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为何“如果员工感恩于我,一定是我错了!”
2018-08-02 16:49:30
中外企业管理杂志    

  在不少民营企业里,“煽情式”管理大行其道,管理者推行国学、感恩文化,大谈奉献、牺牲,却无视“权、责、利”。双童吸管董事长楼仲平认为,这突破了经济管理中的底层逻辑——规则意识。

  如果我们的经营者、创业者,一味地希望通过孝道、善行的引导,来解决企业中的经验和管理问题。

  楼仲平说:“我觉得你走歪了!”
 

 

  1杜绝煽情式管理,长期效果要靠明确的“责权利”

  中国人从来都觉得,规则是人设定的,是为人服务的。规则也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环境的改变而有所变通,这种观念深入人心。

  但在西方人眼里:规则高于一切。所谓的圣经,旧约是希伯来人与上帝的约定。约定就是契约,而上帝只是一个神化缔约对象而已。有一个神在**我,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所以,东西方人形成一个非常大的对照。中国人似乎只要站在“道德高地”,往往就可以居高临下而无往不胜。

  尤其是企业管理者喜欢把道德、诚信、人品、忠诚挂在嘴上,对员工说教。然而,在这种“重德文化”下,企业反而容易忽视规则和契约。以至于“煽情式”管理大行其道,管理者大谈牺牲奉献、感恩付出、至善大爱,却无视“责、权、利”。中国自古也倡导诚信和道德,但基本靠内心良善的意识唤醒、而非外在的规则。

  然而,这种人性中的“情怀”只能短期激发,如果长期靠情怀,一定会出现精神麻痹。

  2任正非说:如果员工感恩于我,一定是我错了

  前年,任正非曾说过:“如果员工感恩于我,那一定是我错了。”

  这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极为反常的一句话。但是剖析这句话的深层原理,任正非的意思实则是:企业是一个运行当中的商业团体,它的本质是建立在“责权利”平等上的。

  如果员工觉得每天都被感动,那说明什么?

  那一定是公司给的钱多了,员工值不了这个价。我老板多给他了嘛,对他太好了嘛。破坏了什么?破坏了商业交换当中的平等原则,破坏了“权责利”平衡。

  因为你可以不劳而获,你可以理直气壮,甚至说我们既然是一家人,为什么你任正非拿那么多,我为什么拿这么少?明明可以靠制度却非要跟员工谈人情。

  任正非的规则意识,是建立在科学的机理之上,从而突破道德制约的一种认知。

  既然员工和企业是一种契约关系,员工付出劳动,企业给予报酬,强调感恩往往是本末倒置。实际上是企业用虚无缥缈的道德去“绑架”员工。

  所以,华为是一家极为西方、理性的,遵循科学管理原则的企业。华为的高速成长很能说明问题。

  3用“利他”交换“利己”

  道德真不是靠喊出来的,而是通过事务性积累获得的。西方管理更多强调“人性关怀”,追求“自知”,从而做到“自律”。

  在双童,很多员工的小孩成群结队地在食堂吃饭。但这并不表达我对他们的善心和爱心。

  我更多是基于一种人性关怀,基于一种平常心,希望为他们解决留守儿童、夫妻两地分居、农民工群体吃饭的问题。通过这些关怀,释放员工人性中的力量,从而为企业更好地服务。

  也就是你用“利他”去交换“利己”,本质还是商业,还是西方理性科学当中的规则和规范。我无非就是用中国人的感性思维,来解决群体当中的人际关系问题。

  如果你解决了员工的困难,在未来某个时刻,一定会获得他们的回馈。这种关系本质上又是一个商业交换。
 
  *后,我提出三点:

  1、“理性思维”并非不讲情理的冷血思维;

  2、对待员工,要求“职业化”而非“道德绑架”;
  
  3、从“管人”回归到“管事”。
 

 

民营企业
广告
· 黑光网 ·
相关阅读
未来,“服务精神”成为企业比拼的关键
如何从面试*大程度选拔出**人才?
“千年老二”活得滋润的战略逻辑
企业管理的几个误区
职场差距是如何被一步步拉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