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要谈的英伦女摄影师Kirsty Mitchell的摄影作品《仙境》,这是一组魔幻系列的人像大片,从2009年一直持续拍摄至今。这个系列的灵感产生于2008年,那一年摄影师的母亲因为脑瘤去世了,摄影师陷入了深深的哀思中。她不愿意也难以接受母亲一缕孤魂就此随风消散,她希望母亲离开这个世界之后还能有一个更美好的归宿。这样的情感诉求让摄影师开启了内心深藏的魔幻之门。于是,她开始在工作之余进行《仙境》的创作,先是一个月的准备与拍摄,随着夏天的悄然而至,她发现自己Hold不住了,更多的灵感与形象在脑海里摇曳生姿、大自然的缤纷美丽更是一路向她招手,于是她决定任由灵感流淌,跟随四季的更迭,持续地拍摄下去,除非脑海中浮现一个画面,明白地告诉她,这就是完结篇。
Kirsty Mitchell的《仙境》系列作品之一
这组片子给我的感觉是似曾相识,但是跟脑海中任何一个既定形象对比,又会发现似是而非。似曾相识,应该是源自对英伦文化的大印象。英国有着深厚的魔幻文化传统,这一传统大概缘自古希腊哲学,融合欧洲各种原始宗教与唯心信仰,经过吟游诗人、炼金术士、传教士、巫医、艺术家以至宫廷大臣的千百年传诵演化,并在中世纪吸收天主教文化而达到顶峰的。到了近现代,英伦魔幻文学更是大放光彩,令人目眩神迷,诞生出一大批名家名作:詹姆斯•马修•巴里和他的《小飞侠》系列;刘易斯和他的《纳尼亚》系列,托尔金和《指环王》系列,乔安妮•凯瑟琳•罗琳和《哈利•波特》系列……。成长于这样的文化背景之下,摄影师的灵感自然不会是空穴来风,我认为也只有在如此深厚的养分滋润浇灌之下,才会有《仙境》这种水准的作品绽放。
似是而非,则看出了摄影师的创意和造型功底。Kirsty Mitchell本人十分不屑复制已有的形象,她认为那样的创作空洞苍白。她直陈画面中的故事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书籍插画、诗歌、神话故事、个人经历……等。对她而言,这些形象几乎是跃然脑海中,是整个创作中最简单的部分,最难的其实是如何将创意变成现实。
Kirsty Mitchell的《仙境》系列作品之一
对于一般摄影师来说,要把这样繁复绚丽的形象落实到画面上的确很难。但是Kirsty Mitchell是个多面手。她具备10年的时装设计经验,这使得她在拍摄这一系列时如鱼得水。几乎所有的服装道具都是她带领团队亲力亲为。她的这组作品在手法上类似于执导式的时尚大片,不过比一般的时尚摄影还要繁琐,也更见造型功底,倒是后期处理要简单得多。
很少有摄影师会在个人网站上详细公开拍摄过程,有的嫌麻烦,有的自认不传之秘,需要留一手。但是Kirsty Mitchell却用不吝用大篇幅来展示她的拍摄过程,其实这里头也有个缘故。因为Kirsty Mitchell的《仙境》作品刚刚问世的时候,各种质疑纷至沓来,包括业内很多人都认为这些美轮美奂的效果不可能是真实存在的,肯定是摄影师后期处理得来的。Kirsty Mitchell也懒得跟人去打口水战,她索性将拍摄花絮记录下来,一并呈现给观众,这倒是成全了广大读者了。
该系列作品的拍摄花絮之一
相信读者于摄影都有自己的几把刷子,所以我也不班门弄斧贻笑大方了,直接上图让大家看看摄影师的拍摄过程,某些关窍所在,明眼人一看就懂。
第一组:成片+幕后
成片一
成片二
服装制作过程展示
服装制作过程展示
在拍摄现场,摄影师和助手一起布置场景
模特需要随时补妆,相机已经架好。眼尖的器材大神们,看出来这是哪部机器么?
土鳖的方法难看但是管用
拍摄间隙,模特吃起零食,魔幻剧瞬间变成穿越剧
第二组:成片+幕后
成片
男模特一经化妆,便具“稀世之俊美”
助手们也难免犯个花痴
摄影师在调整角度,现场能看到反光板,但是看不到柔光箱、外拍灯等辅助设备
摄影师本人在调整服装
服装道具的各个细节部分,极尽奢华之能事
第三组:成片+幕后
成片
这一组让我想起了暑期里蜂友在薰衣草庄园的拍摄,不爱爬梯子的摄影师不是好摄影师
强壮的男助手是女摄影师的定心丸
反光板盖头,睡得更香
局部的拍摄
局部的拍摄
第四组:成片+幕后
这是承接上一组的另一个拍摄,模特、服装、场景都没咋变。多了个道具——凳子。
成片
幕后花絮,注意模特脚下的凳子,不然裙子飞不起来,直接自挂东南枝了。到了成片中凳子当然不见踪迹,露出便是煞笔。也许是正好遮住,当然后期P掉也不是啥难事。
模特苦练身姿,力求飘逸
第五组:成片+幕后
成片
场景的搭建脉络
工人搭建场景的情形
道具的细节展示,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
上图所示的道具在电脑中设计成型,并在工厂里加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