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别让企业形象成为品牌拼图
2011-05-12 11:11:08
黑光网    

  企业品牌分很多方面,但并不意味着品牌建设也是割裂的。不然就像一张拼图,一片坏了,整个画面就没法看了。

  过去的一年,企业界丑闻不断。


  一度被管理界顶礼膜拜、创造了“丰田模式”的丰田汽车在美国和其他市场攻城略地,成为汽车产业的“一哥”后不久,却陷入了因产品质量问题引发的“踏板门”事件。掌门人丰田章一男在美国国会召开的批斗会上痛哭流涕,之后又马不停蹄飞往北京向中国消费者鞠躬致歉。

  在中国拥有数十万员工、为全世界制造先进电子消费品的富士康,出现员工十三连跳的“跳楼门”事件震惊全世界。这使富士康成为“血汗工厂”的代名词,其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受到全方位质疑。老板郭台铭在血的事实面前,终于开始检讨企业的深层次问题,亡羊补牢,员工加薪、企业内迁、邀请心理专家进厂。自杀潮虽然得到了遏制,但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需要多年才能恢复。

  靠营销起家、最善于利用传播的乳品生产企业蒙牛,在经历了三聚氰胺事件后不久,又卷入“诬陷门”事件。曾经被奉为营销人士经典的蒙牛模式在一连串的丑闻下,头上的光环消失殆尽。虽然试图以“员工的个人行为”作为开脱,但如此难以说服任何一个成年人的苍白解释,已经无法挽回多年来赢得的声誉。

  被称为“打工皇帝”的唐骏,已经成功地将自己塑造成“中国梦”的典范、青年人可以复制的楷模之后,因为一张野鸡大学的文凭,成为被嘲讽的对象,多年刻意营造出的完美形象轰然倒塌。他所任职的新华都集团,也因此受到牵连,其老板陈发树刚刚被唐骏营造出的“慈善家”形象也千疮百孔。

  企业塑造一个良好的公众形象需要数十年的时间,而坍塌只需要几天。
 
  别让企业品牌“裸奔”
 
  在众多公司丑闻中,我之所以选出了以上四件,不仅仅是因为这四个事件所产生的巨大社会影响,也不仅仅因为这四个事件给企业声誉带来的巨大损害,我更看重的是这四个事件之间的相关性。这些事件发端于企业各个不同的环节上,看似缘于企业不同部门的疏漏,体现的却是对企业公众形象的总体损害。

  同时,我也不想讨论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事件,以及今后如何避免类似的事情发生。我想讨论的是,当事情发生后,作为企业的最高决策部门(而不仅仅是公关部门)如何看待并应对这些事件所产生的恶劣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企业形象的负面影响,并进一步通过传播手段重新塑造受损的企业形象。

  丰田“踏板门”事件的事故源头是生产部门,是一起典型的质量事故。当质量事故接连产生,最终导致多人死亡的极端事故发生后,最终演变成了损害整个企业形象的公众事件。富士康“跳楼门”事件的源头应该归结到人力资源部门,当跳楼不再成为个案,而是接二连三地发生后,也演变成损害整个企业形象的公众事件。蒙牛“诬陷门”事件的源头在营销部门,当事件的恶劣程度超出人们所能接受的道德底线时,同样演变成损害整个公司形象的公众事件。而唐骏“学历门”事件,源于企业经理人个人的疏漏,当与其之前标榜的完美形象产生巨大落差时,也  必然演变成损害整个公司形象的公众事件。

  搞营销的人喜欢用“品牌”来代替“形象”,描述企业、产品和消费者的关系。但他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现实——在信息社会,企业已经进入“全裸”时代,企业早已不仅仅是相对于其消费者和产业链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一种存在,而是一种之于所有社会公众的存在。那种通过信息不对称,向消费者或公众有选择的传递特定信息,从而树立“品牌”的理论已经在实践中到处碰壁,并且给不少企业带来了麻烦和声誉上的重大损害。
  
  别把企业品牌拆散
 

  按照“品牌”理论,丰田“踏板门”属于“产品品牌”范畴,富士康“跳楼门”属于“雇主品牌”范畴,蒙牛“诬陷门”属于“企业品牌”范畴,唐骏“学历门”属于企业家“个人品牌”范畴。企业往往在职能设置上归口不同的部门管理。产品品牌归市场营销部门、雇主品牌归人力资源部门、企业品牌归公共关系部门、企业家个人品牌归公共关系或老板办公室。在不少企业内部,在管理职能的划分上模糊不清,互相沟通不足,各自为政,出现问题时往往导致反应迟缓,错过了缓解危机的***时机。

