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离不开光线,有光才有影像。因此,如何利用光与影的关系来构成影像和影调,是摄影创作中的重点。生活中的自然光来自太阳光,对于投射在被摄体上的光线,因方向和角度不同,不只是阴影的位置和面积会随之改变,被摄体的形象、影调和色调也会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因此,选择适当的光线塑造被摄体,也是从事摄影创作的第一步。接下来,就为大家分享一篇“掌握光线特点 成为现场用光大师”的摄影教程,喜欢的朋友可以借鉴一下。
利用直射光造型的明暗特性,可以通过高光和阴影为拍摄场景营造天然的画框
自然界光线的特点
在晴朗的天气条件下,阳光直接照射到被摄体,在受光面产生明亮的影调,非直接受光面则形成明显的阴影,我们把这种光线它叫做直射光。光线的选择,对刻画被摄对象的形状,体积、质地、轮廊等外部特征具有重要意义。在这种照明光线下、由于受光面与阴影面之间有一定的明暗反差,比较容易表现出被摄者的立体形态,而且光线的造型效果比较硬朗。在直射光照射下的物体反差较大,因此不适合表现被摄体的细节。
利用清晨方向感强烈的直射光,拍摄山谷中的村庄
要了解光线的特征,首先要除去色彩的影响,在这幅将彩色转为黑白的照片中,可以看出照片的对比度较大。对比度是指照片最亮和最暗之间的区域之间的比率,比值越大,从黑到白的渐变层次就越多,从而色彩表现越丰富。对比度对视觉效果的影响非常关键,一般来说对比度越大,照片细节越清晰醒目,色彩也越鲜明艳丽;而对比度小,则会让整个画面都灰蒙蒙的。高对比度对于图像的清晰度、细节表现、灰度层次表现都有很大帮助。对比度越高图像效果越好,色彩会更饱和,反之对比度低则画面会显得模糊,色彩也不鲜明。
上下两部分为暗部区域,中间的房子最亮处为高光区域
直射光是方向性最强的光线,它可以使画面产生明显的明暗反差,也就是分明的亮部区域和暗部区域。被直射光直接投射到的亮部区域景物(照片中的木屋)可以得到清晰的呈现,色彩的表现也比较好。在没有被光线照射到的区域称为阴影区域,摄影师可以通过阴影(照片下方的土地)来掩饰这些区域内的景物,利用明暗对比的手法,更好的突出位于亮部区域的画面主体。
直射光照明下的画面反差强烈,高光明亮耀眼,阴影中的细节很难分辨
利用漫射光拍摄大象雕塑,照片中的影调柔和,不同区域的亮度差别很小
在多云或阴天时,户室外的光线通常变得柔和均匀,这就是漫射光照射的结果。当一束平行光触及光滑物体表面时,光线则发生规律性反射,反射后的光线也相互平行,这种规律性反射称为光的单向反射或镜面反射。但物体的光滑程度是相对的,而一般物体的表面多粗糙不平,入射线虽然为平行光线,但反射后的光线则向各个方向分散,此种现象为光的漫反射,当被摄物体的光照来源于漫反射光时,质感就会变得均匀,明暗反差变小。
漫射光照明下,照片的影调相对平淡,光感相对柔和
漫射光光线条件与直射光完全不同,它不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在呈现景物的质地上更为具体。因为,光线整个自然界中的经过充分的漫反射,光与影的勾勒效果变弱,照片中没有明显的高光区域和阴影区域,可以更好地展现被摄物体或场景的全貌。同时,由于光照柔和,被摄物体表面的没有强烈反光的干扰,因此对于色彩的高饱和呈现更加有利。这就是,为什么很多风光摄影师为了获得色彩鲜艳的照片,而使用偏振镜来去除直射光条件下景物表面反光的原因。对于刚入门的摄影爱好者,漫射光下的曝光控制相比直射光更容易,使用平均测光就可以应付大部分拍摄题材,得到的照片上曝光误差也比较小。
形成漫射光的漫反射原理图,下部为粗糙的表面,例如墙面等
漫反射是指光线被粗糙表面无规则地向各个方向反射的现象。很多物体,如植物、墙壁、衣服等,其表面粗看起来似乎是平滑,但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就会看到其表面是凹凸不平的,所以本来是平行的太阳光被这些表面反射后,就弥漫地射向不同方向。人眼之所以能看清物体的全貌,主要是靠漫反射光在眼内的成像。如是全部单向反射的物体表面,不但看不清物体的外貌,还会引起某一方向上的眩光干扰现象。
运用光影的表现力
夕阳西下后暮色降临时,柔和的漫射光让照片看上去舒缓安逸
在柔和的漫射光下拍摄暮色美景,照片会给人一种舒缓、安逸的感觉。我们在谈论数码照片时,不仅要关注光圈、快门、感光度、白平衡等参数,更重要的是对照片内容和的理解,对景物表达的见解。对于光线的使用,要在掌握其基本规律的基础上,了解更多的使用案例和技巧,这样才能加以组合,在未来的拍摄中灵活地运用。
合理运用逆光和景物遮挡手法,可以营造绚烂的透光效果
