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佳能镜头逐个挑 慢聊EF镜头的得与失
2014-01-15 15:17:29
POCO    

  佳能镜头已经逐个挑过一遍了,我们对每一枚镜头都有了粗浅的了解,但要真正认识佳能镜头,还应当将EF镜头作为一个镜头群来讨论。

  长期以来,镜头群一直是佳能的骄傲。撞针曾经为著书而详细研究过佳能镜头发展史,佳能在镜头这类摄影器材领域创造了很多的第一,开启了很多的“豪华”镜头规格,并且一直保持着整齐的产品线,阵容鼎盛,满足各类用户的需求。

  佳能今天的EF镜头群始于1987年,是各品牌中最先完成电子化的镜头群。红圈L镜头更是优秀单反镜头的代表,树立了镜头领域的精英化理念。“买单反相机不是买机身,而是买镜头,至少是买机身和镜头的组合”,EF镜头群是摄影者选择佳能品牌的重要因素,帮助佳能实现市场占有率第一。但当我们细看时,EF镜头群也不全是诱惑,也有不足。在此,就和大家好好聊一聊佳能EF镜头群的那些事。

  佳能镜头逐个挑 教你如何一镜当家

  佳能镜头逐个挑 如何选择你的双镜搭配

  佳能镜头逐个挑 教你搭配多镜组合

(一) 镜头群陈旧

  今天Canon的产品线上保有近70枚镜头(各国市场的镜头产品线略有差异),傲视其他品牌,但其中包含二十多枚2000年前的型号,甚至还有1987年最早的型号。

  还记的开篇那句话么:“买新不买旧”。镜头发展速度之快,不断让撞针感到惊喜,同时也让一些老镜头早早失去了光辉。新旧镜头产品的差异不能一概而论,但从胶卷到数码的过度不能不提。

1.数码化问题

  什么是镜头数码化?一般提到数码化是指其狭义概念。胶卷表面的乳剂是粗糙的,不反光的,而CMOS、CCD之类成像元件表面光滑,镀膜再好也无法完全避免反光。反光到达镜片后再次反射回来,会在画面上形成鬼影和眩光。因此数码单反的镜头需要综合设计镜片曲率和镀膜,减少这种反射的影响。

  可能很多人在数码单反上使用老镜头也没有看到明显的鬼影和眩光,但没看到不代表不受影响。鬼影和眩光需要一些发生条件,并不是每张照片上都会出现;每个镜头也因结构不同,影响程度和情况也不同;而且反光不一定会结成明显的影像,往往以某种形式降低最终成像的反差、锐度。所以选择镜头时,数码化还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Canon数码单反相机是在2000年后才逐步普及的,Canon全面为数码单反优化的镜头则要从2003年的EF 17-40mm f/4L USM算起。2000年前的EF镜头都可以看做胶卷时代的镜头,现役镜头发布年代如下:

2.胶卷时代的毛病

  上面说的是狭义的数码化,广义来说,镜头数码化还包含着与数码单反分辨率、成像要求和做工相工艺相适配的内容。

  受制于设计时的经验和工艺基础,包括EF 70-200mm f/2.8L USM、EF 135mm f/2.0L USM、EF 100-400mm f/4.5-5.6L IS USM在内的老L镜头,其做工用也很难和今天的新L头相比。从外观上我们可以看到外壳、开关、转环、涂层、镜片镀膜水平不如新头,也会发现活动部件和卡口存在的轻微公差、旷动现象。从拆解看,内部结构、定位、驱动上也不如新头考虑周到,个别测试还显示某些新镜头的光轴一致性和对焦精度优于老镜头。

  胶卷时代镜头的成像问题此前谈到的并不多。现在大家都认同胶卷的分辨率是有限的胶卷时代的镜头并不需要考虑在超高分辨率下达到超高反差,考察镜头水平的MTF使用10线/mm、20线/mm、30线/mm是基于胶卷分辨率。而数码时代,成像元件的分辨率动辄在120线/mm(60lp/mm)以上。一个以10线/mm、30线/mm MTF为考量标准设计出来的镜头,并不能保证在80-120线/mm同样出色。

  胶卷成像与数码成像的原理存在很大的差异,胶卷成像是以银盐结晶分布表现的,而数码成像是通过像素排列,目前还有色彩滤镜和低通滤镜等印象。数码摄影方式下,镜头衍射、边缘色散在像素单位和像素结构上造成的影响会比胶卷更明显的体现出来。老胶卷时代镜头是不会考虑这些像差如何在数码成像中呈现的。

  胶卷时代镜头成像的像差、色彩还要受到胶卷、药水、相纸、放大器、彩扩设备、冲印工艺等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很多问题在当时是可以接受的。例如某些程度的像差只要在空间上波及范围很小,胶卷时代就不太看得出来;大光圈下或边缘成像差一些,一般用户也很容易接受;色彩还原稍有偏差,但没有超过后期处理的宽容度,都不算问题……包括锐利如EF 135mm f/2.0L USM、可爱如EF 35mm f/1.4L USM这样的镜头也都有类似的不足,这就是撞针前面数次提到的“胶卷时代的成像问题”。