  以丰田“踏板门”和富士康“跳楼门”为例。问题已经出现很久,但公共关系部门迟迟没有应对措施,没有和媒体的有效沟通,抱有侥幸心理,希望通过掩盖来解决问题。结果导致爆炸性事件的发生,演变成难以收拾的局面。

  再来看蒙牛的“诬陷门”。由于采用事业部制,产品经理直接面对媒体,在绩效考核等利益的驱使下,基层营销人员胡作非为,其传播路径完全不受公共关系部门的约束,缺乏对风险的评估机制。虽然蒙牛一贯凶猛的传播手段已经成为一种企业文化,但如果稍有传播常识的专业人员对其营销方案有所监控,也不至于犯下如此低级又恶劣的错误。

  其实,“品牌建设”也好,“形象塑造与传播”也好,其根本目标是为销售服务的。在内部管理上人为的予以割裂,也许会带来效率上的提高。但在信息时代,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大隐患。对于现在的企业来说,良好的企业形象已经是关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命脉。整合内部资源,建立对企业形象全方位、系统化的打造流程和处理机制,是成长中的中国企业需要直接面对的课题。
 
  品牌极化:高端奢华与平价时尚共舞
 
  消费者的这两种心理满足方式——虚荣与实惠,促使消费者行为呈现古怪而有趣的现象,即追逐***品的同时也会货比“千”家,寻求最物美价廉的商品。

  最近,发现办公室的快递变成了凡客诚品专区,同事们凑在一起最热衷于边翻看凡客***的宣传小册子边分享最近在凡客诚品淘到的便宜好东西。最有煽动性的推销莫过于一群女人带着无比满足无比向往的神情,兴高采烈的讨论一件事物。光是想想这场景,也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是什么能让女人们如此着迷?——凡客诚品,一个以男士衬衫网购起家,如今发展到拥有6大类2万种品牌、2010年总销售额预期突破20亿元的草根品牌。如此火爆,以至于在同事随口说了句“这年头谁还没在凡客买过东西”的时候,我认真地反省到自己OUT了。

  在低价时尚令人如此着迷的同时,***品市场也在迅猛扩张。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品消费国家,仅次于日本。在金融危机背景下,2009年中国***品市场销售额同比仍增长12%,而全球***品销售额同比下降8%。***品消费不再集中于少数富人,也不再集中于一线城市。对***品的向往,已经随中国的经济发展蔓延到越来越多的人心里。这种消费行为的分层,使得国内品牌市场正呈现越来越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
 
  面子消费观与里子消费论
 
  无论是价格不菲的***服装还是凡客诚品29元的T恤,消费者买的只是同一样东西,那就是心理满足——得到虚荣或得到实惠。

  要使消费者得到心理满足,商品的价格必须符合消费者的心理价位。能够显示其拥有者身份地位、生活品味的产品,消费者就会将其心理价位定高。且实际价格越高,越能体现其拥有者的可炫耀程度,相应的,如果产品的主要功能是自身使用,而万作为身份地位等外在条件的象征,那么消费者就会将其心理价位调低。且实际价格越低,越能体现消费者自身购买到高性价比物品的能力。

  消费者的这两种心理满足方式——虚荣与实惠,促使消费者行为呈现古怪而有趣的现象,即追逐***品的同时也会货比“千”家,寻求最物美价廉的商品。在这个张扬个性的年代,谁不想同时拥有称心如意以及与众不同?但是,物质的极大丰富又不能满足消费者的这种独占心理。既然如此,他们索性花最少的钱购得大家都能拥有的产品,抑或宁愿花大价钱买一件不是谁都能拥有的产品。

  留给商家的问题是要选择把商品卖给虚荣还是卖给实惠:要么将利润压低,薄利多销,以量取胜,要么将产品附加值做足,提高身价,坐等拥护。
 
  平价时尚的疯狂
 
  平价品牌围绕着时尚、快速和平价的商业理念运转。不论是中国的凡客诚品,还是瑞典的H&M、日本的优衣库,这些平价时尚品牌以其**的时尚反应、二流的质量、三流的价格吸引了大批忠实Fans,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股平价消费风暴。除了世界范围内的大规模开店,这些平日里走平民化消费路线的品牌与***设计师更是频频触电,让消费者能以低廉的价格买到最IN的商品,充分满足了消费者追求实惠的心理需求。

  以LANVIN FOR H&M为例,LANVIN FOR H&M度身打造的***系列登陆全球指定的约200家H&M专卖店。此***系列尽现LANVIN设计精髓,让每个人的时尚与奢华梦想成真。虽然倡导“不引导流行,而是将流行普及化”的观点,但“名师加盟、名模代言、明星捧场、限量版”等高调的品牌宣传手段,让原本定位于平价时尚的“时装杀手”们得以与Gucci、Prada等***品牌比肩,让品牌的知名度和销售数字极速攀升。对于此次和H&M的牵手,LANVIN艺术总监Alber Elbaz表示:“今时***,何谓奢华?奢华可以兼具限量感与平民化、独特而又平易近人吗?应该如何向大众诠释奢华的精髓?我们身处的世界越发瞬息万变,我也越发频繁地如此自问。设计师的作品通常以迎合一部分群体的需求为主,然而我此次为H&M的独创系列却在尝试向大众诠释奢华理念、让普通人的奢华梦想成真。对我而言,这是个从头学习的过程。”
 
