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些市民向记者抱怨,想拍个简单的证件照,翻遍了福建莆田的大街小巷,都难觅传统老相馆的影子。这几年,以传统照相技术著称的小型老照相馆数量锐减,但在市区兴安路、后街等小街巷中,还有五六家老相馆仍在“坚守”。
祖传三代传承百年技术
在市区兴安支路的小巷中,求实照相馆的门面略显陈旧,玻璃门上贴着一位妙龄女子的传统艺术照。相馆内摆设比较凌乱,墙上贴的大多是老照片。店主阮丽娟是一位中年女性,其叔公在新中国成立前开了家里的第一家照相馆。父亲去世后,阮丽娟夫妇经营至今。
叔公在世时,还是用玻璃片做感光底片材料,洗照片时,就把玻璃片放在一个小木板盒里,再点上一盏煤油灯,把小木盒放在煤油灯上感光,自己嘴里数数掐时间,用这种自然的方法代替现在的感光仪,觉得应该成像了就马上拿开,再进行定影、漂洗等工作。叔公还自己挖了一口井,每张照片出来后,就放在镂空的竹篮里,用绳索吊着放到井里漂洗,自然晾干,照片表面的化学渍迹能完全洗干净,延长照片的保存寿命。
阮丽娟说,十几年前,还有人拿着玻璃底片到店中洗照片。不过感光材料是有时间限制的,过期了就不能用了。而且现在这种材料也停产了,以前的工具即使保留着,但没有材料,这种技术也无法再使用。
勉强支撑他们仍在坚守
阮丽娟回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传统照相技术最繁荣的时候,最高峰的时候全市有上百家传统相馆。2004年,莆田开始出现数码拍照热,传统照相技术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很多老相馆纷纷闭馆转行。目前,靠传统照相技术维持到现在的,市区只有五六家,分布在后街、东大路、梅山街等小街巷中。如果不仔细查找,还真不容易发现。
阮丽娟向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的相馆店面,每月租金2400元,加上每个月200元左右的水电费以及几十元的卫生费等杂七杂八的费用,每个月虽有盈利,但金额不多,只能勉强支撑着相馆的生意。然而,她和其他老相馆一样,还在坚守“阵地”,帮人拍摄证件照和修补黑白照片。如今流行的艺术写真、儿童摄影、婚纱照等,他们则无法涉及。
传统艺术照拍照时会打灯,使人脸上有层次,十分细腻耐看,虽然色彩不缤纷靓丽,但人物感光上十分有立体感,很深刻地记录了那个时代的特征。现在,许多市民家中桌子的玻璃下还压着好多黑白照片,虽然是黑白的,但很好看。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代人记忆的一部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黑光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