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会有人问道,选购什么样的三脚架才合适。在这个问题上,如果真的要较真来选的话,需要注意的事项还真不少。摄影界有句关于三脚架的名言:当你购买第三只三脚架,你才会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这里我就谈谈自己关于三脚架的一些看法,希望对于大家有用。如果文中有任何不妥之处,烦请大家指正,万分感谢。
1、先看看手中相机的“斤两”(脚架承重能力)
三脚架一般都会有一个最大承重数值(MaxLoad),是指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能承受的器材重量的上限。如果我们手上的机器总重3公斤,那就需要选购承重能力超过3公斤的脚架,否则就会产生不稳的情况。
而三脚架的承重能力一般也会分成三脚架承重以及云台承重,我们选择的时候应该以数值低的那个为标准。例如一个三脚架和云台组合,脚架承重12公斤,云台承重8公斤,这个组合的承重能力就是8公斤(短板道理)。如果选购的时候是脚架与云台分开选择,那就应该把脚架承重定得比云台承重高15%-30%,因为脚架承托的不只是相机器材,云台自身也有一定分量的。
最后,就是一个“器材前瞻性”的问题。假设我现在拥有的是一款重0.9公斤的机身,以及一款1.5公斤的镜头(以最重的组合来算),但我不排除以后会购买到更重的机身或者镜头,所以现在选购三脚架时,最好还是预留30%-50%左右的承重能力。
2、脚架自重也很重要
理论上,承重能力越强的三脚架,肯定会是越稳定的。但我们也不能忽视一个问题:三脚架的携带。毕竟也不是每时每刻都会有交通工具乘坐(自驾游放车上的除外),很多时候我们都要自己背上脚架去攀山涉水,相比大家都不想负担太大吧?
以我自身的经验,如果是偏向携带性能的,脚架自重(连云台)就不应超过2公斤,否则在长时间背负时会相当痛苦。这时候就可能需要牺牲一点承重能力,更多可能是牺牲下面说到的脚架高度。
3、脚架最高高度、不升中轴高度、最低高度
脚架高度取决于脚管的长度、节数以及其他一些设计。脚架高度一般有三个指标:最高高度(提升中轴时)、不升中轴高度以及最低高度。
最高高度很容易理解,就是脚架所有脚管都展开,并且中轴提升到最高点,整个脚架能达到的高度上限。一般拍摄使用,最高高度能满足以下要求即可:平地站立拍摄时,脚架能支撑相机到达肩膀高度,稍微弯腰即能使用光学取景器拍摄。一般的拍摄使用,没有必要追求更高的最高高度数值。
但是提升中轴的时候,脚架的稳定性会降低,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出现摇晃震动的情况,所以这里也要注意脚架不升中轴时可达到的最高高度。一般不升中轴高度会比最高高度低20-30厘米,但如果想不升中轴高度也达到眼平取景的要求,脚架自重将会很高(就算是碳纤维材质也会超过2.5公斤了)。
最低高度相信是很多人都会忽略的。如果没有特殊设计(中轴横置、分段式中轴、云台倒转安装等等),脚架的最低高度将取决于中轴的长度,一般脚架最低高度大概30、40厘米。如果脚架最低高度过高,在微距拍摄、低角度拍摄时相机就不能贴近地面,拍摄效果自然会打折。像曼富图的一些系列,拥有中轴横置功能,可快速地将中轴横置于脚架上,可达到的最低高度便比一般脚架低很多。
4、折合后总长度
我们注重脚架展开的高度,但也不能忽视折合(收起脚管)时的长度,这个指标代表了脚架携带时的体积大小。如果你需要把三脚架放在行李箱中带上飞机,你就需要考虑到这个数值。
众所周知,民航托运的过程都是比较“颠簸”的(搬运人员的动作比得上私营快递)。就算脚架不怕跌撞,领取托运行李时的混乱场景以及机场人员检查不力,也很容易让你单独托运的三脚架以外“丢失”,单独托运三脚架确实应该尽量避免。
而要将三脚架塞进空间有限的行李箱,最重要一点就是缩短脚架折合后的总长度。旧款的脚架通常会采用“多节脚管”来缩短折合长度,4节脚管折合长度会比3节款式短。
5、脚管节数
一般三脚架的脚管都是一节套着一节,多节式组成,其中3、4节脚管最为常见,某些追求轻便小巧的脚架甚至会使用到5节脚管。脚管节数越多,脚架展开高度/折合长度的比例便越大,相同最高高度的脚架,节数多的折合后总长度就越小。
但这里也有一个问题,就是节数多的脚架,最下面那节脚管直径就会变得很小,削弱脚架的强度。这时就需要动用更好的材质来弥补强度的损失,比较经典的例子应该就是捷信的碳纤维5节脚管型号,最下面的脚管直径不比筷子大多少。另外,一般来说,规格差不多的3节与4节脚管,后者会稍微贵一点。