  趋于***的奢华
 
  一份由罗德公关最近出炉的《2010中国奢华品报告》显示,2010年消费者考虑购买的奢华品价格涨势不断,中国区的涨幅尤为明显。如此局面不由得让人困惑,美国的失业率屡创新高,欧洲时不时传出主权债务危机的消息,发源于欧美的各大品牌为何如此自信?

  中国人对***品的消费心理有两个特点:其一是“爱面子”。人们希望靠炫耀性消费来赢得尊重,而且高达半数的***品消费都被用作礼品,其二是“非理性”。很多一掷千金的中国消费者并不懂得品牌背后文化及艺术内涵,他们根本不把一件***品少则几百、多则数千的价格涨幅当回事。面对如此强劲的市场,***品牌无不抓紧“东进”,涨价也不再是个有风险的决定。除此之外,西方***品也开始迎合中国人口味。例如2010年是中国虎年,宝马公司引入了***于在中国销售的M3“老虎”轿车,法拉利也推出一款青花瓷版跑车,法国爱马仕皮具专门针对中国市场创立了一个下属品牌。各大***品牌对中国市场的重视,足见中国***品消费能力之强。

  面对巨大的***品市场,原本就定位于高端的一些民族品牌也开始采取行动,以提升自身品牌价值,争取从***品市场分一杯羹。以国内的高端白酒市场为例:五粮液、茅台近年来频繁大幅度涨价,成了名副其实的酒中***品。而五粮液也公开表示涨价的理南之一是“为满足消费者身份需求”。成都矩道经营管理研究所钟良表示:五粮液、茅台代表中国****别的白酒,代表世界酿酒的最高水平,其品质无与伦比。而鉴于白酒产能的限制,它们不可能无限制地生产产品,满足不了市场的强烈需求,因此提价是正常的。
 
  急需转型的中端
 
  中端品牌,意味着你既不能完全满足消费者的虚荣又不能提供足够的实惠。以这样的尴尬立场,是无法满足这群精打细算又无比虚荣的消费者的。更何况,如今奥特莱斯商场火爆异常,***打折商品的诱惑实在难挡,它会消耗中端品牌原本就不多的目标消费者。祸不单行,精仿山寨产品的横行使很多消费者宁愿花与中等品牌价位同等的价钱买个***的设计。因此,中端品牌应认清形势,适时转型。

  接下来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转型。现今中国多数企业的盈利模式是以低端产品抢占市场份额,以高端产品实现盈利,且产品价值越高利润也越高。中端品牌若想向下转型,必然要面临低价竞争的挑战。而这种低价竞争可能是不正当的,甚至是以牺牲品牌塑造为代价的。以中国糖业为例,福建、广东有很多乡镇企业糖果厂,他们拥有广泛的批发渠道,不用做广告也不做品牌,直接通过渠道对全国市场进行渗透。由于推广成本较低,这些企业把产品的价格定得很低,造成了激烈的价格竞争。这种低价策略甚至把香港知名的太古糖业从大陆赶了出去。因此,要让中端品牌向下转型,主打低端消费市场是不切实际的。也就是说,中端品牌要想立足于竞争激烈的消费市场,必须向上打通渠道,寻求提升品牌价值的方法。

  ***品牌专家许广崇认为,中端品牌想避免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实现质的飞跃,应从五个层面来开展自身品牌转型与跨越的演绎:第一、整合品牌资源,全面导入形象识别系统,第二、整合传播资源,以点带面实现高效传达,第三、整台社会资源,公益形象树立品牌诚信,第四、整合人力资源,打造团队保证品牌发展,第五、整合产品资源,培养产品核心竞争能力。尤其是在产品同质化严重的今天,提升产品自身科技含量、开发独特工艺技术,已成为中端品牌跻身高端行列的必要因素。

  总之,在这个消费分层的时代,每个品牌都应在两极分化的大势里认清自我定位。只有根据消费者行为心理的变化及时做出品牌调整,才能符合越来越精明的消费者的要求。这样的品牌才具有长久生命力。

影楼管理
广告
· 黑光网 ·
相关阅读
小影楼如何做品牌:突显产品差异
天下***!影楼营销术
影楼门市:对待刁难客户如何欲擒故纵?
影楼经营十项禁忌
企业***利润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