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我们的目光会在照片上停留多久?
2010-08-19发布
转载自:中国摄影报

  在摄影圈里混得越久,越感觉到自己认真看展览听讲座,深入学习的机会在减少。倒不是不乐意出席此类场子,而恰恰是在场子里经常受各种现场因素的影响。

  如今,大型摄影活动十分热闹,各类摄影展览此起彼伏,认真地看一次展览倒成了件奢侈的事儿了。且不说展览地点、时间不同,可供选择的机会多了,谁也不可能为看展览而不管不顾其他事情。时间成本有时候的确让人挠头,但更重要的是,展场更像一个朋友聚会的场合。开幕式上,热热闹闹,新朋老友你来我往,欢聚一堂,其乐融融,问两句现实动向,谈几点摄坛八卦,加之一些临时事项的交流,也就差不多了,有时间的话再赴一顿晚宴。开幕式上忙着交流,开幕式后去观展,也是随着大队人马草草地扫一眼。要说认认真真地多看一会儿,似乎展场中的大多数人都没那个工夫。开幕式后再来?更是难以实现。

  如果我们尚有一些反思精神的话,完全可以回顾一下历次身临现场的摄影展览活动并自问,我们的目光真正停留在照片上的时间会有多长?

  看一次展览,我们是否读懂了作者要表述的内容,要传达的情感,要诉说的内心世界?我们是否能够以一种认真而平和的态度去对待每一帧出自摄影者之手的展出作品?这两方面,不仅涉及我们对于一项展览的重视程度问题,而且涉及我们对待摄影和摄影界同仁的态度问题。

  展览作品水平固然有高下,但我们过多的现场赞扬是否说到了点子上,我们不当面的批评是否仅凭的是大概印象?如果我们的目光停留在照片上足够久,就这些问题,我们的观点也许就会更显充实和有说服力。

    看一个展览尚且如此,当漫步到摄影节庆之类活动的图片海洋里,我们的目光停留在照片上的时间是否会更少?

  本来从各地赶去参观的两三天,都是挤出来的时间,再遇上朋友不得不招呼,有些活动不得不出席,临了留给看展览的时间同样少之又少。许多人说参加摄影节就是会朋友,就是赶庙会,但相信即使嘴上这么说的人,内心也还是希望能看到让自己震撼和感动的照片的,能够看到自己值得学习的经典的东西。在短时间内面对浩如烟海的照片,难免生出“老虎吃天,无处下口”的慨叹。

  摄影节庆一定程度上的无序固然与活动组织、展览布置、导览措施等不够完善有关,也与大量摄影人热衷于凑热闹随意展示作品有关。在这种情况下观展,考验的不仅是摄影节庆活动组织方的组织能力,也有观展者的辨析能力。

  话说回来,如果我们能够以自己的认知去努力从大量图片中发现精彩之作,就肯定会有收获。以我们的判断,但凡追求口碑和长期效应的摄影节,都非常注重作品展览的质量。固然会有一些平庸的作品混迹其中影响整体效果,但在对组织者平衡各方面关系的考虑加以理解的同时,我们亦应锻炼自己在有限时间里慧眼识珠的能力。既然要发现佳作,自应虔诚地细观之、慢品之、查询之、交流之,向懂行的人请教,与有智识者共商,时间久了,自会看出更多的门道,而不是看人云亦云的热闹。无论什么样的身份,无论什么样的场合,都应该是一个学习与借鉴的机会。在摄影节上,那些与你擦肩而过的老外,有可能就是当下最红的摄影实力派,那些与你同样泡在展场里的,有可能就是响当当的策展人。在摄影节这样一个三教九流云集的地方,我们需要更多“识得凌云木”。只要怀着一份求知的心、一份敬畏的心去参观每一个影展,或许,在纷纭的图片流中,我们将有机会淘得自己心下最为属意的那份影像之宝,包括那些散落在众多展品中的原作、名作、佳作和一些不为人知的大作。

  我们的目光在照片上多停留一会儿,才可能有机会看到与别人不一样的天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黑光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

影展, 照片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观点、图片、文字、视频来自本站用户上传发布,如有侵犯到您的相关权益,请点击权利通知指引,您可根据该指引发出权利通知书,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立即审核并处理。
· 黑光网 ·
相关阅读
中国摄协:严重违规者或将被终身“禁赛”
专家缘何认为《明天的现实》侵权
影展作品公示引热议:网站爆棚数度阻塞
“凤凰涅槃—中外摄影家看唐山”正式启动
震撼!舟曲山体滑坡与泥石流影像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