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镜头进化论—适马18-35mm f/1.8 DC HSM ART镜头评测
2013-07-26 10:48:47
佳友在线    

  接触过定焦镜头的朋友都知道,定焦镜头通常也被称为“高速镜头”,这是因为它拥有变焦镜头无可比拟的大光圈,让我们在弱光条件下,也能以较高的快门速度进行拍摄,但适马18-35mm f/1.8 DC HSM ART的出现,改变了我们以往对高速镜头的认识。作为“镜头届”首款恒定1.8光圈的变焦镜头,足以说明适马近些年在光学领域取得的成就,同时也让我们对这只镜头的表现充满了期待。


适马18-35mm f/1.8 DC HSM ART

  自从前任社长的儿子山木和人(Kazuto Yamaki)接手适马之后,他就将适马的镜头产品线划分为了Art(艺术)、Contemporary(时尚)与Sport(运动)三个系列,之所以做这样的划分,是可以让消费者直接从这些优秀的镜头中找出适合自己拍摄需求的产品。最新推出的这只18-35mm f/1.8 DC HSM ART属于Art系列,适马官方给Art的系列镜头的定义是,拥有极高光学性能与丰富的表达能力,是摄影师的完美创作工具。

  整体外观:

  在过去,虽然适马拥有EX DG 50/1.4 HSM,EX DG 85/1.4 HSM等一批光学素质不错的镜头,但终因镜身涂层脱落,跑焦等问题,始终无法获得高端消费人群的认可。但自从重新划分产品线后,无论在外观设计还是涂层方面,适马都改过自新,镜身采用通体黑色亚光涂层,外观也更加简约时尚,瞬间摘掉了“次等”镜头的帽子,大气高端感十足。

 

  18-35mm f/1.8 DC HSM ART是一只APS画幅单反相机专用镜头,等效焦距为27-52.5mm。拿在手中,可以明显感觉到它的用料扎实,新涂层无论观感还是手感都非常出色,涂层脱落的问题也随之拜拜。


镜头前端


镜头卡口

  这只镜头身高121mm(不加遮光罩),直径78mm,重量达到了810g,搭配入门级机身稍显头重脚轻。笔者认为,如果你之前体验过24-70mm等全幅镜头搭配APS画幅机身,那么适马18-35mm f/1.8 DC HSM ART的体重也一定可以接受。

  镜头口径为72mm,镜头整体外观偏向于细长,相比其恒定1.8光圈,镜头体积还是控制的相当不错。镜身根据功能区域的不同采用了4段式设计,底部为镜头卡口部分,上方是变焦环,中部为对焦指示窗与对焦模式拨杆,顶部为对焦环。在保持整体美感的同时,通过材质的不同,直观的划分了每个功能区域。

  搭配机身:

  本次笔者拿到的这只18-35mm f/1.8 DC HSM ART是佳能EF-S卡口版本,刚好手头有一台60D与650D,下面就搭配两款机型,来让我们感受下这款镜头搭配机身的整体感观。

  由于过去在适马镜头上的金圈不见了,搭配单反机身只有黑白灰三种颜色,看起来更显低调深沉。



搭配佳能EOS 650D

  搭配650D时会明显感觉到整体重量偏向于镜头,但并不会影响正常拍摄的稳定。




搭配佳能EOS 60D

  换成后60D,整体重量分布均衡,整体观感瞬间和谐统一,在加装了遮光罩后更显威猛。

  总体来看,这只镜头的最佳搭配机身还是60D,7D等中高端APS画幅机身,但即便自己手中的是入门级单反,也没有必要为其810g的体重纠结,毕竟这是一直狗头所不能比拟的高素质镜头。

  外观细节:

  适马在进化了镜头产品整体外观的同时,也在细节中下足了功夫,一颗银白色的圆形贴标,说明了这只镜头属于“ART”系列。

  现在适马的镜头都是“Made in Japan”,其中也包括专为微单设计的DN系列镜头。


AF模式


MF模式

  侧面对焦模式拨杆的设计非常用心。首先,开关面积足够大,前后切换时的定位感出色,即便在拍摄过程中盲操作,也能用拇指迅速找到位置进行调整。另外,适马18-35mm f/1.8 DC HSM ART用不同的颜色区分开了对焦模式,白色为“AF”,黑色为“MF”,对于专业摄影师来说,有助于更加直观,快速的判断镜头设置。

  通过顶部对焦指示窗,我们可知适马18-35mm f/1.8 DC HSM ART的最近对焦距离为0.28米,足以应对各种拍摄题材。

  对焦环与变焦环的阻尼适度,手感顺滑,没有出现中间紧两边松的情况,18-35mm f/1.8 DC HSM ART采用了内变焦,内对焦设计,可防止灰尘吸入镜头内部,同时在使用CPL镜时也倍感方便。内置的HSM对焦马达也使合焦迅速安静。

