、图片、文字、视频来自本站用户上传发布,如有侵犯到您的相关权益,请点击权利通知指引,您可根据该指引发出权利通知书,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立即审核并处理。
· 黑光网 ·
相关阅读
追光逐影 定格瞬间 | 2024首届“寸金杯”摄影大赛颁奖典礼圆满落幕
速度与智能的完美融合:佳能EOS R1体育摄影新选择
像素蛋糕·上海展——N2·F8 期待与您相遇
咻图AI诚邀您参第40届上海婚纱摄影器材展!
DOT空间设计:旧店焕新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