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78岁老太太经营婚纱店22年
2010-04-03发布
转载自:辽沈晚报鞍山版


创业人物:赵玉珠 年龄:78岁 创业项目:婚纱租赁店 创业时间:1988年 创业资金:1.5万元(简单装修、婚纱等等)

  一身时尚套装,紫色的披肩,烫着个蓬松的头型,言谈举止大方得体,一点儿也不像78岁的老人,看上去就像60岁出头。她一边帮新人挑选婚纱,一边热情地招呼着每个来店里的顾客。 26年前,退休两年的她没有颐养天年,而做起了服装生意,随后开起鞍山第一家婚纱租赁店。 22年的时间,她与当年的婚纱厂商一同发展,拥有两家100多平的婚纱店,与老总们成了朋友,78岁高龄仍然出入全国婚纱展会,并成了展会中最亮的明星。她就是赵玉珠。

  退休后在老八卦卖服装七个月没挣到钱

  赵玉珠出生于1933年,曾是鞍钢一发电厂职工。 1983年退休后,赵玉珠在铁东区新华街道当书记。当时国家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经同事不断劝说,赵玉珠萌生了经商打算。

  1985年,当时赵玉珠已经52岁,本应颐养天年的时候,但她并没有这样做,而是拿着积攒下来的退休金在当时鞍山最火的八卦与人合租下一个摊床,开始卖服装。 “当时那个小摊位也就1.5米左右长,月租金要500元,都是在海城西柳上的货。 ”“记得当时第一次和同行去上货,人家上完货都走了,也没人指点我上啥样的货,我就试探着上了些当时流行的‘麻将衫’和牛仔裤。 ”记得当时带了500元钱去上货,只能上三十左右件,“麻将衫”倒是挺好卖的,上了十多条牛仔裤却卖不出去。“当时家住深沟寺3区,为了赶上早晨5点的西柳大客,不到4点就得起床,老伴骑自行车带我到站前车站。 ”下车就往市场里跑,就怕上货慢回来耽误卖货,一般9点多就能把新货摆在自己的摊位里。那时本钱少,隔一天一上货,也不敢多上,总怕货压在手里,货也加价不多,只顾着周转资金,卖服装七个多月一直也没挣到钱,但攒下了不少卖货经验。

  市场没把握好本钱全赔光

  “做服装生意看着挣钱很容易,但对市场把握不好,赔钱的打击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赵玉珠说,1986年秋天第一次赔钱经历让她至今还难忘。当时电视上正热播《警花出更》,剧里的黄色半袖连体“女警花服”开始流行,在西柳进了一批货后挺好卖,于是自己和其他两个摊床的业主决定在鞍山找个加工厂做一批这样的衣服,可以多挣点钱。 “我们去西柳买相似的布料,在鞍山找了一家加工厂做出三千套‘女警花服’,每人一千套,一个星期就做好了。 ”赵玉珠说,当时一件衣服成本能省下一半,可没想到才卖了200多套就立秋了,立秋后早晚一凉,半袖就卖不动了,一人压手里七百多套货,后来只好忍痛低价甩货,一下子就赔了两三千,把本钱和挣的钱全都赔了进去,连周转上货的钱都没了,只好从女儿借了800元钱应急。 “妈你还干啊?一年都没挣到钱,退休金也不是不够用。 ”当时女儿都劝自己放弃卖服装,但为了更好的生活,她并没有放弃。
  改卖马海毛 打了个翻身仗

  赵玉珠为人热情,有啥好吃的、好喝的都想着与人分享,因此和不少同行都成了好朋友。 1986年冬天,一个平时处的特别好的同行劝自己别卖衣服了,说卖马海毛挺挣钱。当时织毛衣、围脖都用马海毛,八卦市场里只有三家有卖马海毛的,市场前景广阔。经他指点后,赵玉珠立刻孤身一人买了火车票去广州上货。 “当时为了图便宜买的通票,没有座号,从北京到广州要三天两夜,晚上只能躺在别人座位底下睡会。 ”赵玉珠回忆道,自己带足了米饭、咸菜、黄瓜、大酱等干粮,饭钱也省下了。当时上货带了六七千元,其中还有跟邻居借的二千元钱,费了不少周折,上了三大包近400斤三种颜色的马海毛线,回来后马海毛脱水掉秤,100斤能少十多斤。但她也没有加水卖,所以销售特别快,有时候市民排队来买。 “当时一个月要去广州上两次货,挣了不少好钱。直到1987年4月份,卖马海毛的商家增多,能有三四十家。 ”赵玉珠开始酝酿转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黑光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

老太太, 婚纱, 经营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观点、图片、文字、视频来自本站用户上传发布,如有侵犯到您的相关权益,请点击权利通知指引,您可根据该指引发出权利通知书,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立即审核并处理。
· 黑光网 ·
相关阅读
[黑光倡议]百年旱灾,节约用水
蔡美月国际婚纱播撒至爱真情
[业外观点]不必对“裸体摄影”过度敏感
把婚照拍得跟玩儿一样
武汉网模“眼红”广州同行 拍300张赚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