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皮,一个很容易记住的名字,从网上找到的资料中他有林林总总的角色,除了我们所最熟悉的摄影师角色,还有导演,网络技术总监等等,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通过PConline本次的专访,让我们和铁皮共同分享他的创作心得。
近年来,铁皮的摄影作品在互联网上有较高的关注度,而且也频频出现在各种平面媒体中,铁皮称自己是一个“影像工作者”,作为一个本身在媒体从业的人,铁皮把作品定位在“一些能够刷新或者影响您观感的影像”,利用包括平面图片,视频,音效,文字等表现形式说一些自己想说的话。这样的作品看了可能会让人觉得诧异、或者惊喜,或者讨厌,都会有,但最终能在眼下这种信息泛滥的时代给人留下一点印象,那就心满意足了。而最终要实现把这些影像作品产品化,并不仅仅是几张照片或者几段视频就足够了,而是结合媒介以及利用不同表现形式及技术能够以一个综合体提供给商业社会。
铁皮早年间在南方报业的《物志》网络杂志担任内容策划、摄影师及技术等工作,制作了2007年3月之前的《物志》在线杂志,随后参与策划创建南方都市报官网,组建其设计团队及技术团队,目前是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广州元素摄影沙龙顾问,而在网络方面则先后获得PConline全国十佳时尚摄影师、poco十大生态摄影师、全国最佳摄影策划创作奖、全国十佳人像摄影师等奖项。2009年开始制作发布影视作品,包括影视广告、网络短片、MV、企业宣传片以及视觉特效片等。
铁皮常用数码相机装备:
常用单反相机:佳能 EOS 5D Mark II
常用镜头1:佳能 EF 85mm f/1.8 USM
常用镜头2:佳能 EF 50mm f/1.4 USM
常用镜头3:佳能 EF 100mm F2.8L IS USM
常用镜头4:佳能 EF 70-200MM F2.8 L USM(小白)
EOS MOVIE的首批用户之一
铁皮人像作品推荐:《铁的私房·Robot in Disguise》
PConline与人像摄影师铁皮专访内容:
PConline:您的作品总给人带来一些新的概念,能否介绍一下您为什么要不断改变作品的概念?另外最近有什么新的作品动向么?
铁皮:因为工作的关系,我并不能全身心投入影像方面的制作工作。就是因为空间有限,并且我对影像制作拥有足够的热情,所以我要确保每一次制作都有它的特点,或者说它的存在价值,我珍惜自己每次得以发挥的机会。
在北京路步行街上拍摄3D作品的铁皮
今年来我主要的成品暂时都是一些出现在纸媒上的3D视觉产品。这也是因为去年年底的3D电影热潮,造成今年3D周边产品方面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需求空间。而我也发现了这一点,只需要把早在1915年已经商用的3D技术结合目前的内容,就可以带来吸引眼球的产品。我在今年1月份就利用3D技术拍摄制作了一组时尚片,通过各方面验证可行后,我们策划制作了2010年5月27日南方都市报3D特刊《原味-广州》,这是第一份发行超过百万的纸媒3D产品,而随后的长沙潇湘晨报3D特刊《世界波》,以及南方都市报的东莞年度房地产白皮书3D特刊《守望2010》,这些我们拍摄制作的影像作品总体发行量已经超过了两百万份。
这里面的意义并不是简单讨论如何拍好这些图片的问题,而是这种利用影像的新概念(注意,新概念不等于新技术)去迎合或者引导市场的成果,除了发行火爆外,这些项目的招商也比较顺利,广告商对此也相当感兴趣。
不过3D纸媒只是一种新的表现形式,而且毕竟是一种噱头,反复使用的收效会远不如最初,在随后全国各地超过10个报社纷纷效仿在当地发行3D纸媒产品的时候,我也要将注意力往新的领域转移了。
南方都市报3D特刊《原味-广州》图选
东莞房地产白皮书《守望2010》3D特刊图选
潇湘晨报《世界波》3D特刊图选
某摄影沙龙上铁皮向摄友们讲解和展示3D立体图片及视频
PConline:除了平面摄影外,您亦开始接触视频拍摄制作,对两者的表现、演绎手法感觉有何不同呢?可否讲讲各自的优势、劣势?
