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权转载于公众号:印客美学
未经授权不得二次转载
从古装丑男101,到小潘潘演绎“夹子音版黄梅戏”,再到“佛媛”的短暂出圈……这段时间各种各样的古典的旗号层出不穷,想分一杯羹却收到了网友密密麻麻的吐槽。
为什么大家的不满会在这个节点集中爆发?不满的背后又是什么?
-01-
精致=美?
不管是《大宋宫词》还是《骊歌行》,即便导演、演员全是好牌,最后都难逃一扑。
《大宋宫词》对《韩熙载夜宴图》的家宴场景的还原堪称一绝,但即便下了如此血本,豆瓣评分仍然只有3.7。
更让人疑惑的是,这些剧在宣发都是清一色强调美术制作和服化道设计。
原地搭建古代实景,纯手工定制衣服,十几个师傅用上百个小时人工绣花……仿佛没了这些就不叫古装剧了。
更明显的是妆容,都是一水儿的韩式平眉、浓睫毛、豆沙色珊瑚色口红,脱下戏服就能跟现代戏无缝对接。
服化道要精致,也要还原,但归根结底它们只是“皮相”,最终的作用是凸显人物的身份和性格,一部剧里有那么多人物,他们性格各不相同,造型就应该有所区别。
千篇一律、同一个模子画出来的,不可能适合所有人。
这里不得不提到87版《红楼梦》。
大观园里几十个女性角色,如何让观众一眼看出谁是谁?
一靠服装,二靠妆容。
比如看似最简单的,眉毛。
林黛玉的眉毛是:“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但罥烟眉到底长什么样谁也不知道。
化妆设计师杨树云结合林黛玉身体怯弱,寄人篱下又性格孤傲的特点,为她设计出了前高后低、又细又柔的八字愁眉形状。
在衣服的选取上,87版《红楼梦》一共设计了2700多套服装,每一套都是为角色量身打造。
出场时,林黛玉穿着的是白色交领配紫色下裙,绣花以淡雅的梅兰竹菊为主。
她在剧中44套衣服大多以暗竹纹样为主,目的是突出她的不染凡尘,孤冷高洁。直到临死,才将其服装上的纹样由暗竹改为了兰花,暗含角色的命运。
诚然服化道是一部剧的颜面,先见皮,再见骨,优秀的戏剧美术能提升整部剧的审美高度。
但是,再好的皮也是为了衬托内在的骨,这才是真正的东方美学。
《洛神水赋》里的那支“水下飞天”舞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这一段唯美曼妙的水下舞蹈,再现了曹植的名篇——《洛神赋》,“转眄流精,光润玉颜”“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
加点“国粹”就高级了?
前段时间,抖音网红小潘潘发布了《女驸马》的翻唱短视频。
在唱法上,小潘潘用流行唱法代替了原作的乡野气息唱腔,将所有字的读音从方言转成了普通话。
在表情动作上,小潘潘也运用了不少扭头和挑眉,引起了网友不小的争议。
其实小潘潘被批评并不是因为她编改了黄梅戏的片段,而是因为她在改编时不考虑黄梅戏本身的特点,自主改编使其显得过于媚俗。
“戏曲+流行”的混搭和改编从很早之前就有了,现在很多歌曲也经常加入戏腔以此来凸显自己的“戏味儿”,增加中国风。
但是戏曲不同于流行,它是有一定门槛的。
如果没有一定的戏曲功底,只是单纯掐尖着嗓子发声,听起来非但没有任何美感,还会让人觉得刺耳,但只要做好了就会非常吸引人。
京剧演员果小菁就是如此,她将传统京剧用年轻的方式展现出来,一边拧魔方,一边唱着著名的《苏三起解》。
黄梅戏在抖音火了之后,她还来了一段致敬经典的“京剧味黄梅戏”,虽然是两个剧种,但听起来毫不违和,网友这么评价她——“染着最炫的发色,蹦着最酷的迪,唱着最国粹的京剧”。
只有对东方文化充满敬畏,才能自主演绎自己的色彩。
-03-
什么才是东方美?
现代以来,西方美学长期占据C位。说到美人之美,是感官所见的beauty,说到美物之美,则是心理所感的aesthetics。
但在东方美学中,则另有一番宗法。
它美在形神,也美在气韵。
这种形神来自一种珍贵的安全感。不锐利,不慌张,不用急着大张旗鼓地表演,无需伸出锋利的指爪,去抓住别人的眼球。
这种气韵源于深深的愉悦和满足。人当如玉,温润而泽,清辉自守,无需外求,因为谁也夺不走属于我的那点光辉。
东方之美,从来不在皮肉表象,而是形貌交融在精神力量之中,“别让东方美只活在历史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