在多云伴风或者雨过刚要天晴的时候,如果眼前是一片空旷地,经常可以看到云间一缕缕阳光以光柱的形式投射到地面及其他景物上,通常能完美地捕捉到这种景象的照片都非常壮观。这张照片拍摄于新疆的牧场,摄影师在林间小径旁等待马队的通过,刚好阳光从树叶间的缝隙透过,形成一缕缕精彩的光柱,带给人一种阳光和活力。
清晨时分,在直射光照射不太强烈时,通过逆光拍摄地面的植物,通过控制曝光可以获得边光的镶嵌效果
在清晨和傍晚十分,依靠多变的光影组合和自然界完美的光影反差,为摄影创作提供了诸多有利条件。可以说,摄影师不光是一个技术能手,还要是一个勤劳的探险家。这张逆光的照片你拍摄于高原草甸,日出不久后直射光照透可野草的边缘,同时大量的漫射光为草的正面起到了补光作用,这样我们才能在照片中看到这些丰富色彩。
在逆光拍摄时寻找轮廓抽象的前景后,针对背景中的天色曝光,拍摄剪影照片
形态明显但没有影调细节的黑影象称为剪影,一般会出现在亮背景衬托下的黑暗暗主体拍摄场景中,剪影画面的形象表现力取决于形象动作的鲜明轮廓。在这张照片中,摄影师借着暮色爬上一片山冈,在拍摄夕阳的时候无意中发现几支昂首向前的山羊,于是在对天空的暗部测光后,锁定曝光值对山羊对焦并拍摄。
将部分主光源纳入到取景框中,可以拍摄出光晕效果、注意主光源不可以过于强烈,
同时尽量避免使用长焦镜头拍摄这种效果,否则容易烧毁数码单反相机的感光元件,以及灼伤眼睛
所有镜头在它们传输影像的过程中都会受到某些非理想性因素的影响而使光线误差偏转造成的像差,这里介绍的一种像差叫做眩光。数码单反相机镜头是由许多片单独的玻璃透镜安装在一起组合而成的,这些玻璃透镜叫做透镜单元。明亮的光线通过镜头时,一部分光线就会被这些透镜单元的各个表面反射回去。这种内部的反射能够引起一种幻影,并像影像一样出现在最后的照片上,例如出现在照片中间的半圆和右下角的晕影,看上去就像一个道道彩虹。这种效果虽然是一种成像偏差,但偶尔出现在画面中可以展现太阳的光感,以及身临其境的视觉感受。
利用处在阴影中的河面为基底,将处于高光的山体映衬在其中,可以形成绚丽的倒影效果
什么时候才能拍摄到精彩的倒影呢?当倒映的主体受到较强的光照时,而反光的镜面受到的光照较小时,就会形成强烈的反光效果。就像我们照镜子时,通常要用灯光照着自己,镜子里映衬的才更加清晰,相反用灯光照射镜子,而自己处于黑暗中,那么镜中的影子就非常微弱了。这张拍摄于四川九寨沟的风光照片中,摄影师在海子的岸边,将高光的山峦以倒影的形式融合在水潭中,并以水潭中的怪石和水生植物来映衬,达到合二为一的效果。
通过强烈的直射光,拍摄颜色界限分明和线条清晰的主体和投影,可以充分表现静物的结构和颜色
当直射光被物体遮挡后,就会在遮挡物的背面形成强烈的阴影。人们常把摄影形容为使用光影来作画,这里提到的影就是阴影。巧妙使用阴影,可以在照片中增加兴趣点,并且可以扩展被摄物的结构特征,表现更加抽象。这里,摄影师在少有人经过的过街天桥,拍了太阳光照的射护栏及其投下的阴影,而远处的空缺处,是一栋玻璃外立面的建筑。在拍摄时,为了夸张表现栏杆和阴影的结构,摄影师使用了超广角镜头,凑近栏杆和阴影拍摄,因此在画面中可以产生近大远小的夸张透视效果。在直射光的作用下,建筑的表面也显得凹凸有致,正面受光部分亮度较高,而阴影部分虽然少暗淡,但是细节依然丰富。
在日落前通过逆光角度拍摄,可以获得暖色调的特殊气氛
利用多变的自然光,不仅可以拍摄清晰的画面,有时也可以用来营造温暖、冷酷、祥和等氛围。直射光下,光线的方向性强,通过变换构图和拍摄角度,最容易营造不同的氛围。这张鹤群的照片在拍摄时就是运用了日落前1小时的太阳光,摄影师逆光拍摄,让照片中显得气氛温暖而和谐,这相比使用顺光拍摄的写实照片更有感染力。
风光照片中丰富的中间调会蕴含大量画面细节,增加照片的可读性
在拍摄风光照片时,对于画面中间调的把握非常重要。对于这张在坝上拍摄的照片,摄影师为了将色彩和层次进行最佳的记录,在曝光时较少采用过亮的天空部分,而将曝光重点集中在湖水及对岸的红色树丛上,让照片以丰富的中间调传达给观赏者饱满、厚重的色彩与细节。
利用色温对比及光影对比作为照片的亮点
利用色温进行摄影创作是数码单反相机的天生的优势。要在照片中产生色彩对比,除了拍摄题材本身的色彩外,最常用的就是使用阴影和受光部分的色温对比。这张照片在拍摄时,即将下山的夕阳把最后一缕暖色光线投射在了扎龙湿地中看鹤人居住的的小房子上,而画面下三分之一的阴影中则充满了冷蓝色,与之形成强烈对比。
总结:
太阳从日出到日落,一分一秒都在改变位置,因此,照射在被摄体上的光也会随着太阳位置的推移而不断改变角度。随着角度的改变,被摄体表面的质感描写,阴影的均衡都会直接影响整体的表现效果。摄影师唯有仔细观察不同季节、不同天候、不同时间、不同方向和角度的光线的微妙变化,以及能在画面中出现的情绪效果,才能更好地根据表现主题和构思来灵活运用光线,成为拍摄现场的用光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