铁皮:呵呵,把摄影和视频两个词并列起来这个提法我觉得不太好,当然仅仅是指概念上的纠结,前者是一种技法或者手段,后者是一种表现形式。
以前我虽然发布的是平面图片,但从来也不觉得自己属于在摆弄某些人所定义的所谓“摄影”,如果有,那也仅是一个小系统工程其中一个重要环节而已,事实上完成一组片子,在最简陋的条件下,都有若干个环节和工作角色。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制作的一些视频短片,“摄影”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而在CG的3D渲染环节,同样有摄影师角色在通过调整机位、设置镜头焦距等参数,以及布灯打光进行光影画面的创作,同样属于“摄影”的范畴,我觉得太多人把这些概念定义得过于狭义了,反而自己被绑死了。
至于不同表现形式的优劣,这个其实不需要谈论了。不过它们在制作流程上会有不同的地方,就目前来讲,我在制作思维上还没有太大改变,而且因为之前我的平面图片几乎都是以分镜头情景剧的形式构思拍摄制作的,对于现在增加影视片这种表现形式,过渡自然比较流畅些。
而目前在制作的时候关注的细节更多了,举例如声效,配乐和画面节奏之间的配合,甚至比画面元素更能够影响观众的情绪。
铁皮人像作品推荐:《微笑的天使》
PConline:可否介绍您其中一辑作品,简单分享下从筹备到完成的过程呢?
铁皮:好的。就分享一下我最早的一个实验性短片的制作过程吧,这是在2009年2月拍摄的一个短片Kicbak,也是当时较早使用佳能
EOS 5D Mark II的EOS MOVIE概念进行拍摄制作的例子,当时的5D Mark
II连支持手动控制曝光的固件都还没有发布,如果现在拍摄的话那就方便而且完美很多了。而这是一个单纯的视觉片,没有太具体的内容。因为是演练式的作品,其中的渲染效果还未能如愿,而其他方面例如动画以及合成都达到了最初的预期,音效则是我个人比较满意的部分。
作品视频截图
分镜头脚本图
拍摄花絮图
虽然成品并不是非常惊艳,但这是我从最原始的手绘分镜头脚本开始,直到输出至若干个播放终端(暂时有蓝光格式和互联网以及手机等几种),在最简陋的条件下完完整整亲历了一个最原始的影视片生产流程。期间包括拍摄范畴前期流程,包括故事板原画,准备场景演员,拍摄执行等,以及CG角色的前期演出流程,包括人物设定,建模,骨骼设置,动画演出,渲染等等,接着去演练数字中间片的后期处理流程,包括镜头跟踪、合成、调色、特效等,最后是剪辑和音效以及最终发布。
这个短片的制作得到了众多朋友的倾力支持,例如CG动画的导演小铁,还有演员龙龙,菲哥以及肖总等亲密战友,是团队合作的创作成果。
铁皮人像作品推荐:《妆模作样》
PConline:您的摄影作品都不是简单的拍摄,通过后期加工表现某个观点,或对问题阐述。可否挑选一部作品分享您表达的观点或者问题呢?
