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型:王晶 设计:徐有才
“青春”这两个看似轻松的字眼儿,其实负荷了太多沉重的东西。家庭、爱情、环境、工作...等生活的过程上糅杂进叛逆、懵懂、成长等诸多元素,让本来一曲欢快的调子上蹦出来一些奇妙的音符,或看或听都值得细细思索。
我偶尔也会迷茫,因为足够年轻的躁动和骚乱,令青春无处安放。不过也正因为足够年轻,一切的痛苦、安静、欢笑、泪水才显得那么别具魅力。旅美女作家吕挽的《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赋予我创作的灵感。本意原是想按照书中的思路延伸,继续表达“爱的真正意义是什么?”,结果脑子却总是牵扯着我的想法朝别的方向去走。在沉思了片刻之后,我与化妆师、设计师重新进行了沟通。我要拍的是“青春”的表情,是涵盖了更多含义的形而上的表情,所以被命名了“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这个标题的四张图片上,我们看到的不单单只有爱。
两个模特,四种形象,化妆师王晶娴熟的为模特做着造型,我却和设计师在一旁讨论后期的效果处理。有轻松、有压抑、有鲜明、有晦暗、有清纯、有性感...大面积平静的白刷上斑杂的律动色彩,黑白对比性格迥异的人物被框进一个象征轮回的圆中,设计师徐有才一边掰着手指头数风格,一边发表着他的想法,我激动的点头,这正是我想要表达的内容。于是开始创作,没有把玩灯光的技巧,没有大张旗鼓的背景道具,仍旧本着小投入、大制作的拍摄理念,让这套作品顺利的拍摄完成。
初次将这几幅作品发表到网上,有年龄大的摄友大呼上当,说这玩意儿看不懂啊。我窃笑,当初只顾着拍给那些想抓住青春尾巴的80后去感触的作品,的确忘记了照顾大众的审美啊。看惯了唯美靓丽风格的照片,这形而上的画面确有些令人惊异。不过还好吧,毕竟越来越年轻化的商业人像摄影已经在逐渐的融入艺术和文化。不久的将来,这些看似前卫的作品必将有它大行其道的那一天。而现在我也只能自我调侃一下,就像我在博客上写的那句“打着艺术的幌子,搞着文化的产品。”又是一句青春不羁的话,但精神可嘉的。就像《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这部同名电视剧的导演说:“对我来说是一次创作,还不如说是对青春的一次告别,虽然我们的青春没有承载任何惊天动地的历史,甚至充斥了小资式的孤芳自赏,但她同样是美好的,同样是值得纪念的,同样是无处安放的。”我的想法可能与此异曲同工,无非是想通过摄影作品泛泛的表达一下,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