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促成闪光灯诞生的原因是,摄影师不得不经常面对光线照度极低的环境,感光材料的敏感度直至现代才达到应对值,对于非创作型的记录,摄影师不得不寻求补光的方法。
与纪实摄影的紧密联系使得今天人们看到相机顶上挂着机载闪光灯的摄影师,仍会猜测其媒体从业性。对大部分摄影人,“闪光摄影只求记录,不讲美观”的偏见颇为深入。内置闪光灯在绝大多数时候对于摄影人来说,是不得已而为之,被迫开启闪光。在它的补光下,前景高光,背景死黑,人像摄影中还经常出现鼻子、额头蹭亮的生硬。我想从内置闪光灯说起,突破我们对它的狭隘认识,以实现从记录到创作的转换。
对内置闪光灯的创意运用,一定要建立在对摄影光线充分了解基础上。可以参见几个月前我所说的“光线就是创造力”。我们总听到一些摄影人对“侧逆光”“逆光”的强调,那是因为大角度光线总是能深化画面的层次,增强立体的影调透视。对于表现集中于垂直面上的人像主体,可不是想表现就能表现出来。教条的执行逆光往往得到人物曝光严重不足或背景高光溢出的画面。
人物题材和风景题材存在极大不同,这里的分析,是指风光的兴趣点不是单一的几种在垂直面,风景的细节并未全部成为背光部分。除了让人躺下,你很难找到其他办法解决如上例图的大光比问题。内置闪光灯就是从根本上解决光比过大的办法。这时候你完全不用担心“前景高光”的缺陷,那是弱光下独有的,因靠近光源的被摄物亮度远远高于仅受微弱环境光照明的其他元素,对比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反差。而逆光时分背景被充分的光线照射。
使用内置闪光灯补光不是简单弹出灯头。尽管我们的内置灯是TTL方式,它的补光强度却不是每每准确。同时相机本身的测光也是控制画面的关键所在。逆光时使用点测光,依背景而定得到前景不足,以前景则得到背景过度,在使用闪光灯时该以哪里为测光依据点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很多教材中探讨过对亮部、暗部分别测光,按照比例分配加权运算,颇为复杂。我们这里只谈两种处理手法:第一,使用评价测光方式,只有评价测光才是与内置闪光灯(ttl外置闪光灯)完全联动,再依据所得画面亮度做出曝光补偿和闪光补偿;第二,点测光测量背景,增加一档曝光使其曝光过度,同时使用闪光补偿控制发光输出。
和该方法相同的是,在钟爱上方湛蓝天空时,可以用内置闪光灯,通过测光与闪光补偿实现人物和天空的同时展现。
逆光人像、以天空为背景的人像,使用闪光灯补光拍摄之所以能呈现极具魅力的作品,在于充足的光线赋予了曝光有力的支持,补光物体在画面中所表现出的亮度又使它成为画面中最抢眼球的元素。
导致我们拒绝闪光灯的第二因素是,它所发出的光线颜色太过“标准”。我的意思是色温。在暖调的黄昏、冷调的夜晚,它补充的前景照明光线总是显得那么怪异。一个简单的色温附件就能帮你解决全部问题。它还能使原本的硬光变得柔和,解决背后的阴影问题。
也可以不借助附件手段纯以技术解决。这里面要谈到闪光摄影的尴尬之三。前景亮背景暗,反差之大的原因是我们使用了高速的快门和低级的感光度,依靠环境光照明的背景反射光,在整个曝光中几乎忽略不计。改变固化的闪光摄影思路,在创作时使用相对慢速的快门,如勉强端稳的1/30,略高的ISO如400,再配合不那么强烈的闪光。背景的曝光度得以提高,伴随着环境光给予主体一定的照明,闪光灯的补光只是起到了凝固瞬间的辅助作用。但一定要记住,在这种情况下应使用后帘闪光模式,主体才能保证足够的清晰。至于背景,管它呢,如果失去清晰度,更像是抽象风格。从这里你可以提炼出夜景人像的拍摄手法原理。
闪光灯的补光不应狭隘的理解为不得已而为之的弱光下,前文中所叙述的补光都是真正意义上的曝光,另一个层面,闪光补光还蕴藏了眼神光补充的作用。你没发现,使用闪光灯的时候,正对着镜头的眼睛都显得异常有神吗?你可以在任何时候使用它,甚至是不缺乏光线时,极大降低功率营造眼神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