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柯达收到纽交所退市警告 百年相机王国摇摇欲坠
2012-01-09 11:40:22
都市快报等综合    


这是柯达首部无胶卷手持相机,并拍下了历史上的首张数码相片,
开创了数码相机时代,也成了自己的掘墓者。(资料照片)

  新年伊始,曾经在摄影、胶卷领域独步全球的美国柯达公司就宣布接到纽约证券交易所的退市警告,即将申请破产保护的传闻和评级下调等坏消息接踵而至,令这个胶片帝国几乎摇摇欲坠。

  柯达,曾经是行业的代名词,绝对的龙头霸主。短短几年间,却因为在创新的新浪潮中没有“赶上趟”,面临着可能被时代无情淘汰的厄运。并不仅仅是柯达,去年以来,诺基亚、惠普等业界巨擘都因创新不足而黯然败退。

131年历史的胶卷王国没落

  近日柯达官网发布公告,由于柯达股价已连续30个交易日低于1美元,纽约证券交易所已对其发出退市警告。根据纽交所规定,在接到退市警告6个月内为调整期,柯达只有在股价达到相关标准后才算合规。实际上,2004年,这家老牌蓝筹股公司被驱逐出道琼斯70指数股行列,已预示了今天的悲剧。

  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柯达先后研制出胶片和“傻瓜相机”,将摄影的乐趣带向普通百姓。柯达有过这样自豪的口号:“你只要按下快门,其他的交给我们。”在鼎盛时期,柯达公司在全球拥有14.5万名员工,将全世界优秀的工程师、博士和科学家都招至在纽约的总部。法新社称,柯达制造的Brownie相机至少成为三代美国人学会拍照的入门相机。柯达被誉为美国最伟大的技术创新者之一,地位相当于今天的苹果或谷歌。

  可如今这家拥有131年历史的百年老店却可能走向破产。2011年12月《财富》杂志评选出“美国500强10大烂股”,柯达以85%的跌幅名列第三。而退市警告让柯达股价雪上加霜,根据纽交所公布的数据,从2011年1月11日到2012年1月5日,柯达的股价跌去了93.7%。

柯达,自杀还是他杀?

  “是谁杀了柯达?”美国《大西洋月刊》文章问道。其实柯达进入数字照相行业并不晚,甚至是数字摄影技术的***。1991年,柯达与尼康合作推出了一款专业级数码相机。1996年,柯达推出了其首款傻瓜相机。不过,同富士和奥林巴斯(微博)这些竞争对手相比,柯达的动作还是太慢了,仍把主要精力放在传统模拟相机胶卷生意上。

  “柯达在1935年推出了柯达彩色胶卷,但直到2009年才因为数码照相机广泛使用而停止生产。这个转型期过渡得太慢,是导致柯达这家百年老店走向衰落的关键”,伦敦大学的媒体产业研究学者沃塞克斯表示。

警示:不进则退 慢进也退

  过去几年里,类似的“长江后浪推前浪”大戏不断上演。

  2011年8月,Google以约125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Google成立于1998年,而摩托罗拉创立于1928年。

  同样是2011年,苹果公司取代诺基亚公司成为全球第一大手机生产商。苹果公司2007年推出第一款手机iPhone,而诺基亚早在1982年就生产移动电话Senator。2011年11月24日,诺基亚宣布申请从法兰克福证交所摘牌退市。

  企业管理专家丁栋虹指出,诸多老牌企业频遭冲击,这首先是美国市场激烈竞争的结果,体现了市场创新的强大力量。第二,面对变化,几家企业并非全无创新,曾多次更换CEO和调整战略,可惜结果并不理想。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专家说,2011年以来的诸多大牌公司扎堆出现经营困难,固然有全球整体经济环境不景气因素,但不得不承认,更多的是这些大公司缺乏创新力,对新技术的出现反应迟缓,把已经取得的市场地位当做包袱,最终因为一步慢、步步慢,渐渐难有立足之地,这种教训非常深刻。

  以柯达为代表的老牌企业接连受创,给正在转型创新、谋求发展的中国企业带来启示。众所周知,“中国制造”举世闻名,但随着中国“人口红利”逐渐减少,中国的经济发展将更多依靠创新,一味依赖模仿、“山寨”的企业将难以为继。

  必须看到,即使柯达当前面临困境,其依然还拥有着百年积累的1100多项专利,相比之下,蹒跚学步的中国企业的技术能力和创新基础有很大差距,要走的艰难险途也会更多。  

调整业务求突围 “傻瓜相机”诞生

  1877年,照相机已被发明出来,但当时的照相设备极为庞杂,包括一个黑色的大帐篷、一个水箱、一个装着厚厚玻璃感光板的容器……更复杂的是操作,没有专门的知识和技术,谁也无法驾驭这个庞然大物。

