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评选花絮(一)
2012-04-28 11:34:01
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金像花絮申报得排3小时队

  依惯例,第九届中国摄影金像奖办公室设在中国摄影家协会组联部,自申报启事发布起,习惯了日常会员组织联络的工作人员就开始面对络绎不绝的申报者、咨询者。他们以足够的细心和耐心,解答征稿启事中的要点,对申报者提交的申报材料进行认真复核,发现材料不完备者时通知参评者补充,对各类别、各子项申报者的所有资料进行认真核对、登记造册并有序装袋装箱。

  按照摄影界送稿申报的惯例,本届金像奖截稿日前两天,前来提交申报材料的参评者在中国摄协组联部门口排起长队。面对广大摄影人对金像奖的支持和信任,工作人员以热情的接待和认真细致的工作来回馈他们。为保证每位申报参评者的申报材料中不致出现问题影响参评,工作人员审核严谨有序。即便如此,因为集中申报人数过多,有的申报者等候了3个小时,才等到签收。




参评作品被整齐地码放在投稿箱内

没带手套不得动作品 

  本届中国摄影金像奖的评选现场,包括评委和所有工作人员在内,人手一副手套,未戴手套者是禁止碰触参评作品的。如果说戴手套搬动、摆放、挪移摄影作品是对摄影作品的一种尊重,体现专业水准的话,那么本次的评选要求则显得尤为严格。

  评委们发现,本届金像奖的申报参评者提交的作品制作水平较往届有普遍提高,参评作品的制作水平不仅普遍采用艺术微喷等新型工艺或手工暗房精良制放,而且在包装、留白和文字说明方面也很精到,还有不少参评者为精心制作的参评作品配备了无酸夹层、塑料袋、防潮箱等保护装置。面对如此精美的作品,唯有戴着手套轻拿轻放,才能使之不受污损等影响。

  评选现场,组委会不仅为工作人员配备了码放作品箱的粗布手套,还为每一位可能接触到参评作品的人员配备了精致白手套。徜徉于布满了参评作品的两个硕大场馆,用戴有白色手套的双手摆放、翻看一张张照片,紧张而有序的工作使得评选过程神圣而庄严。

  为保证质量及展示获奖者的作品制作思路和水平等,本届金像奖还将采取与以往不同的方式,直接展出作者提交的参评“原作”。从这个意义上看,保护参评作品的原本面貌及不受污损,更是工作人员的重要职责。


为避免污损参评人员作品,组委会特制了搬箱子用的麻线手套(右)和摆、拿作品用的白手套(左)


组委会正给工作人员培训摆放照片的注意事项




 
工作人员紧张有序、仔细认真的摆放参评人员的作品

24小时通知的故事

  由于第八届中国摄影金像奖事件在全社会引起的热烈反响,第九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自筹备之日起就备受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这种注目,不仅仅是对参评者、参评作品的考验和关注,在某种程度上更是对评委的考验和关注。因此本届金像奖的评委构成,成了最为神秘最受关注的**环节之一。

  组委会也正是考虑到它的重要性,本届评委会最终名单是在评选前24小时,经中国文联三位书记联合签名最后确定的。为了保证评选的公平公正,掌握确定名单的也只有组委会的三位同志,通知评委、帮助评委预订机票等这样琐碎的事情,也是由本届金像奖组委会秘书长亲自操办,其保密程度之高,考虑之慎密超过以往任何一次全国性重大摄影赛事。以至于某评委接到电话后还以为是参加中国摄影家协会一个重要会议。

  之所以采取提前24小时通知的措施,一则是为了保证评选的公正性,二则有利于保护评委免受骚扰,但如此短时间内接到活动通知,对于不少本就工作繁忙的业界专家而言,也着实为难。但本次评委们给予了中国摄协以充分的支持和信任,有评委抛下可日进斗金的工作,不远千里赶来。

  本次金像奖评委会充分考虑了年龄、学历、业界影响力和专业领域成就等因素,组建了包括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团、党组成员、高校教师、军队摄影工作者、摄影评论家的专家团队,并涵盖了北京及全国四面八方的专家力量。不仅如此,本届金像奖评委还包括了过往全部八届的评委,且做到了相对于上界评委构成80%以上的更新。


为评委打分特制的铅笔

工作人员在仔细地检查21日评委会所用评委证书奖杯码放是否整齐
漂亮精致的评委奖杯被整齐的摆放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黑光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

· 黑光网 ·
相关阅读
解析第9届中国摄影金像奖征稿启事与往届的异同
284名摄影精英角力第九届中国摄影金像奖
中国摄影金像奖:投稿背后的故事(一)
第九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评选“严”字当头
第八届中国摄影金像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