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消费者心态,奇妙的“撒娇式营销”
2019-07-02 16:45:21
人像摄影
营销是什么?这个词显得那么专业,那么具有科学气质,实际上从古到今,营销并非什么新鲜事物,而是人类活动的一种必然。水浒故事里的王婆(好像有很多个王婆),从潘金莲误打西门庆这件生活琐事中看出了营销的可能性,于是安排了一场旨在为自己谋取利益的通奸活动。这就是营销,而这场营销的关键,在于主持人王婆的主观能力。她对社会的了解和对人性的观察力帮了忙,从简单事物中发现了商机,如放在现代社会,王婆必然可做大型企业的营销总监。
营销固然有其规则,但灵感往往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这里有一则旧闻,引用在下:
内衣品牌黛安芬(Triumph)在日本推出一项“撒娇模式”:女性可以在其网站上挑选喜爱的商品放入“撒娇购物车”,填好自己的收件地址,然后由系统发送到男友邮箱。男友可以选择付款还是拒绝。八成的男人会付款。据称这个“撒娇功能”很受女性欢迎……
这一由灵感激发的营销活动,我们姑且称之为“撒娇营销”吧,抓住了社会心态中的关键点:这个世界上,有许多明明不合道理,更加不合逻辑,但也不得不“照此办理”的场合存在,如果你能找到它们,你就是赢家了。
“撒娇模式”的奇妙之处在于,它把玩闹行为在无意间引导为消费行为,其间的转换如此巧妙,恰如美女在你面前撒娇,明知其中有诈,桃花面后面可能是张鬼脸,但你也不由得上钩而去。
值得注意的是,“撒娇模式”并非一次性的噱头,用完就可以舍弃。相反,这种方法具有成为常态的可能性,因为,撒娇模式本身并无欺诈行为,并不是可怕的“画皮”,它仅仅利用了人类的心理弱点,将普通的网络营销方式进行了拓展。
我们没有确切的统计数据,说明这种方式到底可以带来多少订单的提升,但可以肯定是,它对原有的网购订单模式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总体来看,这种模式具有进一步演化而成熟的可能性。
从这个例子可以引申:营销,在实质上并非简单的花样和噱头,而是建立在市场分析和社会消费心态研究基础上的“科学”性活动。创新性的营销方案,其核心要素不在于技巧本身,而在于是否能迎合市场实际和人们的消费习惯。
“撒娇模式”并无任何的强制购买行为,只是把“付款”或“拒绝”的决定权做了一次倒手,从而把简单的衣物销售转换为礼物销售,增加了订单的几率。这真够绝的!
“撒娇模式”让我们联想到了大名鼎鼎的脑白金。作为一种保健品,尽管它天生就具有礼品的特质,但脑白金通过广告来强调这种特质,从而取得了良好的营销效果。“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简单到低俗的广告词,其中包含的营销逻辑相当强悍,在“人情大于天”的社会心态下,这种“礼品”化包装具有强大的力量,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典型的“撒娇模式”——谁说老头老太太不可以撒娇的?
“撒娇营销”的神髓是对消费心态的把握能力——不是商家向顾客撒娇,而是引导他们互相撒娇,正如酒吧里,聪明的老板***不会挨桌灌酒,他的任务是创造一切条件,让这帮人自己折腾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