  柯达创始人乔治·伊斯曼第一次接触到照相机时,就忍不住想:照相机能不能做得小一些呢?伊斯曼坚持不懈的追求终于给感光业带来了一场划时代的革命。1886年,小型、轻便“人人都会用”的照相机诞生了,伊斯曼为它起了一个字母不多、但读着响亮的名字:“柯达”。

  而在中国,人们亲切地称它为“傻瓜相机”。

感光界的霸主

  1930年,柯达占世界摄影器材市场75%的份额,利润占这一市场的90%。

  1964年,“拍立得”相机上市,当年销售750万架,创下了照相机销量的世界最高纪录。

  1966年,柯达海外销售额达21.5亿美元,在《财富》杂志中排名第34位,纯利居第10位,当时位于感光界第2位的爱克发销量仅及它的l/6。

  1990年、1996年,在品牌顾问公司排名的10大品牌中,柯达位居第4,是感光界当之无愧的霸主。

  据新华社、环球时报、广州日报等报道

附件

  在柯达胶卷“就是这一刻”广告语风靡之时,恐怕谁也没有意识到如今等待美国这家百年老店的“这一刻”是可能申请破产保护。在大洋彼岸的浙江,柯达各门店也在艰难求生,调整业务。

柯达浙江门店转变经营模式

  “现在柯达在杭州主城区还有20多个专柜和门店,近年来数量和规模变化不大。只不过主要从事的业务有所不同。”柯达浙江业务的一位负责人说。

  以前,柯达门店就相当于彩扩店,提供胶卷销售、冲洗一条龙服务。据这位负责人介绍,鼎盛时期柯达胶卷在浙江的月销量有几十万卷,现在只有一万多卷,而且多集中在专业的胶卷上。胶卷销量的大幅萎缩让柯达门店原有的经营模式出现变化。

  其实这种变化对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简单来说,就是从原来的彩扩店变成数码冲印店。

  目前柯达店在基础的数码照片冲印业务上,还提供相册、台历制作,相框设计等业务。比如一对度完蜜月回来的夫妇可以将照片交给柯达,柯达会根据要求编成影集。

  该负责人表示,经过业务调整和人员精简,柯达在浙江乃至全国还有一定的生存空间。

  但这并不意味着柯达目前已经具备挽回颓势的能力,因为数码冲印市场的竞争远比当年的胶卷竞争更为激烈。同样在杭州,曾经是全市第一家数码冲印店的新联摄影正在削减数码冲印业务规模。同时,一些图文印刷店正在抢占数码冲印的业务。

数码冲印店转型影楼

  去年,做了近10年数码冲印的新联摄影停掉了实体店里的数码冲印业务,将这部分业务放到网上,同时加快了在实体店里开展婚纱、儿童摄影的步伐。

  这是新联的第二次转型,上一次是从传统的彩扩店变为数码冲印店。当时公司总经理汪菁华已经看到了数码相机的发展前景,2005年之后胶卷使用量的急剧下降也证明了他当年的判断。

  而这次他预见到,相片冲印市场也不是什么久留之地。

  “原来大家还喜欢捧着照片找回忆,现在随便掏出手机、平板电脑就能翻出一大堆照片。”看照片的渠道已经发生改变,这是汪菁华缩小冲印业务阵地的最大原因。于是他开起了影楼,开始做婚纱、写真、儿童摄影。汪菁华说,若干年前杭州还有260多家彩扩店,现在乐观估计可能只有10%还开着。大家集体转型数码冲印的结果可想而知。

永不消失的胶卷

  数码器材商廖文通之前也做过胶卷生意。他说,目前杭州大多数电子市场已经买不到胶卷,但在摄影界仍有很多人对胶卷情有独钟。

  这些人不能改变柯达的命运,但确实能证明胶卷是不会消失的。

  像快报摄影部近年来陆续有记者采购胶卷相机。在摄影记者陈荣辉看来,胶卷洗出来的照片才更真实,才有摄影的味道。如果让他选胶卷,柯达肯定是排在前列,因为适用性比较强。

  据他了解,目前在北京、上海等地已经出现了一批提供胶卷销售和冲印服务的店,主要针对的是摄影发烧友。上海奕乾影像有限公司一位销售人员透露,公司开展此类业务以来,生意比较固定,一个月要冲印3000多卷胶卷,其中20%来自浙江。

  不过对方也表示,公司的业务很广,不只局限于胶卷以及相关业务,算不上传统的彩扩店或者现在的数码冲印店,“胶卷业务只是满足小众的市场,虽然稳定但利润有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黑光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

柯达, 摄影器材
· 黑光网 ·
相关阅读
外媒:上海英国小镇成新人青睐的婚纱照外景地
上海婚宴成本全国最高 平均每桌消费3360元
4000亿婚庆消费不算多 各种婚庆乱象要当心
专访蔡美月老师:将促进厦门婚庆行业的大团结
孩子眼中的世界 8岁伊拉克小小摄影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