铁皮:《虚虚实实》是一组并不抢眼的片子,画面里的人物,她所拥有的东西有时候突然会出现,有时候又突然消失了,有时候就像悬浮在空气里面那样,什么也抓不住。大概我就折腾出这样的画面语言。而诞生这组片子是在我工作思维很混乱一个时期,那个阶段我不知道自己的哪些工作成果才是实实在在的价值,而且对自己之前认为牢固掌握的本钱开始产生怀疑了,所以我拍了这么一组片子。
铁皮人像作品推荐:《虚虚实实》
《度身订做》是很早以前就构思好的一组片子,到了最近我才把它完成。因为这是我首次用红蓝3D立体图的表现形式进行展现,可能有些朋友会被表现形式分散了注意力,忽略了里面很直白的画面语言。它源于我平时的工作都是以产品有关,最常提及的是关于用户体验的问题,我们整个团队都在考虑这样那样的功能企图去讨好用户,但希望用户买账是很困难的。回过头来,我突然感觉到作为用户确实太幸福了,很多时候用户只会抱怨,这只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而已。《度身订做》的主角在一台机器旁边,机器自动为其量度尺寸,自动吐出丝线裹在其身上变成一件贴身的衣服,或许这是我们经常在过年时候提到的“心想事成”状态吧!
铁皮人像作品推荐:《度身订做》3D立体图红蓝版
PConline:平面摄影、视频拍摄制作、3D……影像表达永不停步,你刚才说拥有足够的热情,那你为什么能够有源源不绝的动力?能分享下你对影像的热爱吗?
铁皮:我想大概有两个原因吧,首先我总是根据自己的意志进行拍摄制作,所以会越来越有激情。再者是观念的不断更新,传统思维的不断打破,带来更多的新鲜和冲动。
按照自己的意志来拍摄,以我为主,当然不代表忽略演员和观众的感受,只是基准点的选择问题而已,这样所受的束缚比较少,保持足够的发挥空间。我也很幸运,很多成品都能够找到它们的观众群体,并不至于完全自娱自乐,谢天谢地。
而科技的进步在不断改变传统,不需要过于超前,仅仅是跟随这些革新,都会不断有新鲜感能刺激你的神经,这些都给我带来动力。比科技革新更为重要的是观念上的颠覆以及合理的运用,例如3D影像的技术早在1915年已经商用了,从技术而言根本不是新鲜玩意,但是在恰当的时期、配合恰当的炒作、它又成了众人热门话题,带动了娱乐产业、IT产业乃至家电行业。而之前又有谁会理解,全画幅的CMOS居然用来捕获动态影像呢,而之前又有谁会预料,通过无线3G可以在线传播比传统DVD更为清晰的影像呢?这些现在我已经亲身体验到了,这个世界还在不断改变,我相信我的动力会继续源源不断的。
铁皮人像作品推荐:《入侵(剪辑加长版)》
铁皮人像作品推荐:《彤彤历险记》
PConline:最后您能大概总结一下自己的影像创作心得吗?
铁皮:我想最大的收获是通过创作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作品,去了解甚至是试探了不同人群对各种感观的反应。影像需要成为产品,本身就要在受众群中生存下来,而人群存在各种不同的知识结构,不同经历,不同年龄,对于影像的审美都大不一样。即便是相同的审美,在不同的需求时也会有不同取向,例如同一个人,看一张画面里是其他人的片子和看一张画面里是自己的片子往往有双重标准,不同的题材对影像的要求也不同,例如时尚和纪实对影像的要求本身就存在很多矛盾性。到了互联网时代再也不是那种关起门来自娱自乐的沙龙了,我们有机会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很容易就面对不同类型的受众。例如下面两组图片,表现手法和风格都不太一样,
铁皮人像作品推荐:《宝莹》
铁皮人像作品推荐:《隔世守望者》
上面这两组图仅仅是举例,不一定能达到两个极端,但如果分别称它们为A和B风格的话,片子如果能够讨好喜欢A风格的则不一定能够讨好喜欢B风格的人群,有甚者反而会激怒另一些受众,这都是很常见的事情。当你已经了解了什么样的片子可以讨好什么人,或者会激怒什么人的时候;而自己又最喜欢什么,最擅长什么,这些问题搞清楚的时候,就掌握寻找自己受众的钥匙,拍摄的方向就非常明确了。接下来就用心创作,运用你的能力去刷新受众的观感,享受过程和成果……
进入铁皮的太平洋摄影博客浏览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