  产品线上保留胶卷时代的镜头,反过来说就是Canon在这些镜头规格上的竞争力不强。Canon每年更新的镜头并不少,问题是用户呼声最高的镜头迟迟不更新,例如EF 35mm f/1.4L USM、EF 135mm f/2.0L USM、EF 100-400mm f/4.5-5.6L IS USM、EF 300mm f/4.0L IS USM等等。这些问题也许会在近几年间慢慢缓解,也许不能。

(二)EF镜头群综合素质

  Canon镜头群到底如何?这就涉及到跨品牌比较的问题。撞针做了两个方面比较,首先镜头群的综合竞争力,判断考察EF镜头规格是否出众,性能对用户的吸引力如何,并与Nikon和Sony的镜头做一些比较,因为Nikon和Sony是目前全画幅、APS-C画幅“单反镜头”产品线比较齐备的厂商,与Canon最具可比性。其次是EF镜头被适马、腾龙等“副厂”产品替代的可能性有多大,替代可能性大说明Canon原厂镜头吸引力不足。

(三)闲话“副厂”镜头

  适马、腾龙是镜头“副厂”中的主力军。传统意义上,副厂镜头的生存之道在于“性价比高”,2000年前后副厂镜头群集中在廉价长焦、大光圈标变和微距三个类型。摄影数码化和APS-C画幅给副厂带来了新的机遇。而今镜头设计制造的技术门槛越来越低,Canon曾经颇为自豪的超音波马达、光学防抖、特殊材料镜片、高精度非球面镜片、先进镀膜等技术已经逐步普及,副厂开始向Canon发起了正面挑战,发展到了其他很多类型。

1.传统类型的副厂镜头

  70-300mm f/4-5.6曾经是副厂的主力产品之一,近年来也推出了防抖版,腾龙SP 70-300mm F4-5.6 Di VC USD 和适马70-300mm F4-5.6 DG OS都在3000元以内,也有1000多的无防抖版,但Canon也有廉价长焦产品,副厂目前在这个领域的吸引力相对比较有限。

  副厂的70-200mm f/2.8只能说相对廉价了。早先同价位下选择副厂的70-200/2.8还是原厂的XXB就一直是个问题,如今腾龙SP 70-200mm F/2.8 Di VC USD、适马APO 70-200mm F2.8 EX DG OS HSM都增加了防抖,性能更甚,基本保持原厂f/2.8规格、f/4价格的格局。不过由于器材购买力的提高,大家似乎还是相对亲睐原厂白色的70-200系列。

  以往副厂f/2.8标变始终给人廉价品的印象,到了数码时代,全画幅用户看不上,非全副上焦段不佳。然而适马2008年推出的24-70mm F2.8 EX DG HSM让大家突然发现副厂标变也可以很好,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原厂的EF 24-70mm f/2.8L USM一代,价格只有5000多元,对于资金有限,但希望使用全画幅的用户来说是很值的,配二手5D系列很合适。

  腾龙2012年推出的SP 24-70mm F/2.8 Di VC USD不但达到了很高的成像水准,更是第一枚防抖的24-70mm f/2.8镜头。虽然不及原厂EF 24-70mm f/2.8L II USM,但考虑7000多元的价格,吸引力十足,配最新的全幅机身也不差。

  微距方面,副厂产品类型比Canon还要齐全。微距的主打产品百微,原厂红圈产品保有不小优势,非红圈版价格也下调了,所以副厂的影响不算太大。

  还有就是腾龙2008年推出的28-300mm F/3.5-6.3 XR Di VC LD,2012年EISA奖产品,基本满足可以满足全画幅机身的成像需求,较原厂EF 28-300mm f/3.5-5.6L IS USM轻巧了许多,6000多元的价格是大家都能接受的旅行镜头。可惜此头定位不佳,目前使用全幅的大部分用户还会更看重画质,希望使用L镜头。

2.副厂非全副镜头

  大光圈APS标变方面,Canon把EF-S 17-55mm f/2.8 IS USM定位在中高档镜头,适马17-50mm F2.8 EX DC OS HSM,腾龙SP AF 17-50mm F/2.8 XR Di II VC LD是非常取巧的镜头,3000多元的价格很平易,规格上可以取代Canon的一批老旧定焦。

  超大变焦比镜头方面,腾龙18-270 F/3.5-6.3 Di ll VC PZD,适马OS 18-250mmF3.5-6.3 DC MACRO HSM的变焦比远远高于Canon原厂的EF-S 18-200mm f/3.5-5.6 IS,并且增加了超音波马达,3000左右的价格还比原厂便宜,几乎没留下任何选择原厂镜头的理由。