6、材质
常见的三脚架一般以铝合金或者碳纤维材质打造(不锈钢材质的已经不多见,主要是一些大型或者旧款脚架才会使用)。铝合金和碳纤维都可以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获得轻量化的效果,其中碳纤维由于强度更高,所以一般会比相同规格的铝合金制品更轻一点(但重量差距没有想象中的大)。貌似碳纤维的抑震性能更好一点。
大家在选择脚架时,大可遵循以下要点:想要性价比,选铝合金;想要好性能,选碳纤维。
7、不同种类云台的选择
常见的摄影用的三脚架云台分为“球形云台”和“三维云台”。球形云台利用紧锁装置控制一个连接着相机的球状物,达到任意方向转动的效果。三维云台有三个紧锁装置,分别在俯仰、倾侧、水平旋转的方向上控制旋转。球形云台由于其单一紧锁装置即可控制任意方向旋转的特性,可获得更加灵活的使用效果,适用范围较广,另外体积也较小。三维云台因为可以单独控制一个轴向的旋转,所以可获得更加精确的控制效果,常见于风光拍摄领域,或者“充当”摄像用云台(摄像云台仅需要两维转动,即俯仰和水平旋转),但体积上普遍比球形云台大。
而比较不常见的摄影云台,其实基本上也是从上面两种云台演变而来。例如外形很像手枪手柄的“枪形云台”,其实是利用一个手柄来控制球的紧锁。曼富图专利的齿轮云台,基本上也是一个三维云台。摄像用的液压云台,是省掉倾侧旋转的二维云台,并加上液压阻尼装置。其他诸如全景云台等等的,这里就不作讨论了。
中高级的三脚架都是可以脚架、云台分开选购的,适合不同用户的使用。以我自己的经验,好的云台,比好的脚架,更能带来更好的使用手感,所以我一般会在云台部分稍微多下一点本钱。
8、附加功能(中轴横置、脚管反向折叠、三脚架变独脚架等等)
三脚架技术越来越成熟,特殊材质的运用都比较普遍了,厂家转而开发一些附加功能来吸引用户。
曼富图很早之前就开发出将中轴横置的装置,可快速地把原本纵向布置的中轴,转变成横向布置,在低角度拍摄时十分有用。
部分厂家为了达成“更短的折合长度”的目标,开发出脚管反向折叠的功能。一般脚管打开时,都只能打开到接近90°,这时脚架基本上就是“趴”在地上了。而具有脚管反向折叠功能的三脚架,脚管可以打开180°,直接翻到另外一边,包住伸出的中轴和云台部分。这样的折合长度比普通的折合状态短了很多,更能塞进更小的行李箱或者摄影包里面。
而出于“一物多用”的理念,不少厂商又开发出三脚架变独脚架的功能。将原来三脚架其中一只脚管拆出来,配合原来的云台,即可变成一款独脚架。这样的功能其实无需多花什么物料成本,但能让用户多出一个产品来使用,确实不错。
而最新的三脚架技术,可算是“平板脚架”了。一般三脚架在折合状态时,三只脚管还是维持“品字型”的布置,脚架比较难放置在狭窄的地方。平板脚架的意思,就是脚架在折合时,三只脚管呈“一字型”布置,整个脚架变得很平整,方便了摆放。最早的平板脚架生产厂家是思锐,后来百诺也推出了平板脚架产品。
9、关于附件(快装板、螺丝、脚钉等)
选购三脚架时,很多人都会忽视附件的问题。虽然大部分三脚架在购买后都可以马上使用,无需另外购买附件,但有些时候也会出现损坏、丢失附件的情况(后者较为常见),这时候我们便要购买对应的附件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厂家对自家附件的定价都不同,选择使用通用型附件的三脚架,会令附件购买变得相对轻松。
比较坑爹就是云台上的快装板了。一般云台都会采用快速装卸的设计,利用一片锁定在机身上的快装板与云台进行快速连接。一般厂家的云台快装板都是自成一格的,不过也有部分厂家采取兼容大厂快装板的设计。如果你想为第二部相机添置快装板(这样就不用经常装拆快装板了),或者不幸丢失了快装板,而刚好该厂家的快装板设计是不兼容其他厂家的,那么可能就只能被坑了。我之前购买过一款700元的三脚架连云台(算是比较低级的产品了),使用的原厂快装板竟然要100多块钱。当然,如果你使用的三脚架是7000多元的货色,那么这100多元可能也不成什么问题。
螺丝方面应该不成什么问题,各大厂家几乎都是使用国际标准尺寸的螺丝,另外配上不难。脚钉(用于沙质或松软地面)就基本上也是各大厂商坑钱的玩意,购买时不附送也就算了,另外买还要上百块……所以购买时附送脚钉,或者原本脚架就有橡胶/脚钉两用转换功能的,可以看成是一个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