  适马18-35mm f/1.8 DC HSM ART的遮光罩为花瓣形,内侧为黑色亚光螺纹设计,目的是防止杂光摄入镜头,在这款遮光罩底部的橡胶圈上也蚀刻有镜头型号,给人以很强的定制感。

  作为一只广角变焦镜头,笔者建议大家还是时刻带着它。

  官方数据:

  在开始我们的评测之前,先让我们看看适马18-35mm f/1.8 DC HSM ART的官方数据以及它的镜头结构。

  适马官方给出的MTF曲线全部运用自家“A1”测试系统进行测试,即运用4600万像素的Foveon全色彩影像感测体的MTF量度系统。

  从MTF曲线上来开,无论是在18mm端还是35mm端,适马18-35mm f/1.8 DC HSM ART在分辨率与反差特性上都有上佳的表现,让我们对这颗头的实际表现充满了期待。


18mm端


35mm端

  在18mm出现了轻微的筒形畸变,而35mm端侧有一钉点枕型畸变,对于一只恒定大光圈变焦头来说,这样的表现也在我们意料之中。

  适马18-35mm f/1.8 DC HSM ART采用了12组17片的镜头结构。为了有效控制相差,色散等问题,采用了4片非球面镜片,5片SLD (超低色散)镜片,可以看出适马在这只18-35mm f/1.8 DC HSM ART身上倾其所能,这也就不难理解它为什么它重达810g了。

  实际测试:

  分辨率测试

  笔者在分辨率测试阶段并没有采用分辨率测试标版,而是采用更加符合拍摄实际需求的方式。纸币上的纹理与分辨率标版有几分相似,同时也是我们日常拍摄中,细节最为丰富的物体之一,我们就通过拍摄10元纸币,对不同焦段,画面中心与边缘的分辨率分别进行测试,测试用机为佳能EOS 650D。

  在全开光圈下,无论18mm端还是35mm都比较肉,但当光圈收缩到2.0时中心分辨率就开始向上狂飙,F5.6时中心与边缘均达到了最佳分辨率,F11时画质开始下降,就边缘画质来说,35mm端要明显好于18mm端,建议大家在使用这只镜头时,光圈尽量控制在f/2到f/8之前,以便发挥它的最佳画质。

  焦外虚化

  焦外成像的好坏,也是我们对于一直大光圈镜头考量的重要标准,下面就让我们看一下适马18-35mm f/1.8 DC HSM ART在各级光圈下的焦外成像。

  由截图的光斑部分可以看出,适马18-35mm f/1.8 DC HSM ART的焦外成像非常柔美,光斑边缘过渡平滑自然,扩散均匀,没有出现明显的二线性。这样精彩的表现丝毫不输给一些定焦牛头。

  畸变测试

  之前已经看过官方给出的畸变测试图,根据我们的实际拍摄,与官方数据差不多,不过无论是18mm端的筒形畸变还是都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不会影响我们正常拍摄使用,通过PS后期矫正,可以很轻松的搞定。


18mm端


35mm端

  暗角测试

  在暗角测试环节,我们要对一面白墙进行拍摄并逐级减小光圈,注意,在拍摄时保证白墙整体受光均匀,减小光线因素对测试的影响,相机内的消除暗角功能也要关闭。

  随着光圈的收缩,暗角也逐步减少,到f/4之后已经很难察觉暗角的存在。

  星芒效果测试

  适马18-35mm f/1.8 DC HSM ART采用了9片光圈叶片,在F5.6时已出现了明显的星芒,在F8最明显,可以说非常的炫彩夺目。

  逆光眩光测试

  我们只在镜头焦距18mm端对画面边缘色散情况进行了测试,因为镜头长焦端通常色散问题都控制的比较好,实际参考价值并不大。


光圈:f/16 快门:1/15秒 感光度:ISO100


光圈:f/2.0 快门:1/1000秒 感光度:ISO200

  得益于4片非球面镜片,5片SLD (超低色散)镜片,适马18-35mm f/1.8 DC HSM ART在逆光条件下表现出色,只出现了轻微的紫边与镜头眩光。

镜头, 摄影, 评测
广告
· 黑光网 ·
相关阅读
实拍测评:索尼Planar T* 50/1.4 ZA SSM
体验夏日小清新 适马18-35/1.8人像试拍
新晋副厂全能闪光灯 富达时Mitros评测
适马18-35mm f/1.8镜头分辨率、色差测试
实例示范 5D Mark Ⅲ中的测光模式大比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