  APS超广角镜头方面,正如前文所说,副厂虽然不如Canon的EF-S 10-22mm f/3.5-4.5 USM,但差距不大,基本上看哪个顺眼买哪个就没错。

3.适马的野望

  适马自己也生产高素质机身,其镜头群在一种副厂中特别突出,对Canon原厂镜头的威胁也更明显。

  适马早期就生产中低价位的广角定焦产品,这些产品今天的境遇与Canon的中低端定焦类似——用于APS-C画幅市场有限、效能也不足;用于全画幅素质有限、档次不足。适马同时生产长焦、超长焦,其中包含一些万元以内“廉价”产品,供给资金有限但需要超长焦焦段的用户,口袋厚度决定选择适马还是Canon了,这里不多啰嗦。

  2008年适马发布的24-70mm F2.8 IF EX DG HSM和50mm F1.4 EX DG HSM均有超越原厂产品的地方。24-70mm F2.8 IF EX DG HSM 前面已经提到,50mm f/1.4标头本来是原厂的绝对领域,适马50mm F1.4 EX DG HSM不但进入此领域,定位和售价比原厂还要高,让更多用户认识到副厂挑战原厂的时代开始了。

  2009年的适马10-20mm F3.5 EX DC HSM、18-250mm F3.5-6.3 DC OS HSM规格上也都超越了Canon原厂型号。

  2010年适马推出85mm F1.4 EX DG HSM再次挑战Canon原厂的定焦优势,5000余元的价格也让用户在EF 85mm f/1.2L II USM和EF 85mm f/1.8 USM之间有了一个选择。APO 70-200mm F2.8 EX DG OS HSM打破了副厂70-200mm f/2.8镜头不防抖的惯例。同年还推出了APS-C画幅焦距最短的8-16mm F4.5-5.6 DC HSM。

  2011年适马升级了全画幅目前最广角的12-24mm F4.5-5.6 DG HSM II镜头。

  2012年,适马将未来镜头产品划分为Contemporary(现代)、Art(文艺)和Sports(运动)三条产品线。是年推出的35mm F1.4 DG HSM (A)镜头在不少评测中被认定为目前最好的镜头之一,某些机构对其评价尚在原厂EF 35mm f/1.4L USM之上,定价却仅接近原厂的EF 35mm f/2 IS USM的水平,非常让人着迷。

  2013年适马用升级了APS-C画幅定焦30mm F1.4 DC HSM (A),较之旧版边角成像有明显提升,为APS-C画幅带来了可用的大光圈标准定焦。18-35mm F1.8 DC HSM (A)是光圈最大的变焦镜头,虽然是APS-C画幅,但令人惊艳的f/1.8光圈基本让一堆新旧定焦镜头在APS-C画幅上完全失去了生命了,让人期待。

  传言适马还将在近期推出135mm F1.8 DG OS HSM和24mm f/1.4 DG HSM,都是挑战原厂镜头的重量级产品。与适马的发力相比,Canon这几年就只能说乏力了。虽然适马的镜头产品线总体还远无法与Canon EF镜头群相对比,但确实让我们看到了新的选择和希望。

4.“副厂”蔡司

  Carl Zeiss提供Distagon T* 2.8/15、Distagon T* 3.5/18、Distagon T* 2.8/21、Distagon T* 2/25、Distagon T* 2/28、Distagon T* 1.4/35、Distagon T* 2/35、Planar T* 1.4/50、Planar T* 1.4/85、Apo Sonnar T* 2/135、Makro-Planar T* 2/50、Makro-Planar T* 2/100共12款EF卡口的镜头。

  Carl Zeiss并不是“副厂”,手动镜头永远无法在功用上取代原厂EF镜头或其他副厂自动镜头,蔡司镜头是一种操作体验和画质体验。作为Canon镜头逐个挑,蔡司ZE镜头不能不提,但撞针对Zeiss手动头远不够熟悉。重要的是选择蔡司是一种摄影方式和态度,很难说出那一枚镜头更适合取代原厂产品,我们只能说两件事情:蔡司镜头不一定就代表着比原厂更高的水准;手动对焦在要求对焦精度的情况下只能选择Live View,基本抛弃了数码单反保留单反架构的主要意义,手动头更适合微单。

 

  写到这里,《Canon镜头逐个挑》就算完工了。俺知道还有图丽、三阳等等副厂没有提到,还有转接镜头没说过、还有lensbaby之类的特殊镜头没扯过、还有滤镜和镜头附件等等等等等等等等。镜头的选择范围是无止境的,几篇文字不可能穷尽,三四个月以后这版文字中提到型号也还会有升级和变化。其实俺从不觉得自己有能力替别人选定镜头,只是告诉大家俺所见识的Canon镜头现状。大家也不用尽信俺的末学陋识,无论对没有谈到的其他镜头,还是对自己最终的选择,都应该相信自己的判断。自己认为最好的,就是最好的。FIN.

MTF的辩读

佳能,佳能镜头,EF镜头
广告
· 黑光网 ·
相关阅读
雨天出机我不怕 好用防雨摄影器材推荐
硬光人像摄影实拍 适马24-105 F4镜头试用
坚不可摧—广颖电通A30 USB3.0移动硬盘评测
挑战原厂神灯 富达时Mitros+闪光灯试用
逆光人像摄影拍摄帮手 佳能热靴闪光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