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1月27日至12月31日期间,100张寿命超过100年的香港风景照片,从欧美重回故里,与香港观众见面。这些照片再现了1858年到1875年间香港的旧貌,讲述了香港开埠的历史。
香港首届摄影节主题定为“摄影为人人,人人为摄影”。主办方是这样阐释主题的:所谓的“人人”包括专业摄影师、策展人、摄影评论家、摄影器材发烧友;也是天天在facebook上传照片、报告行踪的你;是喜欢天文、观鸟、水底摄影的他;更是每天上班都会对着手机中两岁女儿照片而会心微笑的在职母亲。摄影是所有热爱生命的人的专利,是滋养人们生活的养分。
摄影节的重头戏是三个展览:《香港最早期照片展》、《四度空间——两岸四地当代摄影展》和《见证改革开放三十年》。这三个展览各有侧重,或重现香港早期风貌,或展示当代摄影师的艺术创新,或记录过去30余年间中国内地的社会巨变。
以人为本说明了摄影节关注人性、关注民生的闪光面。以香港历史为线进行场景串联,突出了摄影在这些特定历史时刻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和独特价值。
100张寿命超过100年的香港风景照片,从欧美重回故里,于11月27日与香港观众见面。这些照片再现了1858年到1875年间香港的旧貌,讲述了香港开埠的历史。
把这样一个特殊的展览作为香港首届摄影节的开幕展,无疑体现了摄影节的主办者——香港摄影文化协会的一番苦心:香港岛自1842年割让给英国,欧美摄影师随即进入香港,并把香港作为探索“中土”的首站港口。如今,该协会希望假香港之便利条件,每两年举办一次时间跨度长达一个月的摄影节,通过摄影作品展、工作坊、研讨会及摄影比赛等,推动摄影文化的发展,使香港成为大陆以及港、澳、台摄影文化的交流中心。正如策展人所述,
香港摄影节不同于那些早已声名远播的摄影节,它并不由官方主办,也没有“世界遗产名录”中的古城做舞台,更没有源远流长的历史,但这群摄影风格迥异、但多少怀着人文关怀的摄影师及学者所策展的,正是一个亲民的摄影节。
香港首届摄影节主题定为“摄影为人人,人人为摄影”。主办方是这样阐释主题的:所谓的“人人”包括专业摄影师、策展人、摄影评论家、摄影器材发烧友;也是天天在facebook上传照片、报告行踪的你;是喜欢天文、观鸟、水底摄影的他;更是每天上班都会对着手机中两岁女儿照片而会心微笑的在职母亲。摄影是所有热爱生命的人的专利,是滋养人们生活的养分。摄影为人人,有想过你和我可以从摄影得到更多吗?
瞎子摸象
香港摄影节透过7个主题展览、15个联系展、一个摄影器材跳蚤市场、5个工作坊、9个讲座及一个大型研讨会,让“人人”在整个12月通过摄影,重拾天赋的敏感,体验情感,也得到智慧。
摄影节的重头戏是三个展览:《香港最早期照片展》、《四度空间——两岸四地当代摄影展》和《见证改革开放三十年》。这三个展览各有侧重,或重现香港早期风貌,或展示当代摄影师的艺术创新,或记录过去30余年间中国内地的社会巨变。
素歌
《香港最早期照片展》的作品,是从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Musée Guimet)、美国皮博地埃塞克斯博物馆(Peabody
Essex
Museum)等国际级博物馆搜罗回来的,让人体验香港最早一批摄影师怎样在艰辛缓慢的拍摄过程中,给小岛留下张张不朽的影像,并负载了数码摄影所没有的神韵。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一张由瑞士摄影师洛席叶拍摄的立体照片。这张照片被考证为现存的最早香港景貌照片。此展览在香港中环有百余年历史的中央警署建筑群展出,老建筑与老照片相映成辉。
1994年香港艺术中心主办了《中、港、台当代摄影展》,首次打通内地、香港、台湾摄影艺术交流的隔膜。16年后,由18名香港摄影师组成的“香港摄影文化协会”牵头,重拾发言权,凭借他们的热诚与愿景,最终使《四度空间——两岸四地当代摄影展》成为两岸四地摄影师一次难得的久别重逢。来自四地的40余位摄影家展出超过200件作品,通过各地不同的城市景观和生活风貌,展现摄影的全新局面。
摄影节首席策展人、《四度空间》总策展人冯汉纪表示,两岸四地的文化不同,摄影师创作取向不一,这次展览是内地与港、澳、台地区摄影艺术创作的一次集中展示,特别是一些“70后”、“80”后的新军,摄影创作元素更加多元化。例如台湾摄影师群体,他们多为海外归来,受西方最新思潮影响,结合本土文化,创作的作品非常有特色。值得一提的,是台湾摄影师林玉婷的作品,她将一块蛋糕切开,塑造出一排排房屋的造型,然后再拍照片。她试图通过把普通人熟悉的物品改头换面的手法,给观众一种全新的生活与艺术体验。由此,摄影师已不单单是拍照片的,而成了使用“摄影媒介”的艺术创作者。
过往30年中国的改革开放,给中国社会带来巨变。《见证改革开放三十年》则通过100张照片纪实性地呈现了中国内地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生活的变化。
冯汉纪认为,目前香港摄影之事非常普及,但摄影文化仍缺少高层次的社会认同。摄影文化协会希望借两年一度的香港摄影节盛会,聚合两岸四地的摄影力量,从摄影交流开始,逐步扩大范围。
香港摄影文化协会主席梁家泰认为,除了专业摄影师外,摄影节更希望聚合普通摄影爱好者,甚至吸引所有市民来参与,提升全社会对摄影文化的理解和认知。在这次摄影节的9个展览中,《80后眼中的80后》结集了各行各业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年轻香港人拍摄的同龄人的人像作品;《光影情》则是沙龙式的传统大幅画作品展,包括影星周润发在内的12位香港资深摄影师,利用相机和胶片,在黑白之间,用“光”探索“影”的美;而《碧海蓝天穹苍》,则是把天、地、海三个层次、三种不同生态的摄影一起呈现的展览,展出的100幅作品,分别来自香港观鸟会、香港天文学会和潜水爱好者当中的摄影人士。前来参与的摄影师还同观众一起分享他们拍摄的心得,揭开摄影的神秘面纱。
如今摄影越来越普及,但严肃的摄影杂志却越来越少、经营艰难。去年,香港诞生了两本新的摄影杂志:由摄影艺术工作者创办的半年刊《KLACK》及由新闻摄影记者自费出版的季刊《七菲》。此次摄影节,两本杂志独立策展,从他们自己的角度,挑选超过20位摄影师的百件作品,向公众展示他们的摄影理想。
香港首届摄影节,为了吸引更多人参与摄影文化,除摄影节主办的影展外,还联系到了其他展览及工作坊,例如《城市漫游者——社会纪实摄影》、伍振荣作品《是他也是你和我》、美国长大的德裔摄影师迈克·沃尔夫(Michael
Wolf)花10年时间拍摄的中国各地的《街头街尾》等。摄影节还推出了此情彼景摄影比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黑光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